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鹰潭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办法(2019—2021年),办法明确了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主要目标、培训对象、培训主体以及工作任务等。
我市出《鹰潭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保持全市就业局势稳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市于11月4日出台《鹰潭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办法(2019-2021年)》。
主要目标
技能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群众对技能培训满意度明显提高,确保企业在岗职工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都能获得至少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2019至2021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7万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训不少于2.38万人次。
培训谁?
企业职工
包括企业新招用职工、在岗职工和转岗转业职工。
就业重点群体
包括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
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
谁培训?培训什么?
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结合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广泛组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发挥职业院校培训基础作用和社会培训机构培训支撑作用,鼓励其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家政、养老服务、托幼、保安、电商、汽修、电工、妇女手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围绕促进创业开展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市场拓展、风险防控等创业指导培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突出“2+3”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以及循环农业、智慧农业、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新产业培训;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
发挥各职能部门行业管理职能作用和专业支撑作用,按相关职责主导实施好农民工“春潮行动”“求学圆梦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返乡创业培训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以及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等各专项培训工程。
如何突出培训质量?
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千人计划”。根据我市“2+3”产业生态体系和新经济、新产业、新职业发展需要,每年选定3-5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或社会通用职业(工种),由企业推选技术工人或向社会招募符合条件人员300人左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委托培训的方式,选择合适的职业院校开办3-6个月全脱产专业培训班。
如何优化培训服务?
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及时动态发布培训机构目录和培训项目目录。
建立培训“超市”,打造一站式对接平台,强化供求对接。
加强培训信息公开,通过媒体、政府门户网站等,按年向社会公开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各项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等情况,提高培训工作的透明度。
怎么组织实施?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每年分编制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培训、加强监督指导和组织考核验收5个阶段,各阶段有序衔接,压茬稳步推进。
有何优惠的培训政策?
除《江西省就业补助资金职业培训补贴管理办法》(赣人社发〔2019〕3号)规定享受的培训政策外,
个人还可享受
1.除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及贫困家庭子女外,将有培训意愿、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人员纳入培训范围。
2. 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
培训主体还可享受
1. 落实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提高至工资薪金总额的8%税收政策。
2. 对企业自主开展或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受委托开展项目制职业培训的,可先行拨付40%的培训补贴资金。
3.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一定期限的职业培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4. 职业院校通过社会培训所得扣除必要成本外的净收入,可提取最高不超过60%的比例追加单位绩效工资总量。
5. 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举办的培训,实行项目制培训服务和补贴资金申领告知承诺制。
如何保障政策落实?
1.完善工作机制
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建立人社部门牵头抓总,教育、工信、国资、财政、住建、交通、应急管理、退役军人、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文广新旅等相关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协调机制。完善考核机制,把开展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工作季报、年报和督导通报制度。
2.加强资金投入与监管
各级政府要统筹使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扶贫资金等各类资金,确保兑现落实各项补贴政策。依法加强资金监管,强化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工作,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保障资金安全和效益。
3.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政策公众知晓度,帮助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共同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宣传技能成才典型事迹,加强技能人才激励表彰,营造学技能、比技能的良好环境。
来源:鹰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