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的名义 诗意的生活

2019-10-25     陕西文艺百家

以文学的名义 诗意的生活

以文学的名义诗意的生活

2019,秋,雨,风虽冷,风虽冷,爱却浓,诗意也浓。

汭河之畔,玛吉阿米,我们相聚。

诗人米梅:介绍到场文友:画船听雨(曹静萍)、陌上花开李芙蓉、左左(刘玉红)、支向儒、浅笑安然(熊亚纯)、龙人印象(郭恒强)、超然笑红尘(王建平)、老顽童(李天成)、严天志、清尘(李青燕)、王定国、王立平、简单生活(蔚会凤),星光璀璨——虽然尚不能照亮星空,但却是陇州文学未来的光亮。

诗人王立平:上世纪,陇县文学曾是宝鸡最重要的一块阵地。陈俊文、周建顺、韩正年、杨朵等一批老前辈星光闪耀,照亮了陇县文学的星空。然而此后,陇县文学却星光黯淡,几十年少有文学活动,少有文学新星出现。直到张格娟、米梅、文雪梅“三朵金花”灿烂绽放,然而男性作家依然“硕果未结”。希望我们的活动能为陇县文学带来成长的空间和阳光。

开场第一锣依然由米梅敲响。

米梅朗诵自己的诗作《秋天醉》

秋天醉

这个秋天变得非常的具体

那些阳光酿成的蜜

山风凝滞的红

都静静的悬挂在

一位农人的胸膛

而我恰好经过了

接收了这些精灵的密语

它们追随我进入了

生活的角落

一瞬间和我擦肩而过的人

都露出欣喜的笑容

他们目光纯净心似秋水

把自己变成这片土地的主人

亲手摘下一颗颗果实

让身体和灵魂都盛满芬芳

而不经意间流泻了浓稠的爱

醉了整个秋天

支向儒:米老师,秋天又很多种颜色,是多彩的。你为什么单单用红来描写秋天?我想你的感情是热烈的,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嘛。(那些山风凝滞的红/静静的悬挂在/一位农人的胸膛)

米梅:其实,这是我特别来写的,是表达对于大家之前对我信任和支持的感恩。对这个红有疑问是对的,我用“红”就是指代的苹果,只有与之有关的朋友一听就明白。还有写丰收的喜悦,对生活的感恩,人间真情,这一切让身心醉了。

王立平:这其实关系到诗歌写作中的一个技巧,即以虚写实和以实写虚,虚实互化,值得品味。

清尘:《秋天醉》把一个事件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到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和人性的美。高!

画船听雨诵读散文作品《那些夏日》(文本较长,附后)

米梅:作者写到了历史背景,叙述非常自然,没有用到修饰夸张的词。文字呈现的真情实感非常感人。我们写文章一定要写人类的大悲悯,我一直在期待一个明亮的结尾。你的结尾应该明亮起来。

龙人印象:头绪过多,平均使用笔墨,导致主次不分,文本冗长。

超然笑红尘:亲情散文是当下一种流行风,类似文章很多,此类文章最好能写出特点,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

清尘:凡写亲情的,有关生老病死的文章都容易感动人,这是人之常情。文章标题带有一点淡淡的令人思索的意味,觉得有一点感动在里面。

陌上花开李芙蓉:我最大的收获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内容很饱满,很有生活气息。第二是感情方面很打动人。如何评价一篇好的散文?我觉得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好的散文。

王立平:写童年、写经历、写亲情回忆类文章,容易流于对故事的简单复述。在讲故事的同时,一定要引起人的思考。这是很重要的。打个比方,不要用文本建一个很大的房子(文章能的体量),住进去的人(能引起人思考的东西)却很少。而应该是建的房子体量虽小,却能“住进去很多人”。

支向儒:文章写的很成功,要赞扬一下!作者以独到的眼光,经过岁月的酝酿,呈现给读者的一篇美文。浓缩了三代人各自的命运结局。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包含着对亲人的情和爱。

王定国:曹老师的文章,写的是自己的轻身经历,也是听老人讲的故事,文章来源于生活,有真情实感,很接地气,文学作品要善于提炼,表现手法上有点平铺直叙了。

浅笑安然:曹静萍老师的《那年夏日》观察细致,写出了对外公外婆的怀念,语言优美,学习了。

清尘:曹老师《那些夏日》这篇散文围绕端午对过往时光带有美感和痛感的追忆,打动人心。更可贵的是对时间的追问发人深醒。叙述上的自由跳跃是灵动的,但略嫌凌乱。

王立平诵读作品《旧物事》(组诗之一):《镰刀》

镰 刀

今夜 是八月十五吗

今夜 有月亮吗

今夜 挂在屋檐下的镰刀

努力调整着身子的角度

试图让月光照射的光芒

唤醒沉睡了三年的记忆

镰刀出征之前

总要在父亲手指上试试锋利程度

和父亲亲密接触

是它信心的源泉

父亲手指的温度

总能给他无穷的力量

离开了父亲

镰刀就不知道自己

是不是还足够锋利

离开了父亲

镰刀就只能把自己挂在屋檐下

缩紧身子

等待一把充满力量的手

把它取下

王立平:写这组诗的起因,是因为觉得画船听雨发在陇州文学群里边的一首诗头绪太多,我认为写诗应该揪住一点,集中狠笔墨去扎,直到把人扎疼为止。我这几年的写作局限,一直跳不出写故乡,写父亲,在寻求突破,却没成功。《镰刀》就写给已经故去的父亲。

