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数学的学习方法截然不同。数学学习的内在逻辑性很强,如果在课堂上不认真的听老师讲课,是很难学懂的。而语文的学习则不同,语文的学习除了在课堂上听取老师的讲课,还可以在课外自学,通过阅读大量书籍对提高考试也很有帮助。平时督促孩子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大量的阅读,结合老师指导的学习路径,学会自己摸索一条适合自学的习惯和方法。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大文学家是通过自学成才的原因。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呢?
1、养成提前预习课文的好习惯。读一读下一次学习的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自查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找到文章的重点,做个标记,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提前记录下来做好笔记;根据课前的“学习重点”提示,找到文章中的原文,反复多读两遍;总之要养成提前预习课文的好习惯,这是学好语文科目的第一步。
2、养成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好习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分为课内和课外的积累,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对每篇课文中涉及的有关字词句式、语法修辞,要注意有心积累,用心感悟。而课外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内容更加广泛,结合现实生活,广泛积累一些唐诗宋词经典语句和成语典故,每天积累5条,每月二十天就可以积累100条,一年下来足有1000条以上,积少成多,汇聚成河,通过积累,不仅对孩子的学习考试有直接的帮助,还可以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语言水平。
3、养成聚精会神听讲的好习惯,在课堂上开讲的前三分钟,一定要全神贯注听取老师的开场白,根据老师所讲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以及老师提出的要点,自己试着分析理解课文。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欣赏文章的行文构思,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意到。
4、养成练习的好习惯,特别是思考性较强的练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针对课后的“思考练习”进行思考并解答,与之后的老师讲解对比一下,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偏差。运用比较异同或归类整理的方式学会独立作业,不断提高整体认识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