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登云龙山》
云龙山黄茅冈
这首《登云龙山》的诗是苏东坡先生在任徐州知州的时候登云龙山后所作,东坡先生留下的关于云龙山的诗词不止一首,可见他在此任职时没少登过云龙山,其实到过云龙山游玩的名人不止东坡先生一个,汉高祖刘邦和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也都登临过云龙山。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曾经四次路过徐州,并且登上了云龙山,还赋诗一首《游云龙山作》:
彭城驻辇厪河防,咫尺云龙戏马旁。本意原非是山水,偷闲聊复访苏张。
翠峰夏首关林叶,绿野风清泛麦芒。底事今来艰迥句,为民筹济为民伤。
云龙山北门入口
在参观完徐州博物馆后,走出博物馆的大门我就看到了云龙山的北门入口,高大的石头牌坊上有毛体的云龙山三个大字,旁边有一块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志牌。因为是周末的缘故,再加上云龙山是徐州唯一的5A级旅游景区,并且是免费景区,前来这里游玩的游客非常多,本来打算下午登山的我也迫不及待的提前开始登山。
云龙山是一座石头山,最初的名字叫石佛山。关于云龙山名字的来源有很多,最靠谱的应该是明万历年间的《徐州志》关于云龙山的记载:
在城南二里,山有云气蜿蜒如龙,东岩有石刻大佛,又称石佛山。
清朝乾隆年间的《徐州府志》上也有“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的记载,可见云龙山得名是因为山的形状像一条游龙。 云龙山一向被认为是徐州的风景名胜之冠,山上不仅古迹众多,而且景色怡人,在《中国名山》收入的50座名胜山峰之中就有徐州云龙山。
明朝万历十四年徐州兵备右参政柳城莫与齐书写的云龙山
在云龙山入口处有一块写着“云龙山”的大石头,上面的三个红色大字是明朝万历十四年徐州兵备右参政柳城莫与齐书写的,莫与齐在徐州任职时除了留下了云龙山三个大字外,在徐州的另一处景点户部山上还留下了戏马台三个大字。
云龙山上的景点指示牌
顺着石板铺成的山间小道一路往上攀爬,沿途会看到很多景点的标志牌,这也让游客很轻松的找到山上的这些景点。
云龙山风光
怀古亭
姜公亭
山不在高,有龙则灵。云龙山没有龙,却引来了很多真龙天子前来登临。云龙山也不高,最高处还不到150米,据资料介绍,云龙山高度是142米,也不知道这个高度是怎么测量出来的,我在云龙山上却看到了一个一节山的高度碑,上面写着一节山104.11米。
一节山海拔高度石碑
虽然云龙山不很高大,却集中了黄茅岗、曲港跳鱼、放鹤亭、饮鹤泉、大士岩、兴化禅寺、张山人故址、利济亭、怀古亭、云龙书院、姜公亭、铁路抗战纪念碑等十几个景点,本文开头东坡先生的登云龙山的诗中第一句描写的就是黄矛冈的景色。
云龙山黄茅冈
云龙山从下到上一共有九节组成,因此又被称为九节山,黄茅岗就在一节山和二节山之间。元丰元年的九月十七日,东坡先生和友人吃过酒后再次来到云龙山,一起醉倒在云龙山下的黄茅冈上,东坡笔下的“岗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就是写的这段酒后趣事。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东坡先生的这阕词写的是黄茅冈东边的曲港跳鱼景观。曲港跳鱼之水就是来自其南面不远处半山坡上的卧牛泉之水。卧牛泉的泉水清澈见底,水底的游鱼清晰可见,东坡先生还曾写诗赞扬过卧牛泉:“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然而由于近百年来山中水位逐年下降,卧牛泉的泉水也逐渐枯竭,现在池中的水主要是由每年的雨水汇聚而成。
苏轼亲笔题写的曲港跳鱼
沿着山路继续往上走,一路上的风景特别漂亮,脚下踏着松软的枯枝落叶层,看着“校繁叶茂、亭亭如盖”,听着“山鸟栖枝、声鸣悦耳”,不禁让人体会到古老幽邃的原始森林野昧,浑身有轻松惬意、舒坦自如的感觉。
云龙山风景
张山人故居旧址位于云龙山的最顶端,和大士岩、兴化禅寺等景点都相距不远。张山人故居旧址里面的放鹤亭、饮鹤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景点,大士岩、兴化禅寺等都是和佛教相关的景点,并且还收三到五元的门票。
张山人故址
放鹤亭
院门上所写张山人即北宋隐士云龙山人张天骥,最初张山人在云龙山顶修筑了放鹤亭,在黄茅冈也修筑有草堂。东坡先生来到徐州任知州时结识了张山人,两人一见如故,感情十分投洽,他在徐州写的大量诗歌中,张山人的名字就出现过好多次,可见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张山人曾经在云龙山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因此山顶的放鹤亭因此得名。元丰元年秋,东坡先生写了一篇《放鹤亭记》,除描绘了云龙山的迷人景色外,还称赞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后来这篇文章被选入《古文观止》中,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而闻名于世。
招鹤图
东坡先生所作的放鹤亭记石碑
放鹤亭的西侧有一泉,取名饮鹤泉,据说泉亭相依已经将近千年。在饮鹤泉南边还有一座建在高耸之处的亭子招鹤亭,因《放鹤亭记》有招鹤之歌而得名,招鹤亭是砖木结构,小巧玲珑,檐角欲飞,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
饮鹤泉
山顶的谊亭
兴化禅寺
大士岩
李白墨宝壮观
碑亭中的九州之一徐州
乾隆御碑亭只剩下了一个亭子
下山的途中遇到铁路员工抗战纪念碑,据说是为了纪念津浦铁路殉难员工而修建的。
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
于右任为抗战死难的铁路工人题写的中原血磊石碑
游览完云龙山,下山后我在云龙山脚下遇到了云龙书院。据资料介绍,云龙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云将其改建为云龙书院,如今的云龙书院既是一处历史文化景点,也是一处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关于云龙书院的具体情况以后再专门发文介绍。
云龙书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