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人欺负,拥有一个不完整的童年,但孤独使他成为世界级作家

2019-05-13   去疾书院


我觉得大多数和我一样大的年轻人,都是理想主义者,而《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写的就是一名理想主义者追逐理想的后半生。

经典就是经典,它有着巨大的文学光环和魅力。

而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似乎也和主人公找到了一些共鸣。比如对理想的理解,再比如性格上面的相似之处。

但更多的也许是不解和疑惑。我不大明白一个四十岁的男人,为了完成自己画画的理想,而抛弃妻子时的心理状态和决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可能这也就是高人和俗人的区别。有些人总是能为了一样东西,放弃其他的一切。这种人很可怕,要么死得很惨,要么成功地很彻底。

不论其成败,从精神上来说,他们都是伟大的。但是他们也不值得我们去效仿,因为只有那样极端的高贵品格和决心,才能催促极端的成功案例的诞生。

1.

毛姆,因为身材矮小、患有严重口吃,从小就被人欺负和羞辱。

痛苦的童年经历给他稚嫩的心灵带来难以弥合的创伤,从而养成了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

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性格可能也决定了一名作家的写作风格。

而命运的安排也常常非常巧妙。当命运夺去你一些东西的时候,也会给予你一些东西。

所以毛姆在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失去了颀长的身材和俊朗的外貌、失去了运用自如的口齿表达的同时,却得到了举世无双的写作能力和敏感的洞察能力。

随之而来的,是收获举世无双的声誉。

生活中不善言辞,没关系,他可以写。他所写出来的东西,比别人说了一辈子的话还珍贵。

他笔下的作品,几乎没有可以指点的死角和裂缝,堪称完美。

读他的作品,比看电影更有画面感。也许更像坐在飞机上俯瞰众生的同时,再扛着相机对着作品人物进行跟踪调查。每个角度、每个细节,都堪称完美。

这也是《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特点。

2.

不论什么样的作家,其笔下的人物,实际上可能都是自己——扭曲的自己、变态的自己、病态的自己、理想化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反向的自己……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形象,取材于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事迹,但是实际上,这个人物形象,很可能也是理想化的毛姆。

毛姆敬重高更,敬重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因为其精神正是自己所追求或者看重的。

思特里克兰德四十岁左右的时候,突然决定抛弃妻子,离开家庭,孤身前往巴黎潜心学画。而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一个沉默寡言,生活平淡无奇的人。

他有一个喜欢和作家打交道的妻子,以及两个孩子。他在证券事务所工作,有一份还算可靠的工作。

但是所有的这些,他都不想要了。因为童年的爱好重新发芽、疯长。他希冀画画的心在燃烧。人到中年,如果再不去追求理想,一辈子就过去了。

所以他就狠心地抛弃了一切,并且无牵无挂。妻子会怎么样?妻子会重新找个好丈夫。孩子呢?孩子已经长大了,而且他们的舅舅有钱,不会亏待他们。

而他自己要做的,就是画画。不停地画。

他穷困潦倒,但是不愿意却卖出任何一幅画。他辗转流离,但是即便挨饿,也要买上一些颜料。他忍受孤独,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画画中。

没有人想到思特里克兰德这样一种人会这样做,也没有人知道原因。而毛姆带着我们,不断地抛云拔雾,让谜底慢慢解开。

3.

确实,思特里克兰德能承受的了孤独。他不近女色、不通人情事故,只想追求艺术。

因为伟大的理想在作祟,他选择臣服于理想,除此之外,别的都无所谓。

在他大病一场几乎要丢掉性命时,他的“朋友”施特略夫拯救了他。

这个世界上只有施特略夫能读懂他的画,欣赏他的天赋,也只有施特略夫愿意毫无保留地帮助他,接济他。这是一名伯乐式的人物。

但是思特里克兰德却从来瞧不起他,对他百般嘲弄。这让同为画家的施特略夫很尴尬,但是这个懦弱的绝世好人,却从来不归罪他。

即便是思特里克兰德和他的妻子偷情,即便是他的妻子狠心地抛弃他,即便是思特里克兰德最后抛弃了他的妻子让她自杀而死。

施特略夫的好正好反衬了思特里克兰德的无情。

而他之所以无情,只是因为自己的崇高理想,早已经超过了一切世俗。他能抛弃妻子,他就更能抛弃情妇,蔑视和折磨帮助他的朋友。


4.

思特里克兰德最后流落到了塔希提岛,在岛上度过的余生,给他带来了绘画事业的最高峰。

他在岛上娶了一名年轻的土著女孩,又生了两个孩子。经历过很多挫折之后,他仿佛稍有改变:变得不再那么不近人情了、变得喜欢上了安逸。

是这样吗?完全不是。他并没有变。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画画。在塔希提岛上安逸的生活,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灵感。他享受这种灵感所带来的绘画成就。

他不停地画,但几乎没有人能看得懂他的画。但是这又何妨呢?

在晚年,思特里克兰德染上了天花,附近的居民没有人敢接近他,而他的一个孩子也因为天花死亡。

只有他的妻子在照顾他。

他忍受着病痛,忍受着即将到来的失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画了一幅巨大的壁画。那幅无与伦比的巨大画卷代表着他的最高成就。

那一刻他知足了,他叮嘱自己的妻子——那个善良的土著女孩——在他死后,把壁画付之一炬,然后安详地死去。

他不计较得失,不在乎自己的画作是否可以传世,因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触及到了理想。对他来说,这就够了。

5.

六便士是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曾经有个朋友对毛姆开玩笑说,人们仰望月亮时,常常会忘了脚下的六便士。

月亮代表着理想,它高高在上、无比崇高;而六便士代表现实,即便它是钱,但是它是货币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对斯特列克兰德来说,绘画的理想就是月亮,而其他的一切,包括亲情、友情、自身的磨难等等,都是六便士——都是可以直接忽略的一部分。

伟大的失去铸就伟大的成功。思特里克兰德触及到理想的那一刻,他的一生就圆满了。那一刻,过去的所有孤独且艰难的时光,都是值得的。

对毛姆来说,也许也是如此。

童年所经历的失望,让他对写作饱有激情。只有在写作中他才能体会到巨大的成就,缝补童年所遭受的歧视和不平等。

所以在完成《月亮与六便士》时,在塑造完思特里克兰德这个典型却夸张的人物时,毛姆自身也获得了满足。

孤独算什么?思特里克兰德从来不在乎,并且反而以此为乐。过去的生活,他已经受够了。

毛姆对人性的剖解之所以如此犀利和准确,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理想中的自己,正是这样的性格。

所以在他触碰月光的那一刻,孤独就变成了曾经故意错过的一枚六便士。伟大的极少数人,就这样获得了独一无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