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以18元贱卖的元朝瓷器,全世界仅存3件,如今已成镇馆之宝

2019-08-19   文藏

当你在江苏的扬州博物馆二层游览时,你会看到一只精美的元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很多国内外的藏家见到这只梅瓶都十分眼馋,香港的收藏家愿意出三亿元购买,而法国人则愿意出四十亿元的天价,只为将其收入囊中,但都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断然拒绝。但这只梅瓶流落民间时,却是被一位退休工人以十八元的低价贱卖出手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扬州博物馆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将梅瓶低价贱卖的工人名叫朱立恒,梅瓶是他的传家宝。1945年曾有人向他家出18石米的价格购买这只珍贵的梅瓶,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的一个高价了,足够他们一家人吃上几年的了。但朱立恒母亲看来,十几石的粮食哪有自家家传的宝贝重要?没有守住自家的宝贝就是对不起自家先祖!因此这次买卖自然就没有做成。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元代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而在二十多年后的那个特殊年代,朱家人亲眼目睹了太多珍贵的文物在动荡中被砸坏、烧毁,因此也开始尽自己所能保护好自家这件传家宝。于是朱立恒母亲千方百计地弄来一些墨汁涂在梅瓶的龙纹上来掩盖原本的釉色,还用很多泥巴将梅瓶包裹住放在床下。

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

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朱家人为了保护这件梅瓶,不可谓不尽心竭力,这些方法挡得住人祸,却挡不住即将到来的天灾。1976年扬州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朱立恒十分担忧自家的梅瓶会在这次地震中遭到破坏,因此瞒着自己的母亲和兄长,以十八元的价格贱卖给附近的文物商店。

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在那个知识普遍贫乏的年代,即使是文物商店也未能认出这件梅瓶的“真实身份”,一直将它视为清朝烧制出的瓷器,因此它一直被放在货架上无人问津。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这件元朝的梅瓶被一位来自上海外贸公司的工作人员发现,才得到扬州当地乃至全国陶瓷学术界的重视。

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此后来自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的多家博物馆都纷纷来到文物商店,表示要收购这件宝物,但都来迟了一步。距离最近的扬州博物馆已经“近水楼台先得月”,以三千元的价格将这只珍贵的瓷瓶“请”进了自家博物馆。

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元代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随后,扬州博物馆又邀请来自故宫的冯先铭先生和南京博物院王志敏先生的专家对瓷器进行鉴定,这两位专家都认为这是来自于景德镇烧制出的元朝霁蓝釉瓷器,属于国宝级的文物。从十八元到四十亿元,这只梅瓶所经历的并不仅仅是价格上的转变,更是一场文化兴衰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