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一名盗墓贼,潜伏清东陵十几年,皇陵差点被他搬空!

2021-03-07     沐一场月光雨

原标题:近代一名盗墓贼,潜伏清东陵十几年,皇陵差点被他搬空!

倒斗、盗墓这个行业由来已久,在汉末时期最为盛行,甚至在曹操的军中还设置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等官职。他们各个身怀绝技,专门负责从事盗墓将陵墓中的陪葬品从带出来充作军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盗墓这个行业从来没有中断过。他们为了一己私利通过各种手法进行挖掘,给我国的考古研究和发掘历史真相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然而在我国近代,有一个50多岁老人,在清东陵潜伏十余年,白天弹棉花,晚上盗墓。曾亲手用钢板做成打开墓门的钥匙,差点将皇陵洗劫一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他名叫王绍义,虽然他在史书上名不见经传,不值一提。可是在盗墓行业上,他的名气可是风靡一时。那么他具体干什么了呢?

在当时那个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为了能够混口饭吃他落草为寇过着打家劫舍的生活。可当时百姓贫穷困苦,根本就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于是,他觉得这死人的钱比活人的钱好挣。所以他便改行开始盗墓。

虽然王绍义初出茅庐,可是他的胃口一点也不小,一般的陵墓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他将目标锁定在清东陵这个皇家陵墓。于是,他便开始蹲点与几个同伙盗走了几件零碎的宝物。

尝到甜头以后,他们静待时机准备干一票大的,将清东陵的宝物全部据为己有。可最终他们等来的不是时机,而是孙殿英。

军阀孙殿英带领部队用武力强行洗劫了慈禧墓,以他们的实力要想和手握重兵的孙殿英斗无疑是以卵击石。没有办法,眼看到嘴里的肥肉就这么没了。为了保命他们连夜逃走,过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的生活。

由于王绍义做惯了贼,任何职业都没有这个玩意来钱快,所以他看不上任何职业。他一直在清东陵一带伺机而动想要寻找机会再干一票,可是一直都没有机会。之前的积蓄也所剩无几,眼看就要坐吃山空。为了生计,他只好靠给人弹棉花糊口。

就这样,王绍义在附近的村子落户了以弹棉花作掩护。村里人民风淳朴没有一个人怀疑他的身份,只知道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弹棉花的。

他在村子里一待就是十几年,但是他不甘心过着这样的生活,甚至连做梦都想要清东陵里的陪葬品。多年过去了,早已改朝换代,他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每天都在谋划如何进入陵墓。

终于,王绍义想出了一个绝佳的方案。首先就是得找个熟悉陵墓的向导,防止触动机关。其次就是要解决守陵人。经过他的分析,这个问题好解决,如今已经不是大清朝的天下,谁会真的那么忠于职守呢。再次,就是得有枪支弹药。一则炸开墓穴,二则防身。

很快王绍义的计划便开始实施,于是他开始结交这些守陵人,每天与他们吃喝不分称兄道弟。最后还成功地将两名守陵人拉入到自己的盗墓团队里。这些守陵人手里都有枪支弹药,这样后两个问题迎刃而解。

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一个向导了。很快他便找到了一个祖辈曾参与过清东陵修建的人做向导。后来他又找了几个人入伙,就这样一个盗墓团队组成了。

他们将目标锁定在咸丰皇帝的定陵,那附近人口少,不易被发现,而且是天子墓陪葬品肯定少不了。

当王绍义们进入定陵的时候,就被阻挡在厚厚的墓门之外。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建议挖盗洞,有的建议直接用火药炸开。但是无论哪种方案都不是最佳方案,都容易被发现。

最后,王绍义自己当场用钢板做了一把钥匙,结果更神奇,他居然用这把钥匙成功地打开了墓门。就这样他们成功地进入了咸丰皇帝的墓穴,成功地将陪葬的金银珠宝偷了出来。随后按照约定进行分赃。

经过这次大丰收以后,他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贪得无厌,没过多久他们又去慈禧墓转了一圈,虽然之前已经被孙殿英洗劫了一次,但是他们依然收获不少。

经过这两次以后,他们越发的猖獗,甚至还拉拢不少公职人员入伙。没过多久,清东陵几乎被他们搜刮遍了。

当然,最终王绍义们还是被发现了,东窗事发以后谁也没想到这伙盗墓贼的头目居然是村里一个弹棉花的老头儿。各地纷纷通缉他,他从此开始了逃亡生活。

在逃亡过程中,他边逃亡边销赃。终于在六年后落网。经过审判被判处了死刑,1951年3月,结束了他罪恶无耻的一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2ueFHgB9EJ7ZLmJQB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