超然笑红尘:《镰刀》我已经读了两遍,今天听朗读,是第三遍。我从中听到的是时代的变迁,农耕文明随着时代的变迁,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他姨镰刀作为表现,实际在写镰刀失去父亲后的表象,揭示和引发大家的一种思考。

米梅:这首诗是让镰刀自己发声,而不是作为旁观者在发声,这也是一种写作技巧。“今夜 是八月十五吗/今夜 有月亮吗”借月亮写出了对父亲的思念。“镰刀在调整身子的角度”——它在干吗呢?镰刀是在怀念曾经紧握过它的人。这是借镰刀在写对父亲的怀念。镰刀也有热血沸腾的时间,也有光辉的岁月,但是一切都不能回去了,是写了时代的变化,反映历史车轮的前进。

画船听雨:对父亲的怀念,对农农耕文化的怀念,历史的变迁,接连到来承载,王老师的构思立意都很独特。

超然笑红尘:再锋利的镰刀,力量来源于父亲。没有了父亲,镰刀再锋利,也只能在墙上沉默。中秋的月光,唤醒的不是镰刀,是三年前关于父亲的记忆。

简单生活:首先不光是对父亲的怀念,感受到了那个年代感,充满了对父辈、对一个时代的满满的怀念。

清尘:《镰刀》核心意像好,跟父亲生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围绕意向展开的想象和情感表达细致微妙!学习!

王立平:自己觉得,“今夜 是八月十五吗/夜 有月亮吗”是不是可以去掉?

左左诵读作品《轮回》

轮回

文/左左(刘玉红)

天空,蓝成一汪婴儿的眼

在山中归隐

听说是雁南归遗落的清泪

大地敞开怀,高举一枚叶的火把

用一生脉络分明

温暖秋的心脏

风从春天来,远行客的梦

在日渐光秃了的枝干上

长成一树明月光

那些菊花啊,依然固守东篱

人间黄土最厚的地方

等待灵魂的皈依

左左感言:每年到了秋天,我总会有很多感慨,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奉献的季节,而我总感到自己两手空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只希望自己心中梦想的火苗永不熄灭,在季节和生命的轮回里,寻找灵魂的皈依。

米梅: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要通过各种意象来呈现,我们要注意的是,意象之间一定有内在的密切的关联。“天空,蓝成一汪婴儿的眼/在山中归隐/听说是雁南归遗落的清泪”,单独看每个意象都很美,但是“天空”和“清泪”之间这种关联性还是不贴切。最后一段非常好,我很喜欢。“那些菊花啊,依然固守东篱”她用到了“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增加了诗的厚度。

画船听雨:左左的诗语言好美啊!意境空灵,好喜欢!

王立平:最喜欢轮回"天空,蓝成一汪婴儿的眼/在山中归隐/听说是雁南归遗落的清泪"和"那些菊花啊,依然固守东篱/"这两个句子,中间"大地敞开怀,高举一枚叶的火把/用一生脉络分明/温暖秋的心脏/"这一段没开头和结尾好,减弱了整首诗的感觉(米梅表示认同)。

龙人印象:比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饱满抒情的传统诗歌风格,比之那种将一句句一段段普通文字割裂分行呈现的所谓诗歌,左左老师的这首《轮回》更具备现代诗的诸多元素。很有张力和潜质。

米梅:左左的《轮回》整体不错,意向纷呈,隐喻运用的巧妙,显示了自己的功力,最喜最后一节,成熟,丰富,意境高远,再注意下整体的协调和连贯性,注意喻体和本体间的贴切性,做到无缝衔接。

浅笑安然:左左老师《轮回》意境优美深远,最后一节最喜欢。

陌上花开李芙蓉诵读作品《在秋的端口,张望》

在秋的端口,张望

文/李芙蓉

八月未央,秋遗世而立

积攒的丰收、沉淀、厚重

至内打破,向外张望时

远处,秋的内容渐趋丰盛

一些张开的拥抱与热情混入彩色

声势浩大

就像一股热流冲进了心脏

田野里一浪,又一浪的事物都跟风而来

绿的、红的、白的

全都纷纷而至,在端口

买票、候场、移步向秋

王立平:芙蓉的诗歌很沉稳,感觉也很厚。如果能再加进去“清水出芙蓉”的特点就更空灵、飘逸了,希望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能再突出。

支向儒:“向外张望时/远处,求的内容渐趋丰富”中的“远处”是不是可以不要?

王立平:完全可以不要,我甚至觉得第一干脆就可以砍掉,只留第二部分,完全能立的起来,不影响是一首好诗。是个最忌讳写实。

龙人印象:第一段第一句把前半句留下,然后把后边的砍掉。留下“一些张开的拥抱与热情混入彩色/声势浩大”,后接第二段,是不是不影响?

米梅:铺陈要简练。李芙蓉老师的诗技巧性很强,显示自己的成熟性,本首诗第二节最好,脉络非常清晰,第一节略显冗杂。

左左:语言仆实,感情饱满,但不精炼!

