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数量登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019-07-26   商业力智库

这一次,意义重大!

在新一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加上港澳台,中国上榜企业数量史无前例超过美国,达到129,直接登顶。

如果不算上台湾地区,中国企业也达到119家,与美国旗鼓相当(121家),日本则被远远甩在身后(52家)。

多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版图经历了沧桑巨变,但国际上对《财富》500强的重视程度从未降低!

要知道,世界500强榜单,就是企业界的奥运会,也是国家之间的角力场。

世界500强大约占据了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国际技术贸易的60%和国际直接投资的90%,它是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经济“名片”。

中国在500强榜单上超过美国,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事件。在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上,只有中国在这个榜单上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这真是一个几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意义,从任何一个角度而言,都不能低估。这可能是目前中国超越美国的很多排行榜中,最具含金量的一个!

这也说明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主要还是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只要中国发展顺利,中国将是而且长期是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国家。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企业能与美国企业分庭抗礼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究竟有多强呢?

1

在世界500强这个顶级赛场上,中国企业一直在负重前行。

从1995年美国《财富》发布世界500强排名以来,“进入世界500强”就成为很多中国企业抹不去的情结,变为一种光荣与梦想,深深植入很多企业家的潜意识之中,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进入世界500强,就意味着“中国梦”的实现。

但中国企业的500强之路,从一开始就不平坦,并且长路漫漫。

1995年,是中国第一次参加这个榜单,只有3家企业入围,而当年美国上榜的企业数是151家,排第二的日本是149家!

到1998年,中国入围数量还是只有美国的三十分之一,仅有中国银行、中石油、中石化、国泰人寿保险、中粮集团,以及由两个英国人在广州成立的怡和集团共6家企业上榜。

细数当时入围的中国企业,清一色全是“国家队”,“集中力量办大事”后才勉强入围,足见当时中国企业整体实力之弱,与发达国家差距之大。

这种情况的改变,是中国经济足足整整浮沉了20年后,才有了一连串的民营企业陆续登场:

2008年的联想、2010年的华为、2016年的京东、2017年的阿里巴巴、腾讯…….

到了2018年,中美间的差距缩小到仅有6家,在今年更是被中国超越。

这25年,不仅仅是一段中国企业500强冲刺史,更是一段中国经济从星火到燎原的发展史!

2

中国入围企业数超越了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当下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地位。

但这意味着中国大企业竞争力方面超越美国了吗?

很遗憾,如果我们分析行业、赚钱的企业类别以及创新力和科技含量,中国企业更需清醒,我们有进步,但还有诸多的不足。

《财富》杂志的评论就指出,中国企业的普遍盈利能力不强,中国内地上榜的企业119家,平均销售收入665亿美元,平均净资产354亿美元,平均利润35亿美元。

根据这三个数据计算,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销售收益率为5.3%,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9.9%,这两个数据都是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行业上来看,中国的上榜企业,多集中在金融等部门,而且多年来,挑起500强大梁的始终是TA们,地位巍然不动,但格局也略少变化。

而美国上榜最多的行业包括:金融、零售、健康、科技&零售。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比如沃尔玛、埃克森美孚、苹果、摩根大通、Alphabet、强生……

此外,中国在民生、健康领域的企业也寥寥可数,除了有两家药企之外,在与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几乎看不到中国大公司的身影。

这就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

中国企业在高科技、现代化金融、医疗健康等领域,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3

虽然还没到真正打开香槟庆祝的时候,但我们就要因此而沮丧、失落吗?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我们的努力也还是看得见,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的入围与排名的跃升很让人感到宽慰。

比如,成立9年的小米入围500强成为最年轻的入围者,再比如,华为在500强的排名和微软差不多。全球上榜的互联网公司总共有7家,差不多都来自中美两国。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小米可以快速登陆财富世界500强,得益于小米追求极致效率的商业模式。

与其他企业相比,小米属于“新物种”,依靠互联网+智能硬件+新零售,组成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用互联网思维,提高智能硬件的生产、运营和零售效率,是国内最早成功在智能硬件上实践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华为,作为国内最受尊敬的民营企业,在过去一年里,屡次遭受美国的恶意打压,但是在今年的榜单里,它的排名不降反升,位列61名,它的成功秘诀众所周知:数十年如一日的对科技研发不计成本的投入。

这两家企业,毋庸置疑,是所有未上榜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但我们要格外关注的,却是另一家高科技企业:碧桂园。

碧桂园,排名177位,跃升176位,是本次榜单中排名跃升最快的企业,同时它也是连续第三年入选世界500强。

对于碧桂园排名的跃升,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意外,毕竟房地产领域这两年一直处在调控周期中,碧桂园为何能逆势而上?

答案是朴实无华的两个字:创新。

如果说,小米的成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华为是科技领域的创新,那碧桂园就是业务领域的创新!

4

今年1月21日,在碧桂园举行的2019年度会议上,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旗帜鲜明地提出,未来的碧桂园,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为此,他给公司2019年的发展划出三个重点:地产、现代农业、机器人。

将这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放在一起,就是创新了?碧桂园的这波操作很让人看不懂。

但如果我们仔细梳理公司的业务就会发现,无论是现代农业还是机器人,其实从来都没有跨过地产这个界。

首先,碧桂园跨界机器人行业,就没有脱离地产,因为它制造的就是能盖房子的建筑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肯定是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之一,如果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场景,将进一步降低人员在建筑场景下的安全问题。

同时,机器人的加入,可以让公司用高科技打造更具工匠精神的房子和更智慧的社区。

而在农业上,有券商的分析指出,碧桂园利用其强大的开发能力帮助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探索并建立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碧桂园通过旗下零售商店向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便宜和更多种类的农产品,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收入。另一方面,农民财富不断积累,将更有能力购买碧桂园的住宅,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显然,对于已经“三条腿”走路的碧桂园,如果我们用单纯的“房企”一词,已不足以定义它的未来,“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才是碧桂园的正确提法。

5

哈佛大学的商学史教授理查德·泰德罗在一本关于美国企业家的著作《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中,开宗明义地写道:

“本书介绍了美国人最擅长的活动——成立和创建新的企业。”这是一种多么自信而让人羡慕的描述方式。

当下的我们,或许也可以用泰德罗式的语气来叙述中国企业的传奇:

“对于中国人来说,成立和创建新的企业,他们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不过,他们现在越来越擅长这件事了。”

2019中国科创版新机遇 /资本破局研讨峰会

与东方赛富刘俊宏、前海梧桐并购基金谢闻栗、软银中国冯正明!还有CCTV2《创业英雄汇》投资人:玖弘基金安阳、中青创投付岩、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杜明堂,华洋资本、香港时空资本、银河资本等25家风投机构赋能产业升级项目对接。

【峰会价值】

【项目升级】:顶层设计、商业模式升级、战略规划、人才管理、品牌建设、社群营销...

【资本对接】:股权融资、债权融资

【关注领域】: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教育,先进制造业等符合条件的领域。

举办城市:北京、深圳

点击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开会议链接,查看会议流程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