女儿:“妈妈,怎么办?怎么办?我的作业登记本不见了,我语文作业今天要做什么也忘记了。怎么办呀妈妈?”
女儿一脸的着急和焦虑的情绪,有种要哭的感觉。妈妈第一反应就是,就算忘记登记作业了,就这两个科目也记得做什么作业呀,这么快就忘了吗?(这是作为妈妈立场角色的本能反应。)
但是妈妈并没有把这话说出来。因为妈妈懂得自己的孩子,对于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因为忘记语文作业做什么了,就意味着可能完不成作业,第二天要面临批评,这是孩子潜意识里不愿意接受的事情。(读懂孩子内心的焦虑情绪来源。)
妈妈:“哦,作业登记本不见了?做什么作业也忘记了?心里特别着急吧。妈妈感受到你很焦虑。那我们一起来想想还有别的办法没?”妈妈一脸的淡定,完全不被孩子的情绪影响。
女儿:“看老师把作业发群里没?”
妈妈:“没有。”
女儿:“怎么办?怎么办?”
人在焦虑的时候总是想不出来办法的。脑子里除了怎么办?再也想不起来别的词了。之所以能想起来老师是不是把作业发群里,是因为一年级刚开始老师有把作业发群里,后来就不发了,所以孩子还是习惯性的依赖着期待着,老师能把作业发到群里。(这条路走不通了。)
妈妈接着说:“其实妈妈告诉你哦,还有好多办法可以解决哦。比如,我们可以打电话问语文老师,对不对;你晚上不是要下楼和同学一起玩吗?那还可以问你的同学呀?可不可以?还可以在家长群问别的同学家长?你看,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三个办法了?”
一边帮孩子想办法的时候,一边引导孩子思考,并不是一股脑的把这几个方法全部说出来。宝贝听了妈妈和她一起想的办法,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了。然后一边缓解情绪,一边翻看书包。结果把作业登记本也找出来了。翻看语文作业本的时候,发现原来作业是有登记的。只是登记到了语文作业本的最后一页了,而自己忘记了。
最后想的三个办法一个也没用上。当然这也是最好的结果。
最后宝贝说:“妈妈,我刚才白着急生气了。”
妈妈笑了,因为这话是妈妈经常对宝贝说的。这样着急的场景她经常出现。每出现一次就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机会。每次遇到这样的情景结束之后,妈妈都会和孩子聊一聊。
妈妈在孩子心平气和以后,这样告诉孩子:
许多时候,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妈妈第一句话可能就是,“你一天在学校干嘛呀,这点事都记不住,你还上什么学呀。一天到晚总是丢三落四的。。。。。。”。你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可能还有许多我想象不出来话语。事实上,孩子在出现这样事情的时候,内心是焦虑的,是无助的。在问无数个怎么办的时候,就是希望有个人来帮自己想想到底该怎么办?
想想我们大人在被情绪操控的时候,都是没有理智的,却希望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还能听进去我们说什么,或者希望孩子拿出办法来。这是不可能的。您觉得呢?
结束语:这种场景在我家小女儿身上经常发生。所以我并不指望一次就让孩子完全做到冷静。但是每次我都会用这个流通程去对待孩子。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情绪一次比一次缓。相信有一天,孩子就会变得跟妈妈一样。遇事不惊,处惊不变。这才是妈妈期待的结果。而不是一件事情,妈妈在后面不停地说,不停地骂或者批评,孩子就能按照我们想要的去改变。而我们说的时候还带着愤怒情绪。这就是许多妈妈困惑,为什么一件事情,我们跟孩子说上千百遍,孩子依然如初犯。我们许多时候,不是用嘴唠叨着告诉孩子应该有条理性。而是用自己的处理事情的行为,告诉孩子面对问题时的人生技能。孩子才会在以后的人生里,面对更大的问题的时候知道该怎么做?孩子成年以后,“每逢大事有静气”的气魄就是这样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正在看文章的你,面对孩子出现这样的情景,一般是怎么做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文/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