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生而为人,自我认同感和反抗精神与抗争意识很重要

2019-10-26   小银子壁纸

(小银子壁纸原创)

如果给你个机会遇到更年轻的自己,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你是会爱他教育他还是想杀了他?

双子杀手:生而为人,自我认同感和反抗精神与抗争意识很重要

电影《双子杀手》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政府特工超级杀手亨利正准备退休时,却被比自己年轻20多岁的克隆体追杀的故事。它的故事源头就非常明显了:年轻的你该如何认识你自己,又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命本源,并且在重要时刻做出选择。

电影用CG技术创造了虚拟的克隆体非常有趣,剧组邀请到的是《阿凡达》《指环王》《复仇者联盟》的好莱坞顶级特效团队,聚集数百位特效师打磨两年,借助动态捕捉技术,最终呈现出了“一老一少”威尔·史密斯同屏对打的视觉奇观。

用李安的话来说:别的不敢说,就威尔·史密斯的脸来说,我比他妈妈还要了解他。 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无论是外貌表情,还是肢体动作,这个CG版史皇都足够以假乱真。

这部电影在技术上突破的意义不容置疑。

首先,是120帧的高清晰视觉盛宴。大家可以从以下两张对比图中,看到120帧的清晰度。

超清的视角让我就像身临其境跟着故事一样!新技术清晰到扎眼,有种肉眼直接看到现场的感觉。

高帧画面

低帧画面

可以说李安从影30年取得了许多耀眼的成就,却仍然不满足,跟着内心的呼唤,不断尝试新东西。

接连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之后,我想,李安大概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也就是想用技术来刺激创作,更重要的是,用新技术拍电影,看有没有可能拍出一种新电影才开始变成技术派的。

由于我不是技术帝,只能非常业余地评价。就还是,更多关注故事本身吧。

这部电影里蛮崇尚极致的暴力美学,特别是两个人在骨头堆里互殴那段,快慢变换特别美。我们可以从剧情里看到了西方传统神话的弑父情结,不过传统弑父是为了成神为王,这里弑父是为了回归本心。

最有寓意的一场戏,就是年轻的威尔·史密斯和老年版的自己一起,在古老的墓穴里获得重生,并且一起坠入墓穴中的水池,像又一次经过羊水浸泡,才能让彼此的生命基因融汇沟通。

双子杀手:生而为人,自我认同感和反抗精神与抗争意识很重要

1、这种情结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所有文化都有神话,最初的神话往往和创世有关。

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它,西方文化的优雅的神秘魅力就无从谈起。那么古希腊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本原的呢?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常见的主题是“弑父”,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是俄狄浦斯的故事。

有一位国王,得到一条神谕,说他“将被儿子所杀”。这个国王很害怕,因此甚至不敢和王后同床。有一天,他酒后忍不住乱了一下性,结果生出一个儿子,叫俄狄浦斯。国王很害怕,就把这个婴儿扔到了山里。结果这个孩子被一个牧羊人发现并且养大。长大之后,他和国王在城里狭路相逢。两个人互不认识对方,国王命令俄狄浦斯让路,俄狄浦斯脾气也很暴,盛怒之下把国王也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杀死了。然后他因为能力出众,被民众选为国王,按照习俗与前王后也就是自己的母亲成婚,于是应验了他将“弑父娶母”的神谕。

除了这个故事之外,在希腊神话中,“弑父”的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希腊的神界频繁发生父子冲突,父亲通常会对自己的儿子百般提防。

其实希腊神话中弑父与杀子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 ,父亲代表的是陈旧没落的力量,儿子代表的是新生进步的力量。克诺洛斯和宙斯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在西方神话中,sha子则是为了保住王位。比如克罗诺斯,为了阻止自家孩子长大后夺他王位,他命令他瑞亚将生下的孩子给他。而他的姐姐兼老婆瑞亚一向温顺听话,每次生完孩子,虽然心中不忍还是乖乖递过孩子给丈夫chi。但是,最后一个孩子宙斯实在太可爱,她舍不得,于是在山林女神的帮助下,她偷偷用布包裹了石头化作宙斯,然后乖乖递给了丈夫,要他chi。(没办法,写了就低俗)

shi子事件上的失察,让克罗诺斯付出的代价惨重:他被宙斯,和肚子里长大的几个孩子,赶下了王位。

宙斯,聪明睿智勇敢,公正有计谋,是西方文化中最高大上的神灵。他在山林女神帮助下找到催吐药,在母亲帮助下喂给父亲吃,他的哥哥姐姐又从父亲肚子里被吐出来,依然健健康康的。因为神嘛,死不了,拥有永生。

其实克罗诺斯不止shi子,还shi父: 希腊神族之由来,首先是混沌之神卡俄斯,然后大地盖亚出现,接着是老爱神厄洛斯。盖亚生出了天空乌拉诺斯和海洋蓬托斯。海洋以水域限制了大地延伸的范围,将大地护拥在他的臂膀之内;天空蛮横地压覆在大地身上,不停地与之jiao配。因为天空与大地须臾不分离,泰坦诸神只能一直停留在母亲体内,后来克罗诺斯在盖亚的授意下yan割了父亲乌拉诺斯。乌拉诺斯嘶吼着,向最远、最深处奔逃。天地开辟,宇宙产生。传承开启,时间流动。