清尘:李芙蓉老师的《在秋的端口,张望》,从整体看写出了秋天孕育的丰饶和力量,但是抽象的词语偏多,影响了诗歌的文学质地。个见

支向儒诵读作品《父爱的记忆》

父爱的记忆

支向儒

父爱的记忆就像一张老照片

一张永不褪色的老照片

照片上印满了爱痕

父爱的记忆好似家乡的

那条小河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

爱的溪流滋润着幼苗成长

一回回梦里见到老父亲

慈祥的老父亲

还和从前一个样

抚摸儿的头

紧握儿的手

爱的暖流涌上儿心田

米梅:感情浓烈,很好的抒情诗。非常适合朗诵。很多地方采用了反复、顶真等抒情诗、朗诵诗的写作手法。像这样的诗歌写作,有它的局限性。一些节目表演需要这样的诗,但是刊物上要发表的话,可能会难一点。现代诗绝对不能押韵,比如要写很忧伤的情感,一押韵,似乎就成欢快了。

王立平:感情浓烈、饱满,中规中矩。

左左:支老师的诗感情很饱满,语言很朴实,就是需要再精炼一些。把第一节“为父的”去掉,第三节前两句去掉。如果觉得内容单薄,可以再琢磨一下,添加一下枝叶。诗歌和散文最大的区别是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给人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感觉。

画船听雨:支老师的诗歌感情饱满,语言朴实。

简单生活:支老师的诗感情饱满,感觉左左老师说一样。

浅笑安然诵读作品《女儿的搪瓷杯》(文本较长,附后)

米梅:《女儿的塘瓷杯》,选材典型,细节描写生动,语言准确传神,写出女儿对爸爸军人身份的热爱,祟敬,同时也赞美了军人职业的神圣和祟高。

王定国: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与生活一样不可能完美,但我们要尽量追求完美,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所以必须通过典型的人与事把最能感人,最具有真情实感的东西通过文字展示给大家,让人读后既能被文中的内容感动又让精美的字词使人陶醉,最终启发人,教育人,让人读后或听后感觉这即使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又是一种享受,无论小说、散文、诗歌都一样,这是一切文学作品所要追求与达到的最终目的,否则你写的东西就没有任何意义与生命力。

简单生活:女儿的军用搪瓷杯,既是线索,又是叙事的主要内容,是很好的散文。

画船听雨:语言再精炼一些会更好

王立平:文字、选材、主题表现上都没问题,可以去掉一些内容,比如第5、6自然段以及其他一些写到自己的地方可以去掉。集中笔墨写女儿和军人父亲,简化一些琐碎的描写和叙述,让文章更凝炼些,这样对主题的表达会更好。

支向儒:小小搪瓷缸,浓浓父女情。《女儿的军用搪瓷杯》既感动了读者,也感动了作者自己。

龙人印象:这一类以亲情为写作主体的散文读的很多。难能可贵的是一丈夫送给女儿的搪瓷杯引申出下一代对长辈所从事的职业的崇敬,通过文字涵盖的意向性的东西最终的目的是把个体情感和内涵引申到更广一点的层次,从这一点来说,这篇散文是做到了。

王定国:每个人写的作品都脱离不开自己的亲身感受,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交流,我自己能学到很多东西,希望以后多举办几次这样的活动。

简单生活:我见证了亚纯的作品成长过程,进步很大。

米梅:很高兴我们的活动对作者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什么我们听了他的作品感觉就像发生在自己眼前一样?就是因为他选择了典型的事件,另外她有很多很传神的细节描写,让女儿的形象跃然纸上。

龙人印象诵读作品《八月雨》

《八月雨》

郭恒强/文

是你吗

那是你吗

是你终于突破夏的酷烈桎梏

在渐凉的星夜来看我了吗

我分明听到

你长长的发丝

悄悄抚摸窗玻璃的沙沙声

是你

一定是你

你一定是循着我干裂的口唇

透出的焦渴

如约而至

在这八月的尽头

来圆我牵念的绮梦

整整整个夏天

加上穿越一季的年轮

思念在疯长中雪白了胡须

星月妆浓

素颜依旧

想说不敢

却禁不住仰首望天

让点点心思

在云与云的鹊桥之间

辗转流连

诗人说

思念是心灵的射线

心有灵犀时

没有终点

也可念念相牵

你是自然的精灵

矜持与姗姗来迟自有你的理由

遇见你已是万幸

你不说

我不问

默契中自有一份温馨暖心

是你吗

一定是你

毫无疑问就是你

打开纱窗

我分明听到花儿笑了

草儿醒了

就连铁板一块般的冰凉街面

也和着疾驰的车轮

在一路高歌

左左: 借雨抒发思念之情,感情很细腻,朗诵很深情 。

陌上花开李芙蓉:整首诗激情昂扬,感情层层推进,读来朗朗上口,不错的朗诵诗!学习!

