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加上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劳动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人社部和财政部于2018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中,提出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市场需要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你知道这项政策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企业新型学徒制如何实施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这项企业新型学徒是国家为了培养市场所需的技术型人才而出台的政策。
学徒制大家都不陌生,是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的一种技术传承形式。这次的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则是吸纳了古今中外的经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开展的。
企业新型学徒的培养对象以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为主,该政策的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主要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尤其是注重对工匠精神的培育。
另外,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生产状况自主确定培养对象。如此一来,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来满足自己的人才需求。
一般而言,培养期限为1-2年,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是可以适当延长至3年的。至于培训方式,将采用“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
大家也不用担心会因为培训而影响工作,企业新型学徒制将结合企业生产和学徒的生活实际,实行弹性学制,并鼓励大家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培训任务。
结合当前我国人才市场的需求,这是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一个项目。《意见》中提出,要在2020年底之前,力争培训50万以上企业新型学徒,2021年后继续加大推广力度。
国家的支持
国家为推行这一培训项目,主要从两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打消老百姓的顾虑。
一是健全企业对学徒培训的投入机制。
学徒在培训期间,企业要按照劳动合同支付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
企业培训学徒的“师傅”也应领取公司发放的带徒津贴。
如果是企业与第三方培训机构合作进行学徒培训,费用不应该由学徒本人支付,而应该从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中支出。
另外,如果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由政府来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二是完善财政补贴政策。
对个人而言,企业参与培训的学徒,应领取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的补贴,具体标注由各地市自行确定。这一补贴应随着经济发展的状况而逐步提高。
参加学徒培训的就业困难人员和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也可以领取相应的社保补贴。
对企业而言,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可以准备相关资料提交到人社部门,经过审核后可以获得不超过50%的预支补贴资金,培训结束后,领取生育补贴。
各地动态
自《意见》发布后,各地市也是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这里仅以几个省市为例,说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补贴标准。
陕西省规定,学徒培训结束后,可以参加技工院校毕业考核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合格者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其中取得中级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按每人每年5000元、70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广东省印发的实施方案中规定,学徒培训补贴标准按照培训职业(工种)等级、耗材情况等进一步确定,补贴标准为4000元—8500元。
对按规定列入企业紧缺急需职业目录且培训级别在中级工以上的培训项目,可以在学徒培训补贴标准各同等档次最高上浮30%。
江西省将按照中级技工4000元,高级技工5000元,技师和高级技师6000元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以上是部分省份的相关规定,具体的标准和政策实施规定大家可以去本省的人社部网站上搜索“企业新型学徒制”,看自己是否符合当地的补贴领取标准哦。
声明:康波财经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