双子杀手:生而为人,自我认同感和反抗精神与抗争意识很重要

希腊神话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可以说先有神话后有伦理。看上面那些例子中儿子赢得了与父亲的战争,新生得到了蓬勃的力量。其实这些胜利并非一蹴而就,洞烛机先的智慧是关键。这是希腊人“爱智慧”的思维传统。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受古希腊文学的影响,西方文学不少名家名作同样描写了父子冲突, 反映了父子骨肉亲情的异化。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作品中 ,富有活力的年轻一代与狠毒保守的老一代斗争等。西方文学对父亲形象的刻划及shi父情结,实际上, 表现的是西方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抗争意识。

只要你稍解西方文明,就知道这种理念有多么重要:其实整部西方文化史,就是一部丰富阔大的shi父思想史。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更爱真理”,学生挑战老师的权威,体现精神意义上的“shi父”。直到尼采说“上帝死了”,直到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心理学将之推上顶峰。

因此, 对父权的反抗,就是对权力意志的反抗。这种不惧权威, 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抗争精神在西方文化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体本位思想。当然,这些西方思想理论的诞生其实是符合他们社会文化所产生的语境和传统秩序的。

而《双子杀手》里的51岁的亨利和23岁的克隆人小克就像两人自我里的一个全新的灵魂,无论是认同接受还是毁灭,都体现了“shi父”思想和其文化情结,这里的"shi父”,是指人抗拒承认、接纳父亲的心理,进而推而广之到各种权威性符号的心理机制。

通过对它们的梳理,还原对自己所关心的真正问题意识及其自我背后的真正现实需求,即寻访自我精神的原乡和个体本位思想。

2、电影中三重“弑父”构成的语境

让我们回归影片故事本身,未观看影片的朋友请注意,以下涉嫌剧透:

威尔·史密斯扮演的退役杀手亨利在一次任务后突然遭遇了自己的中年危机。

执行任务时,小女孩的干扰让他分了心,虽然最终完成了射杀,但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他对自己的年龄开始敏感起来,害怕生理上的退化带来技术上的偏差,误杀率的提高在他的同情心的泛滥下,变得无法容忍,于是他干脆选择了退休。

可最后一次任务恰好隐藏着上级部门不能公布于众的勾当,于是潜藏依旧的克隆人计划被激活,指挥官克雷派遣年轻小克追杀亨利。

双子杀手:生而为人,自我认同感和反抗精神与抗争意识很重要

而被克隆并养大的小克,一直生活在谎言里。

看上去他是克莱的养子,实际上是克莱为了复制亨利,保留他顶尖杀手的素质而制作的工具。

双子杀手:生而为人,自我认同感和反抗精神与抗争意识很重要

得知真相的亨利不希望自己的悲剧重新发生在小克身上,于是他想尽办法“感化”小克,希望他从一件武器变回一个人。可以说是小克另一个意义上的父亲,代表本心。

但亨利和小克都是杀手,一个要躲避追杀并还想拯救年轻的自己,一个背负着杀死年迈的自己的任务。而有关克隆人的思考,这样的设定背后有着最直接的寓意:“我”到底是不是唯一的。

还有,剧中,亨利几次提及,不再愿意照镜子,其实就是映射出他对自我的怀疑与否认。原本一心想退隐江湖的亨利没有等到平静的生活,没想到等到的却是追杀他所效忠的美国政府可以看做是权威与秩序的代表,而当这一秩序舍弃了他时,他开始对原有建立的自我意识产生怀疑。退休,逃亡,其实都是对秩序的一种背离跟破坏。

于是亨利、小克、指挥官克雷构成了奇妙的三重弑父语境。

双子杀手:生而为人,自我认同感和反抗精神与抗争意识很重要

影片中,克雷也被塑造成了两人精神上的父亲:一个信奉绝对暴力,高度服从的指挥官。克雷完全就是“弑父情结”下,标准的具有支配欲的父母形象,还可以看做是权威与秩序的代表。

而亨利曾是克雷的手下,克雷对亨利期望极高,同时耐心栽培。从亨利的言语中可以发现他对克雷的敬畏与害怕。而小克更是对克雷言听计从,而且一直以父亲称呼对方。他对小克也的确有父爱之情,但前提是小克必须成为他最强大的武器。

其实无论是亨利还是小克,归根结底都是克雷的父权象征物。

两人既是他的骄傲,也是他必须控制和压制的对象。所以当亨利选择退休时,企图逃离他父权控制的“儿子”变成为了可替代的对象。这些某种意义上都映射着控制欲。

双子杀手:生而为人,自我认同感和反抗精神与抗争意识很重要

而这部影片最核心的是,整个冒险的过程,与其说是对抗邪恶的较量,不如说是亨利和小克两人重新自我认同的过程。而他们自我认同的方式,就是通过颠覆父权或者说是权威来实现的。

核心即是:生而为人,反抗精神和自我认同感以及抗争意识很重要!