画船听雨:将雨比作恋人,好巧妙的构思,让我想起了纪伯伦的《雨之歌》

简单生活:在10月的雨天读你的诗感觉暖暖的,秋雨可以如此温暖,真的情感丰富,构思巧妙。

王立平:龙人印象最早打动我和让我认可的,是他的散文随笔,建议把写作重点放在这一方面。具体到这首《八月雨》,在现在的文学类诗歌刊物上“境遇”会淡一些,与现代诗歌的要求比,从创作手法上是滞后了点,但是这类风格的诗歌在朗诵会上依然是重点,而且很受欢迎。

米梅:郭老师的诗细腻温婉,空灵唯美,抒情性强,是一首很好的抒情诗。

浅笑安然:龙人印象老师《八月的雨》写的很唯美,雨好似恋人。

清尘:《八月雨》感情饱满真挚,一泻千里,诗歌语言没说的撩咋咧,但是偏于散文化。

超然笑红尘诵读作品《奢望》

奢望

与死如秋叶般静美比起来

生如夏花般璀璨也许更容易一些

要让生命精彩

或许,有N种方式与选择

唯有如秋叶般静美

是可望却不可及的奢望

电光虽然短暂

却照亮了整个夜空

生命的精彩,与长度无关

就像阳光下的夏花

每一秒的美丽

都是,每一念快乐的释放

劫与缘,都是馈赠

能够遇见,便是最好的宿命

不逃,不躲

躲无处躲,逃也无处可逃

与死比起来,生或许更容易一些

生而为人,难的不是璀璨

也不是精彩

而是从容优雅的别离

像秋叶那般静美

或许,是生而为人最高贵的奢望

龙人印象:哲理无处不在,思考步步生花。

画船听雨:思考与生活同在。

简单生活: 王老师的诗和散文一样都富有哲理,都耐人寻味,值得人思考。

王立平:介于传统的抒情诗和现代风格的诗创作,趋于成熟。有思考性和哲理性。

米梅:王建平老师的诗显示出深刻的思考和哲思,结尾很明亮,很出彩,有效提升了整首诗,缺点是语言不够凝炼,有些平淡。

清尘诵读作品《我的太阳》(文本较长,附后)

米梅:清尘的文字更像诗,优美,盈造出浓浓的意境,成熟,描写、修辞很准确,很精妙,有自己风格,是一篇美文佳作。

陌上花开李芙蓉:青燕姐的文章诗意、浪漫、温情,很美的享受!

画船听雨: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王立平:女性散文创作中,值得期待的作者之一。

左左:太美了,感情在细密的描写中缓缓释放,太有感染力了,感觉感情和文字完美结合 。

支向儒:爬山虎走进了作者的心里

浅笑安然:@清尘老师散文意境好美,诵读也美。

龙人印象:小情绪里潜蕴暴涨的大情怀,爬山虎默默如我,在四季里迷离、流连、阳光、明丽着……晕染着你、我、他(她)……

超然笑红尘:文字细腻,温婉,柔美,心境明朗洁净,文笔优雅唯美。

简单生活:很美的散文,唯美的朗诵,再加上柔美的音乐,简直美醉了,还沉浸在散文的意境中时,完了,意犹未尽。

清尘:谢谢大家美赞,没有听到批评建议不痛快。

米梅代王定国诵读作品《七古·秋日抒怀》

《七古·秋日抒怀》

霑雨初霁景清明,驱车邀友固关行。

幽涧涌泉秋色异,榛薮密林鸟雀鸣。

乡村恬静多妪叟,珍果野味任尔品。

乐山乐水想得趣,惬情惬意且舒心。

浅笑安然:王定国老师的诗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赞美秋叶的静美。

米梅:王老师这首诗景物描写很美,遣词用句自然流畅,构画出一幅田园图,流溢出他对固关的喜爱及乐山乐水的情怀。

清尘:王定国老师的《七古 秋日抒怀》这首诗心怀敞亮,情景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

简单生活交流作品《父亲笑了》(文本较长,附后)

清尘:父爱的记忆,在每个人心中都是深入骨髓的,写一部长篇小说都不嫌长。支老师《父爱的记忆》以诗歌的形式传达了这样的深情,但是诗中那几个比喻却把父爱简单化了。但是他讲的父亲翻山越岭用粮食换水的故事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伟大的父亲。如果围绕这个故事去写,或许会写出一首更有情感力量的诗歌。

支向儒:文章正应了“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才是害”这句古话。

米梅:蔚老师的文章非常感人,除了事件本身的力度外,蔚老师将父亲的神态动作等有细致的观察和传神的描摹,锦上添了花,个别词句再推敲,提升凝炼精准性,我最大的建议是将题目换掉,比如《挨打》,这个题目太轻浅,俗,没吸引力,配不上那么厚重的文本。

最后,感谢玛吉阿米冯公子(爱好诗歌的美女,闺名冯婷)的大力支持。

不多说,上图。(19张)

01我们都是奔跑者,我们都是追梦人

02喧闹,也挡不住学习!

03咖啡与诗,哪个更迷人?或者西瓜更惊艳?

04 说,不如写诗!

05 说还是思?这是个问题!

06 交流,怎么才能写出好诗?

07 读不尽的诗,说不尽的心里话

08 她们不是刷手机,她们在读诗

09 我读,我读,哪管岁月沧桑,时光蹉跎

10 读诗,还是读诗

11 我读,投入的是情,是心

12 我在说诗,说追求,说生活,你在听吗?

13 写了一晚上的美女,写不尽的是美文

14 文能定国!自然天成!

