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时,别用这3种方法哄孩子,这是火上浇油

2019-05-18   沛泽妈读心理

嘟嘟感冒刚好,还有些咳嗽。今天,妈妈带他出去玩时,看到小伙伴吃冰棍,他吵着也要吃,“宝贝,你还有些咳嗽,不能吃冰棍,等我们好了再吃”。4岁的嘟嘟开始大哭,“我要吃,我要吃。”不一会儿就哭得满头大汗。

“别哭了,妈妈答应你病好了,就给你买好不好?”妈妈依然耐心地用商量的口吻和嘟嘟讲道理,嘟嘟根本听不进去,哭地更厉害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像唐僧念经一样,重复着一句话:“我要吃,我要吃。”

“这孩子脾气真大,让他哭一会儿就好了。”一旁的宝妈给嘟嘟的妈妈出了个主意,“不行,我儿子脾气特别犟,我要是不哄他,他能哭半个多小时。”嘟嘟的妈妈叹了一口气,抱起了嘟嘟,嘟嘟的双手在妈妈的身上乱抓。

不少家长在面对宝宝发脾气时,会感到束手无策,看着宝宝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十分心疼,耐心地和宝宝讲道理、哄宝宝,却常常事与愿违,越哄哭得越厉害。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不哭了呢?

3种错误的哄孩子方法,让孩子越哄越哭

孩子越哄越哭,说明我们哄孩子的方法有问题,家长朋友们在哄孩子时,经常会犯三种常见的错误。

1.不停地对孩子说“别哭了”

孩子一哭,天使瞬间变恶魔,家长就炸毛,脑袋嗡嗡响。所以,家长会脱口而出,“别哭了,我的小祖宗。”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是不可能向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他们心情不好,就会立马大哭,他们会通过哭来表达内心的不满,也会把哭当成“要挟”父母的一种方式,因为有些时候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再哭了,会选择妥协。

比如,孩子已经吃了两块糖了,还要吃,不给就哭,可你又有工作要忙,实在受不了孩子在你身边大哭不止,你可能就会对孩子说:“别哭了,允许你再吃一块,下次不能这样了。”那么,下次孩子的要求在得不到满足时,他会哭地更厉害,因为他已经尝到甜头了。

2.把零食、玩具作为哄孩子的法宝

小区里有一位阿姨,每次带孩子在小区里散步都会带上糖果、饼干、水果等好几种零食,孩子一哭,就拿出零食哄孩子,“宝贝,别哭了,奶奶给你拿好吃的。”渐渐地,这个孩子和别人吵了架之后,就跑去找奶奶拿吃的,每次都吃很多。

这不仅影响了孩子正常的一日三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形成了条件反射,即生气就吃零食,把吃零食当成了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也有的家长孩子一哭,就用买玩具来哄孩子,这是一样的道理,说不定以后孩子长大了,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会无节制的疯狂购物呢!

3.通过打骂、吓唬孩子不许哭

莉莉小时候特别爱哭,每次一哭起来就没完没了,很让人抓狂。有一次,莉莉又因为一点小事哭了起来。妈妈特别生气地对女儿说:“你要是再哭,我就把你关进小黑屋”,可莉莉还是哭个不停,妈妈一气之下,就将孩子关进了卫生间,并关上了卫生间的灯。一开始莉莉还大声哭泣,过了一会儿,莉莉只敢低声抽噎了,妈妈进去一看,孩子浑身不停地发抖,裤子也尿湿了。

孩子一哭一闹,很容易让家长情绪失控,采取吓唬或者打骂孩子的方式来迫使孩子停止哭泣,或许这个方法在某些时候很奏效,但是孩子停止了哭声,并不意味着不良情绪就发泄出去了,将不良情绪压抑下来,越积越多,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早晚会爆炸的。或许孩子不再哭了,但他有可能通过摔东西或者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发泄。制止哭声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才是最重要的。

“哄”孩子的正确方法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合理满足而发脾气时,我们该怎么哄孩子才是正确的方法呢?

第一步,不要惧怕孩子哭

我们给孩子哭的机会,孩子的情绪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当我们心态平和地看待孩子哭泣问题时,处理问题时才会更理智。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哭泣原本是一点很小的事情,可往往因为我们情绪失控,最终导致矛盾升级。不要惧怕孩子哭,是哄孩子的第一步。

第二步,态度坚决,意志坚定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很会察言观色,他们会从父母的表情中判断自己是不是该坚持下去,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在哭泣时,他会时不时地偷看你,如果你的言行让他觉得你心软了,他就会闹地更厉害,所以,我们在原则性问题上态度坚决,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没有商量的余地。

第三步,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

孩子哭闹时,你要距离他有一定的距离,且确保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因为孩子发脾气哭闹时,有可能会乱蹦乱跳,或者不停地翻滚,这容易伤害到他,所以,孩子哭闹时,最好的办法是将孩子带回家,放到卧室的床上,任由他发泄一会儿,不要和他讲话,因为此时说什么对他来说都是废话,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他就好。

第四步,待孩子的哭声减小,态度有所缓和,上去抱抱孩子

一天晚上,二宝从大宝的抽屉里翻出一袋饼干,拿过来让我给他打开包装袋,他要吃。我发现饼干已经过期了,便告诉他不能再吃了,吃了会肚子疼。可3岁的二宝却不干,哭着喊着要吃,怎么讲都讲不通。我便任由他哭一会儿,并在此过程中反复强调“你哭也不能吃,因为饼干坏了”。

哭了一会儿之后,二宝的哭声渐渐小了下来,我见时机成熟了,就走过去对二宝说:“来,妈妈抱抱。”二宝又委屈地哭了两声,这件事就过去了,一会就和哥哥去追跑打闹了。

为什么要强调抱抱孩子呢?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孩子更需要温暖的拥抱,身体接触的安慰效果要比言语更好,拥抱能让孩子产生甜蜜的情感和良性依恋。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当我们拒绝他做一些事情时,会让他感到紧张、焦虑,甚至会误以为妈妈不喜欢我了,抛弃我了,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是让孩子重新感受到爱,让他知道妈妈的爱是有原则和尺度的。

以上四步哄孩子方法,最难的是第一步,坚持做好第一步,以后的事情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万事开头难,当我们第一次坚守住了原则,下次孩子就不会那么犟了,因为他知道你不会动摇的,如果我们总是摇摆不定,下次再哄孩子就更难了。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博弈,一场拉锯战,谁扛得住谁就胜利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