3、尝试颠覆父权和试图与自我和解

《双子杀手》挑战父权,这是非常李安式的。

剧中,面对小克,亨利更像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太想让小克不再重复自己的命运,去弥补他生命中的缺憾,活出另外一种人生。

亨利缺少父爱,早早丧母,先成为士兵,后成为杀手。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死亡与杀戮在他的生活中如影随形,连睡个安稳觉都成了奢求。如果他的生命可以重来,他并不愿意重蹈覆辙。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救赎小克的缘由,他想让小克过正常人的人生,过他自己想过又没过上的人生。其实这就是他想摆脱过去,找回自我、颠覆父权以及自我救赎的一个过程。

然而面对亨利的规劝,小克却对他说“你走过的那些弯路,我统统都想自己再尝试一次。”。

小克除了小克这个名字其实一无所有,他只会对所谓的父亲克雷言听计从。他就像孩童一样,事实上他就是一个还没有自我认知和认同的孩童。

小克对自己的身世本就充满疑问,当亨利出现眼前,这些疑问和迷茫被一下放大,“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要到哪去?”这个人类的终极命题,在小克的心中变成了残酷的现实问号。

他问亨利出生在哪,妈妈是谁,爸爸又是怎样?他其实是在寻找自我的源头。

他本可以问克雷,可面对养育之恩,年轻的小克仍然要经历内心的挣扎。

最后的反抗、决裂,以及试图弑父,都在层层递进的情节中才达到动机的足够充分。

可以说亨利与小克的态度就是两个自我意识的对抗。

其实成长总会有很多困境,曾经的世界观会崩塌,我们会陷入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厌弃中。于是我们一点点杀掉曾经的那个自己,看着故我一点点死去,同时现我一点点新生。

然而意识里的理性和潜意识的混沌不安还在,自己还会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与他们作斗争,或许在某一天醒来就能达成与自己的和解。

电影的大结局,小克举枪想要射杀自己的特工父亲,被亨利拦下来了。如果小克杀死了特工父亲,那么这将成为他一生的阴影。

影片中,亨利、小克和克雷并非单纯的被指认为某一方,他们是自我、本我和超我的角色合成体。这部电影推翻了父权,几乎冲破了“弑父”的边缘,直至最后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这大概也是李安的心结,父亲的压迫教育,导致年轻时的李安极度自卑,心态不好。他的数学成绩也非常差,两次考试都因为数学考不过,从大学落榜。最后只能上了一所艺术专科学校。

他在这所学校得到了极大的归属感,终于不用学数学了!李父这辈子最痛恨的两个职业,一是船员,二是演员。李安在学校里不但当了很多次演员,还拿了奖。他甚至自导自演了多出独幕剧,还得了话剧比赛的最佳男主角。父子间相互折磨的关系始终是李安心里的一个结:他既渴望挣脱父亲的掌控,又想要得到他的认可。

他自己在书里是这么说的:

“对我来说,中国父亲是压力、责任感及自尊、荣誉的来源……一方面我以自我实现与之抗逆,另一方面我又因未能传承而深觉愧疚。”

而且李安一直有一个遗憾,自己的最辉煌的时候没有被父亲看到,且以后都不会再有机会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是不是他已经与自己与父亲达成了和解?

最后,有点遗憾

故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逻辑硬伤。

克雷试图告诉我们他对小克真挚的父爱,但这份爱总显得无缘无故,缺少足够的依据证实。而他让小克去杀亨利,目的是为了让小克直面现实,克服心魔,但一点就没考虑小克会被亨利影响的可能吗?

这样无脑的克雷难以让人信服,他最无脑的还是结尾只身去见亨利和小克,这不明摆就是去送人头吗?就那样走过去,说几句话,被一枪爆掉,然后完成了克隆人小克的最后升华。

我一直以为有什么伏笔,然而就这样电影结束了。

李安没能在故事和剧本上下功夫去打磨,是导致本片口碑不及他其他作品的主要原因。

仅从“爽”的角度来评判,《双子杀手》也没能达标。最重要的是炫技大于内容本身,感觉有点舍本逐末了。

不过从比利林恩到双子杀手,从战争到动作,从第一人称到第三人称,李安也在配合新技术,一步步进步和调整,而双子这个可能只是试水之作,本身就是为了这个技术,他下一部大概率是好片了。虽然某种程度上,李安的技术革命失败了,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

而关于这部电影的技术创新,李安说,“新人得不到这些资源,我可以得到,那我就试试。”从这个意义上他是向后辈提供了巨人的肩膀。而且,“我知道我会遍体鳞伤,但我必须继续努力。”李安说。这也许就是艺术家的使命感。

他也是代表全人类探索电技术和视听语言新边界的伟人,在追求极致的路上,他一直在坚持不懈的探索,哪怕顶着投资方和观众负面评价的巨大压力,可见李安本人具有很浓烈的西方“那种情节”即反叛精神,他在挑战传统意识形态对于个体发展的束缚

而历史只能记住第一个做出改变的人。希望未来4k120帧技术会发展成主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