15签名,让文学变得优雅

16 签名,尊重的是书

17 诗歌和咖啡,爱在闪烁

18 汭河北岸 玛吉阿米 诗意生活

19玛吉阿米冯公子,人美,花美,身后的风景更美

附:散文作品

画船听雨(曹静萍)作品《那些夏日》

那些夏日

曹静萍

院子里的牡丹花在雨水中落下了最后一片花瓣,夏日的池塘便在氤氲中急促的飞奔而来。端午的粽子浸透了艾叶的香气 ,蒹葭的清香就溢满了整个唇齿之间。多少个这样的日子,多少个笑语盈盈的忙碌的夏日匆匆的走过了?

那个堆满了金黄的麦粒的农家小院,那个扎着麻花辫的被村里人称作“小铁梅”的小姑娘,还有那个清瘦的喜欢牵着一只小黄狗,用自己自制的小鱼钩去河边钓鱼的少年,那个为了吃一个青涩的苹果而哭闹的小女孩,那个在襁褓中咯咯笑着的小男孩,他们都去了哪里了?在夏日的炎阳里,寻寻觅觅,满目青山依旧,唯独不见了那个混合了青草味,充斥了汗水味的忙碌而喜悦,甜蜜而苦涩的夏日。

几根稀疏的艾草垂在破旧的门楣边,父亲带回家的一个粽子就是一家六口人的端午节。别人家的孩子戴着绌绌四处炫耀,知青出身的母亲不会做那种称做民间艺术的端午绌绌(chuc绌绌)兄妹四人小小的内心似乎有了很大的失落.但父亲却在这时让我们知道了远古江边屈原投江的故事。那龙舟竞渡的场面被父亲细致的描绘出来,又加入母亲的叙述,我们的视线就穿越了端午的云烟向远方飘落。七夕临近,母亲坐在星光满天的葡萄架下讲述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不大喜欢说话的父亲就坐在一边默默的倾听。凉风吹过,麦垛在夜色中渐渐模糊,此时没人嘲笑我们的贫寒,也没人故意问我是否随外公去过“簸箕”。(我那时口齿不清,把宝鸡说成“簸箕”)小小的人儿,内心满载着喜悦进入了梦乡。

外公外婆是江南人,他们会做香甜的糯米饭。尽管当时糯米珍贵,但外公因为曾经参与过京汉铁路大罢工,(那时外公仅16岁,为谋生而去修铁路,做苦工。)加之当时工人阶级正吃香,所以外公可以得到一点糯米。因此,每逢端午,我们都可以吃到外公送来的糯米饭。但这年端午,外公却没能送给我们糯米饭。

烈日当头,父母磨镰挥汗,那些金黄的麦穗就亲昵的跳入了父母的臂弯,欢快的在场院里翻飞。麦粒仿佛是调皮的少年,在木锨上翻着跟斗,轻声地吟唱着跳落地面。我和哥哥以及他的小黄狗在场院里来来去去的跑,妹妹抓起一把麦粒,让她们从掌心中滑落。我们都不会写快乐这个词,但我们的内心却写着真实的快乐。

在这快乐中,我们忘却了外公外婆的糯米饭,也忘却了父亲没去学校教书,回家劳动的原因。

麦子收完了,就跟着伙伴们去拔猪草。草儿碧油油的,满满的翠色描画出一幅幅黛青底色的画。蝉鸣声声,循声看去,还可以找到几个蝉蜕。疯长的青草,漫过了膝盖,粉色的野蔷薇烂漫的在荒草弥漫的山崖边开放。五味子还没有成熟。“荞麦花儿开,核桃吐香来。”望着碧油油的核桃树,馋涎欲滴却毫无办法。想摘,那是不可能的。核桃即将成熟,看守的人是不会让小孩子轻易糟蹋的。况且,我是不会爬树的,只有我的堂妹让儿才有爬到树梢的本领。

我们依然快活地在田野里玩乐,不去想外公外婆,也不去想父亲的事。

终于在那个夏天的夏末,噩耗传来,红卫兵在武斗中抄家,外公不许。于是,一把螺丝刀被嵌入外公的大腿,外公残疾了。而那天,正是端午节。不久,父亲因为学校里参与武斗,被迫停课,回家种地。又适逢夏收,外公气恨交加,终于与世长辞。随后,久病的外婆也追随外公而去。

我在外公外婆去世时,流了一点眼泪,但不久就忘却了这件事。我依然和伙伴们玩乐,只是在偶尔想起糯米饭的时候才会想起外公外婆,才会想起那个快乐而又悲哀的端午,才会想起那个夏天所发生的所有事情。

不知道过了几个夏天,父亲又回学校上课,我们兄弟姐妹也日渐懂事。但为外公外婆的去世而感到难过,愧疚,那却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在农转非的大势所趋之下,父亲再三考虑我们兄弟姐妹的前途,我进入高中学习,哥哥去圆他的绿色军旅梦,妹妹喜欢裁剪,弟弟也背起了他的小书包。我们各自划着属于自己的小浆,驶向不同的区域。

再逢端午,“早已物是人非”。大把的艾草插在门上,整盘的粽子流溢着芦苇叶的清香,香甜酥软的油糕摆在桌上,煮熟的鸡蛋相互推挤着躺在碗里。却没有人能和我去争抢这些东西,孩子们也漫不经心地尝那么几口。端午的饰品满大街都卖,你可以随意的挑选。花了银子,我却找不回端午的快乐,找不回端午的欣喜和惆怅。外公外婆早已过世,他们已经发黄的黑白照片成为了我们惟一的念想。

现在哥哥做了技术员,又成了工程师。妹妹靠着缝缝剪剪的手艺尚可维持生计,弟弟招聘到企业里工作,我也日日忙碌着自己的生计,日子紧张却也不愁过不好端午节。但我们都不快乐。是因为那个夏天的记忆,还是因为生存的压力?

