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后才发现,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杰作

2019-10-11     倒映电影

胡金铨,一位真正的武侠大师。

三十五年创作生涯,电影不过寥寥十四部,却影响了无数后来人——

徐克的《新龙门客栈》、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蔡明亮的《不散》......

这些作品里都有胡金铨的影子。

在影史上,众多耳熟能详的影人都对他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张彻说:

拍武侠片,我排老二,楚原是殿军,老大乃是这位。这个列表压根没有其他人什么事。

李小龙说:

自己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机会和胡金铨合作一部电影。


胡金铨被称为“香港的黑泽明”、“武侠片第一人”、“武侠电影之父”。

或许电影理论家阿萨亚斯给出的评价是最最精当的——

“胡金铨的职业生涯是一个作者遇到一个类型的历史。”

他就像是那位“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贾岛,对作品中的每一件摆设、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仔细揣摩,使他终成“中国第一位扬名国际影坛的导演”。

武侠对他来说不仅是“武”,更是“侠”,是民族、历史、儒道、神道、禅理,鬼道,他独创出一种独特的、富于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色彩。


《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喜怒哀乐》、《忠烈图》、《空山灵雨》、《山中传奇》、《迎春阁之风波》、《画皮之阴阳法王》......

胡金铨的14部电影中有10部均是武侠电影。

其中,1970年,《侠女》一片凭借暴雨剪辑获得了第28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技术大奖”,此后便被很多人视为胡金铨最好的作品。

比起知名度更高的《侠女》,1979年创作出来、存在感较低的《空山灵雨》在我看来是胡金铨最成熟最完满的作品。

其实在《侠女》和《空山灵雨》两部作品中,胡都企图超越武侠世界而追寻禅机。

不过在《侠女》中,他是从电影的外在技巧去追寻禅意,自然未能成功。

但在《空山灵雨》中,禅机却是从世俗人性和人情中透出,因此,本片也成为胡金铨电影风格的分界线。


在《空山灵雨》中,武侠成了影片的点缀。

《空山灵雨》讲述的是一个古老的三宝寺中阴谋和权力斗争的故事。

老主持智严法师年事已高,眼看着就要圆寂,新主持的甄选工作迫在眉睫,于是请来文安居士、王将军以及物外法师共商选主持继位之事。

谁料文安和将军二人对庙中珍藏的唐三藏所书《大乘起信论》觊觎已久,想着趁此机会盗取手稿。

而慧文、慧通两个和尚为了主持之位各怀鬼胎,不惜分别与文安和将军两人勾结。

与此同时,流犯邱明卖了度牒来此剃度,做起了扫地僧。

一时之间,三宝寺内,俗人僧众明争暗斗。

不过呢,两位老师傅虽然年纪一大把,智商非常在线,测试的手段十分精彩。

考考四书五经什么的那都是小case。

把一群和尚拉到山里,让一群姑娘在一旁池子里光着身子洗澡,凡是抬头看的人,一律pass。

最后只剩慧文、慧通、慧思。

物外法师和圆慧大师最后出了一道题:去山后小池子打一桶最干净来。

下面就是三个和尚的show time——

慧文说自己的水是师弟们一起打出来的,彰显自己爱团结。

慧通说自己的水是用细沙子滤出来的,超干净。

只有慧思,最豪放,一点不做作,直接说自己的水就是瞎打上来的,因为心清水自清。

看到这里,高下其实已经了然了,分明是慧思更有慧根。

其余二人热衷权势财富,修行多年依旧未能放下心中的贪念,为打一桶清水煞费苦心。

不过,两位老人家没有选择慧思当主持,而是选了曾为流犯后为扫地僧的邱明。

慧思辅佐邱明管理寺庙。

法师将衣钵传位于半路出家的流犯这个情节,取自五祖弘忍法师传位于六祖慧能的典故。

唐龙朔元年的一天,师父弘忍别出心裁地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以显示他们对于佛的理解,从而显示出优劣。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闻之,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将两偈进行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所作偈能见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逊一筹,所作偈未见本性,于是将惠能作为法嗣传承其衣钵,是谓禅宗六祖。

《侠女》中,也有类似情节。

徐枫饰演的侠女想要皈依佛门,但这个情节设置过于外露和刻意,因此胡金铨的佛禅思想只进行了一半。

但在《空山灵雨》的结尾,徐枫饰演的女贼白狐又一次剃度出家,这一次则浑然天成,影片的意蕴顿时上升,暗合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理念。

这是因为影片为这一刻花费了很多心思,做下很多铺垫。

白狐虽为女贼,却心地善良有慧根,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迟疑。她数次保护邱明,在文安逃跑途中,更是提醒他未付老人家船资。

《空山灵雨》中,胡金铨处处在探讨“禅是什么”——这个精妙至深无法用言语作答的问题。

除了上面提到的情节,还有很多。

如:飞贼偷盗得手后,打开盒子一看,里面却是空无一物,这正是“空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邱明入寺后方丈让其在殿内打扫,避人耳目,如同五祖命慧能劈柴踏碓。

最后高僧涅磐后蓑衣孤舟摆渡江上,亦是六祖惠能南归广东时所说的那句“迷时师度,悟时自度”的化典。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慧思和邱明是一个人,只是胡金铨为了戏剧效果分成了两个角色,最后两人一同治理寺庙其实暗示了这一点。

片中那本引起无数争端的《大乘起信论》,最后被邱明付梓数十份传于世间。

禅宗素来不注重经卷的讲解,而讲究人心的顿悟妙悟。胡金铨通过这一方式,传达了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念。

以上就是《空山灵雨》影片的深层含义,而它在技术上的精妙也不容忽视。

在场面运用和空间的运用上,胡金铨延续了《侠女》的风格。

开头第一场偷盗戏对空间的交代几乎是教科书级的,完全可以通过那场戏画出寺庙的平面图,空间被充分利用和挖掘。

三宝寺内,僧、盗、官几方势力角逐,门后、梁上、阶前......

节奏上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寺庙僧人的静、偷盗以及对欲望权力追逐的动,穿插相交,好不过瘾。

其中对明显的动是,人物总是处在不停地奔跑当中。

影评人石琪在《香港功夫电影研究》中将这一现象称为“行者的轨迹”,并指出:

“胡金铨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断的行走,犹如一个宿命的行者,在漫漫歧路中追寻逍遥自由之境”

同时,空间和节奏上的动静借助中国的传统配乐——湖南梆子把古典意境打造到了极致,令电影超出了一般武侠片的范畴。

而这种意境,要到李安《卧虎藏龙》的出世才算得到了继承。

武侠片发展到今天,已经失却了胡金铨当年的风范。

类型的融合早起打破了武侠的边界。徐克将武侠片带入“巴洛克时代”,各种高科技营造出来的神魔漫天、白光飞剑,实际上这已经很难说是纯粹的真正的武侠片了。

如今距离胡金铨去世已经过去22年了。

这其中也只有《卧虎藏龙》曾真正进入到那个充满典故与禅意的山水、武侠世界当中。也不知道要再过多少年,才能等到另一个大师出现,以纾解山水等待的寂寞。



文/倒映电影作者:映映原创

文章著作权:倒映电影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brg5G0BMH2_cNUgXu8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