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俘虏 这两个人成了皇帝,让大宋躲过一劫

2020-09-24   星稀月暗

原标题: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俘虏 这两个人成了皇帝,让大宋躲过一劫

提起北宋的靖康之难,那是汉民族王朝最大的耻辱之一,汉民族王朝有过多次皇帝被围或者被俘事件,早在西汉时期,刘邦36万大军被匈奴铁骑团团围住,最后通过和亲、纳贡等手段才解除“白登之围”;明朝朱祁镇御驾亲征被蒙古瓦剌俘虏,表现出铁骨铮铮大无畏的气节,仍以君王自居,不答应任何条件,天子气质威震蒙古首领,后被送回大明;而北宋靖康之难,徽钦二帝毫无气节,为了活命,卑躬屈膝,对金国唯唯是诺,女人任其玷污,客死他乡。

在靖康之难期间,历史只记住徽钦二帝,却忽略了在谈判中立有大功的两个人,这两个人后来都成为皇帝,一个人救活了一城人,另一个人建立了史上最繁荣富裕朝代;这两个人是谁呢?他们就是北宋宰相张邦昌、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

我们先了解一下赵构,在崇文抑武的北宋,赵构既有赵氏家族艺术细胞,又从小习武是个难得的文武全才,宋徽宗即位后,他被封为康王,统领兵马,而那些亲王都在舞文弄墨,诗词歌赋,享受奢华生活;当金兵进攻北宋京城时,宋徽宗惊慌失措中将皇位禅让给宋钦宗,自己只顾逃跑,北宋皇室顿时处于风声鹤唳之中。

沉湎在富贵生活中的宋钦宗,临时接个皇位这个烫手的山芋不知道如何是好,这那是皇位,明明是替宋徽宗背黑锅的;正要跑路的宋钦宗被主战派大臣李纲等人阻止,李纲被升为尚书右丞相,他临危受命率领汴梁军民一起进行城市保卫战,多次打退兵锋正盛的金兵,奔袭千里金兵见到无法速胜,于是就提出和谈。

金兵提出的条件除了割地、赔款、纳贡外,特别提出以亲王、宰相作为和谈的人质,于是才有了宰相张邦昌、康王赵匡出使金营之事;宋朝那么多宰相,为何单单选择张邦昌呢?这是因为当年在宋钦宗被立太子问题上,宰相王黼、童贯、张邦昌都站在了对立面,钦宗即位后首要事情就是设计诛杀王黼、童贯,张邦昌自然没有好果子吃,这不,名正言顺的机会来了,宋钦宗使用借刀杀人计,美其名曰交给他一个“美差”,让他代表大宋与金国议和。

与张邦昌不同,康王赵构是主动请缨去和谈,赵构知道自己此行的危险性,但身为亲王旁无责贷;对于这次议和,宋钦宗表面是谈判,实际上是在拖延时间,跟金人玩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暗地里正在组织兵力投降金营;无论这次和谈结果怎样,是否偷袭成功,赵构和张邦昌都凶多吉少,也就是说宋钦宗让他俩做炮灰去了,根本没打算让他们回来。

在谈判中,赵构始终据理力争,临危不惧,金兵将领误认为赵构是大宋哪个将门之后冒名顶替的,一度要求更换和谈的亲王;文人出身的张邦昌哪见到这样的架势,看到如狼似虎的金兵,早就吓得腿脚发软,魂飞魄散;此时,恰巧宋军偷袭金营的计划被金兵截获,金兵首领完颜宗望持刀闯入和谈帐营,质问张邦昌和赵构,只见赵构一脸波澜不惊,沉稳地回到“大宋拥有雄兵百万,一两支队伍没有约束住也算是正常的”,无可奈何的金兵被迫放了张邦昌和赵构。

张邦昌在此次和谈中虽然被金兵吓破了胆,但也表现出了相当的骨气,他一口咬定宋兵突袭金营只是少部分将领擅自行动,并不是宋朝皇帝授意的;此次金营和谈,九死一生的经历也成就了赵构与张邦昌一段革命友谊。

金兵此行目的就是为了搜刮钱财,抢夺物资,没想到大宋竟然不堪一击,逐渐演变为靖康之难,金军能够俘虏徽钦二帝实属意外和侥幸;金军大胜而归,北撤之后为了更好筹措岁币,决定立宰相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张邦昌不想当皇帝,在金国以屠城的威胁下,为了保全百姓性命,张邦昌被迫就范,只好暂时接下皇位,采用缓兵之计与金国周旋。

尽管张邦昌建立伪楚政权,他登基不称帝,处处以臣子身份事之,不让官员向他行君臣跪拜之礼,办公的地点也避开皇帝御用的宫殿,公文往来不使用“圣旨”而是采用“手书”等方式;金军撤兵后,张邦昌立马将政权还给赵氏家族,请出元祐皇后临朝听政,同时联系赵构,让赵构组建政权,种种迹象表明,张邦昌并没有夺位之心,被迫当上皇帝实属无奈,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谈完了张邦昌,我们再来谈谈赵构,靖康之难发生期间,金军曾点名让赵构去和谈,当赵构走到磁州时,被宗泽劝住,才躲过一劫;在元祐皇后的协助下,张邦昌又主动交还政权,赵构手中还有兵马,于是建立南宋政权,赵构成为南宋开国皇帝,史称宋高宗。

靖康之难北宋被俘虏了两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出现了两个皇帝,张邦昌当了一个多月伪楚皇帝,赵构成了南宋开国皇帝,张邦昌让大宋避免被屠城的命运,赵构延续了赵氏江山,这两人让大宋躲过一劫,一场国难让影响四个皇帝命运,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