那个因为爬树而快活不已的堂妹让儿因为高考失利,不得已嫁入山区,又不甘心,参加了成人高考,毕业后无法就业。内心抑郁,精神失常,治疗后略有好转,只能再度回到山区,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日子。正应了乡间的语,“嫁了秀才做娘子,嫁了杀猪的翻肠子”。那也是无法可想的事。

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失去亲人的疼痛,我也终于能够发自内心的为外公外婆的去世而悲伤地哭泣,但那个夏日的伤痛和快乐也同样刻入了我的骨髓。

端午过去了,这个夏天也正在过去。牡丹花只剩下了一大片叶子,端午的艾草还会再次插上千家万户的门楣。麦子已经没了可以翻飞的场院,收割机已经使所有的麦粒进入了粮仓。甚至,为了修建,推土机也可以将即将进入粮仓的麦子翻入地下。已经成熟的麦子尚可夭折,谁又知道,下一个端午,下一个夏天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牡丹花落了,还有荷花,满留着蒹葭清香的粽子也会再有么?那行吟江畔的屈子在哪?我的外公外婆在哪?昔日的小姑娘和那清瘦的少年何处可觅?深爱着麦子的父母可就是那落了花朵的牡丹么?

我深深怀念着记忆中的夏天,怀念着那个苦涩而甜蜜,欣喜而悲伤地夏天。

牡丹花落下了最后的一片花瓣,端午到了,夏天来了。落了花的牡丹,成片的叶子变成了夏日的风景。

浅笑安然(熊亚纯)作品《女儿的军用搪瓷杯》

女儿的军用搪瓷杯

一一谨以此纪念昔日的和现在的军娃

熊亚纯

女儿房间的书桌上,有个淡绿色的军用搪瓷杯,杯身有四个青色的字“中国武警"。每看到它时,往事如烟似雾,欲散却浓。

女儿七岁那年暑假,我带她去了老公的单位——西藏阿里支队,那是女儿第一次去老公的单位,她非常兴奋。

从咸阳机场到拉萨贡嘎机场,再从拉萨转机到阿里。阿里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地方,处处像沙漠,一片荒凉,看不到一点绿色,且严重缺氧,有着常人想不到的艰苦。

一下飞机,我就受到了高原反应的热情招待,头疼,胸闷。尽管喝了通讯员备好的“红景天口服液”,插上了备好的氧气袋,我还是头疼难忍,还好女儿没什么反应。

因为高原缺氧,头两天不能有剧烈运动。到了第三天,女儿便满大院里到处跑,到处看,好奇地问这问那。看老公和同事们出操,在后面模仿人家。然后和同来探亲的几个孩子,学人家警卫班站岗,学巡逻战士满院巡逻,简直玩疯了。

一次,每天出去玩的不着家的女儿,忽然对老公的牙缸感了兴趣,她拿着那个印有“中国武警”的杯子,跑到老公跟前问道:“爸爸,刚才我路过警卫班,在门口看到里面有一排这样的杯子,是不是你们每人都有一个?"老公笑着说:“对呀,统一配发每人一个。”女儿听了说:“那就是军用的,外面买不到?”老公点点头,女儿看着手里的牙缸,若有所思地说:“你们穿一样的衣服,连牙缸都一样,这就是军人跟一般人的区别呀?"老公笑着点点头。

那天晚上,女儿洗漱后迟迟不肯去房间睡觉,坐在沙发上双手托着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我问她怎么了?她说要等爸爸回来才睡。

老公十一点多才回家,女儿一听见敲门声就激动地喊:“爸爸回来啦!”老公纳闷:“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女儿跑到老公跟前一本正经的说:“爸爸,我想要你一个东西,你能送给我吗?”老公慈爱地摸摸女儿的头说:“只要不是摘星星月亮,违反纪律,爸爸能办到的绝对答应。”女儿听了笑了:“我想要你的牙缸,就那个军用杯行吗?”说完满脸期待看着老公。老公扑哧一声笑了:“就要那个呀,还以为会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呢?没问题,还有个新的送给你,赶快去睡,很晚了。”女儿听了高兴地立正,举起右手,敬了个礼:“是,老爸,马上去睡。”说完欢快地跑进了卧室。

我俩面面相视,不知道女儿为何会有这样的念头?

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转眼到了八月底。老公在我们临行前几天,便问了女儿好几次,看她要什么喜欢的东西,还说带她去阿里地区最大的超市看。女儿摇摇头说:“不去,超市里什么东西都不要,只要你答应送我的那个军用杯。”我愣住了,以为女儿当初只是一时兴起,随口一说,没想到她是认真的。尽管如此,老公还是给女儿准备了一大包吃的。

临行前一天,我们整理行囊。女儿让我给她找条毛巾,只见她把那个军用搪瓷杯,用毛巾仔细的一圈一圈裹好后,还套了个干净塑料袋儿系好,然后放进了自己的书包……

就这样,这个军用搪瓷杯随着女儿地上跑、天上飞,千里迢迢的被带回了家。到家后,女儿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了自己的书桌上。

九月,开学第二周的一天,刚放学回家的女儿,一脸的不高兴,鞋也没换,便冲进她的房间。转眼抱着那个搪瓷杯出来直奔楼下。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紧跟着下了楼。

到了院子,只见几个小孩围在女儿身边,女儿左手举着杯子,右手指着上面的字尖叫着大声说:“你们不相信我爸爸是军人,现在我让你们看看认不认得?这是‘中国武警’四个字,只有武警才有的,外面买不到!”听到这里我不由心中一怔。自从镇上老家搬到县城上幼儿园起,女儿对她的朋友像这样声明已经好几次了。

终于盼到了老公要回来休假,女儿得知消息后整天开心地不得了,逢人就说:“我爸爸要回来了!”天天算着老公回家的日子。老公那天中午九点左右才能回到家,我早上送女儿上学时,女儿再三叮嘱我:“妈妈,你一定要记得让爸爸放学接我时穿上制服。千万不能忘了。”我连连保证没问题,女儿才放心了。

虽然老公那次休假未满,便被召回单位。但从那时起,女儿再也没有把那个军用搪瓷杯往外拿过。有点胆怯,羞涩的女儿从此变得开朗自信了。

转眼,那个有点胆怯羞涩的小姑娘,已长成亭亭玉立,充满自信的大姑娘。那个见证了女儿成长的军用搪瓷杯,依然静静地站立在女儿的书桌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像一朵静静绽放的莲,散发着军用衬衣般淡绿色的光晕,让人着实着迷。

清尘(李青燕)作品《我的太阳》

我的太阳

李青燕

已然是立冬的模样了,窗外爬山虎叶子已经随风飘飞得几剩下裸露的枝干,却依然有叶儿抱着太阳在窗沿上荡啊荡。

我羡慕这些爬山虎,在春色温柔风月如霁里随意舒展,在夏雨磅礴枝叶葱笼时波澜壮阔,就连秋冬季节,也能把太阳变柔了去,暖暖地一半飘飞,一半流连。太阳似乎很眷顾她们,每日里,来来回回,安暖慈爱,而我,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有时,也会停下来一起享受这日暖风轻。

当然,我觉得太阳也是疼爱我的。

每天他会准时爬上窗棂,安安静静地陪我。窗台上的翡翠珠在阳光的映照下晶莹剔透,垂落下来的小珠子疏密有致地排列着,小碧玉半明半昧,移栽的四季海棠,才多抽了两片叶子就没遮没拦地要开花儿了,墙角的绿萝静悄悄地疯长。静静的,我在这里完成了我的忙碌,也包括那些烦乱,忧伤。有时候,我会停下来,跟他们一起静静的。

一个早晨,照例是冬天的冷风刺骨,去银行办理完业务,急匆匆顶着寒冷赶回办公室,刚刚打开门,一片明丽的阳光将我包围起来,窗外的爬山虎在歇脚,窗台上的花花草草安静地舒展着,办公桌上亮堂堂一片,躲进暖烘烘的房子里,因为业务生疏而遭受的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心里升腾起莫名的感动,感激眼前这一切光亮,给予我的温暖。他们从不说话,却时常编织出一片明丽,将我心里的寒冷驱散,默默陪伴我度过那些没人言说的忧郁时光,这时候我会与他们一起静默,心也安静和沉淀下来,让那些负累被太阳蒸发走。

冬转春回的时候,爬山虎的叶儿泛着稚嫩的鹅黄在窗沿上探头探脑,我依旧被烦恼的会计工作困惑着——这是我所有调动工作的憧憬里始料未及的遭遇。人事纷纷,你总太天真,歌词里唱到的,我想那说的是我。在希望里不断失败,在失望的徘徊中,困顿迷茫。烦乱的我一股脑将桌上的凭证推到地上,太阳没有来,没有安慰,一片混沌,任凭恼怒扩张,随后独自消减。春天虽然来了,但如这稚嫩的鹅黄一般畏手畏脚,经验性地预防着零度春天的突然袭击。

其实,何尝不知道那些暖阳下的光影世界的美妙清澈,安静向阳,沉默,努力。寒气逼仄的初阳里,春花依然如期绽开,窗外的爬山虎只消一个晴日,就闹腾得天翻地覆,执着着从不曾消减的对生命的爱意。

其实,何尝不知道,阳光无处不在,一直在默默等待我愿意被他照亮的那一刻,只是我忽略了他的无限爱意。我反反复复的情绪折磨里,有他不厌其烦不言放弃的执着守望,似乎在昭示,当纷纷的人事想要打败你的天真,别忘了,你还有无邪。你看,窗外的爬山虎,不管多冷峭的春天,都不会放弃采撷阳光。根深深扎在了大地,叶连成了一片,在阳光下匍匐,在明媚的窗前荡漾着。

我越来越欣喜地发现,在这样贫瘠的冬天里,爬山虎又结满了肥硕的果子。在冬天暖暖的太阳下,一大群一大群美丽的不知名的鸟儿迁徙到了这里,欢天喜地,飞舞跳跃。它们觅到了久未品尝过的甘露,久久流连,把这片密密的爬山虎织成了玲珑的百鸟图。

窗外的爬山虎乐滋滋地招徕客人,房子里的花静静抽她的叶,我独坐办公桌前,心中的阳光愈发沉静和温暖。

这几天阳光总是很柔媚的样子,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照例爬上窗棂,明亮、亲切、温和地照拂着窗台上的花叶,照拂着凋落了叶的爬山虎。有叶在风中轻轻地荡着,在打到墙上的太阳光里开始做写意的画。

简单生活(蔚会凤)作品《父亲笑了》

父亲笑了

蔚会凤

父亲是个庄稼汉,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他一生除过与庄稼打交道,就开拖拉机犁地、碾场、跑关山拉木头。

他是军人出身,曾是汽车连优秀司机,上过抗美援朝战场。在一次战役中,他的右腿膝关节粉碎性骨折。虽然在当时进行了最好的治疗,但仍留下了遗憾。膝关节仍僵硬,活动不灵活,右腿有点像“O”形的一边,比正常的左腿短一点,走起路来一晃一晃地,步履蹒跚。

父亲虽然有近一米八的个子,但身形消瘦,总是板着面孔,少言寡语。由于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抽烟,积劳成疾,风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成了折磨他最大的罪魁祸首。

从我记事起,我家因地主成分一直处在社会最底层。奶奶经常站在四棱木头上被批判,批判的原因是“地主家有钱里,让女娃念书里”。

我六岁那年,奶奶在被无休止地批判中去世了。奶奶去世后,父亲没有流泪,只是嘴里不停地念叨“殁了好,殁了好,殁了就不受罪了。”苦难让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离世叫好,可知父亲内心的痛苦煎熬有多深。身体消瘦、步履蹒跚、积劳成疾的父亲办完奶奶的丧事后,突然间腰弯了,背驼了,头发斑白。但他为了养活我们姐弟四人,依然像座山一样硬挺着,从不缺工。

那时候,大姐刚上高中,二姐九岁,我六岁,弟弟三岁,家里不光缺吃少穿,连做饭用的柴禾,都要去远在四十里之外的关山沟里拉。

奶奶去世后,妈妈让大姐退学了。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从关山拉柴回来的父亲,蓬头垢面、泥土、灰尘、汗渍和油污把他裹在厚厚的疲惫里。一看见端来洗脸水的大姐,父亲脸立刻阴沉下来,什么也没说,从门背后抓下一根盘好的大绳劈头盖脸地向大姐打去。打完大姐,又用他那黑乎乎、油腻腻、粘有泥土地手掌打了妈妈。那一刻,大姐身上出现了一道道红肿地印痕,妈妈脸上不仅留下了明显地巴掌痕迹,而且迅速肿起来了。打完大姐和妈妈,父亲愤怒地吼了一句“她要是不念书,我叫你娘母两个都活不成。”

那一夜,父亲没洗脸,没吃饭,只是靠着墙,蹲在炕沿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我、二姐和弟弟不停地被父亲咳嗽声、咳痰声惊醒。天蒙蒙亮时,他匆匆洗了把脸,一口饭也没吃,就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晃一晃地蹒跚着身子上地去了。

后来,大姐还是因为因家庭成分而无缘高考,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一名乡村民办教师。

我十八岁那年,因为感冒流鼻涕。那时候贫穷的农家女子没有擦鼻涕的纸巾,只好把留下来的鼻涕反复吸上去,甚至还发出难听的吸溜声,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都没办法上课了。作为“肇事者”的我被“开除”了。

回到家,我想趁父亲还没回来,先藏好碍眼的书包。没想到,还不到五分钟父亲就回来了。看见我,二话不说,他黑着脸,青筋暴露,依然抽下门后面墙上的那根大绳狠狠地打了我。

打完我,他靠墙蹴下、流着泪、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时不时地阵发性咳嗽、咳痰、气喘。抽完一盒烟后,他一只手扶着墙,一只手撑在地上,缓慢地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泪痕,扫了扫身上的灰尘和泥土。他起身的时候,还打了个趔趄。

后来,他领着我来到学校,找到校长和班主任,用干瘪粗糙的手一边颤抖着发烟,一边哽咽着说:“。。。。。。只要不开除她,怎么处理都行……”校长和班主任给父亲让坐,但他始终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一样站着,眼里噙着泪花地听着校长和班主任训斥着我,训斥着他,一直到校长和班主任答应让我继续回到教室。

走出校长办公室的那一瞬间,父亲的眼泪夺眶而出。那一刻,我感觉空气都好像凝固了似的,只有父亲粗重的喘息声和微弱的抽泣声,他的整个身体在颤抖。看着身穿劳动布衣服、身体消瘦、步履蹒跚、头发花白的父亲走出校门,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跳出农门”。

第二年,我十九岁,终于拿到了宝鸡市卫生学校录取通知书。大姐参加成人高考,也拿到了凤翔师范宝鸡教学点的录取通知书,弟弟上高中了。

那一天,父亲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笑容里充满了从未有过的自豪,腰板也似乎挺直了许多。记忆中,这是父亲这辈子唯一灿烂的笑容。

如今,父亲离开我已经整整十一年了。很多事情都在记忆里模糊起来,唯有挨打这件事怎么也抹不掉,异常清晰,如同烙在了脑海里的一部老电影,越来越清晰,影响着我的一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w2lEW4BMH2_cNUgoP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