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清华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邱勇点名表扬了四名学生。
他说:你们当中,有来自湖北、心怀外交梦想的刘雨桐同学
有来自上海、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的武亦姝同学
有来自莫桑比克、有志于成为土木工程师的科薇同学
有来自云南、坚信“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无限可能”的林万东同学
而在被清华校长点名表扬后,这位寒门学子林万东,火了!
7月24日,清华大学的一纸捷报,辗转2300多公里,抵达云南宣威市阿都乡的贫困考生林万东手中。
在2019年高考中,林万东考取理科713分,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被该校自动化系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他正在工地搬砖挣钱
据报道,林万东的家乡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属中国深度贫困地区。
林万东姐弟三人,姐姐在读大学,弟弟在读高一;父亲患有腰伤和脑梗,不能干重活,85岁的爷爷也腿脚不便;
然而,这个贫困的家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断送孩子的学业。
因为,这个家,有一个相信读书才有出路,不怕吃苦也不愿服输的妈妈孔大桃。
家里所有的重担,几乎都压在了这位中年妇女的肩上。
虽然她今年才41岁,但生活的苦,却让她饱受沧桑。
为了供养三位孩子读书,为了给丈夫和公公治病,她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砖背沙,承受着几倍于寻常家庭的压力。
这位负重前行的妈妈,即使在生活最难的时候,也依然保有对孩子、生活的乐观。
在儿子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孔大桃含泪说道:“压力最大的时候,我心里仍然非常高兴,只要孩子听话,我一直都是能吃苦耐劳。”
这位农村妈妈,和中国绝大多数的普通妈妈一样,对孩子掏心掏肺,奉献自己的所有,只要孩子能让自己看到希望,她觉得自己无论多苦,都是能够挺住的。
这位农村妈妈,又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她看得到孩子的未来在学习上,所以她面对压力却仍心怀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她知道,熬过压力,就能拨云见日,收获希望。
曾看过这样一句经典格言:这世上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母亲孔大桃的这种乐观主义,也深深感染了儿子林万东。
林万东曾在自述中说道:“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他在自述书中曾提到,妈妈从不在他面前表现出在工地上有多么辛苦,为的是让他安心学习,不带压力地走进考场。
而正在妈妈的这种自强乐观、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林万东深知成材的重要性。
他说,自己必须要通过努力,带领着家人一起走向幸福。
没有感谢贫穷的林万东,却真的从妈妈那里学会了什么叫做自强、吃苦耐劳!
妈妈孔大桃,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真正地感染了自己的孩子,从而教出了刻苦努力、自强独立的孩子们。
她的孩子们,不优秀都难!
许久没有发新歌的周杰伦,最近发了一首新歌《说好不哭》,刷屏了微博和朋友圈,也瘫痪了QQ音乐。
周杰伦有多火?即使年过40,始终没有开通个人微博,但只要一有消息,他依然是那个最受关注的顶级流量明星。
尽管时代变迁,新歌手不断涌现,但是60后、70后、80后、90后用户,收听最多的歌依旧是周杰伦的。
集亿万宠爱于一身的周杰伦,即使走得再远,他最感谢的人,永远都是妈妈叶惠美。
现在,我们看到的周杰伦,功成名就;但小时候的他,却是在单亲家庭下长大的“苦”孩子
由于父母离异,年少的周杰伦,便由身为中学老师的妈妈照顾。成长在单亲家庭,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身上。
4岁时,妈妈就给他买了一架钢琴,要求他每天练两小时。
但他小时候非常好动、根本坐不住,所以练琴时,妈妈就会拿着藤条在后面盯着他,直到他练完琴为止...
当时听到窗外其他小孩的嬉闹声,周杰伦觉得非常痛苦,“为什么我要学钢琴”,虽然以前不懂,但他如今体会到了妈妈当初的良苦用心,“现在真的很感谢她”。
周杰伦在受访时曾说:“我的音乐底子打得厚,都是那根藤条逼出来的。”
他在北大演讲时曾说:“人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尊师重道,最重要的是听妈妈的话!”
而周杰伦的好哥们JJ林俊杰,也同样表示最感谢的人是妈妈
林俊杰4岁开始学钢琴,但面对枯燥的练习,他偷懒了...
有一次,林俊杰偷懒没有练琴,去看爸爸打游戏。林妈妈就用藤条打他的手,不仅流了血,还留下了疤痕。
如今,回忆起当初的场景,林俊杰铭感于心:没有钢琴和童年时期的反复练习,就不会有现在的林俊杰。
也许,她们的教育方式,还有待商榷之处。
但很多时候,只有在成人之后,孩子们才会最终明白,母亲当年的良苦用心,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莎士比亚曾说:“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
不得不承认,贫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贫穷,真的会决定我们的未来吗?
下面这位女孩的故事,刚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叫王心怡,毕业于河北枣强中学,2018年高考707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她在一篇名叫《感谢贫穷》的自述文中,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王心怡出生在枣强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妈妈体弱多病,但还要常年在家照顾患有高血压、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
妈妈身体虽然不好,但她和很多妈妈一样,勤劳,善良,朴实,并且骨子里还多了一份达观、自律和专注。
王心怡在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描述自己的母亲
她的母亲,现在仍穿着自己二十年前的校服;
当她穿着那件袖子长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袄,被同学笑话后哭着回家时,妈妈只说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家里只有一辆破自行车,可妈妈却坚持几年如一日地,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哪怕是在恶劣的雨雪天气,妈妈也会坚持,并且从不误时。
她辛勤劳作,带孩子下田干活,用庄稼的生长和土地的收获,告诉孩子们只有脚踏实地,注重积累,才能茁壮成长。
面对贫穷,王心怡无疑是幸运的。
她的幸运,在于她拥有一个教会她战胜贫穷的法宝——妈妈。
她的妈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让孩子们在生活和劳动中学到的真理,远胜过从书本中得来的死知识。
王心怡,与其说是在《感谢贫穷》,不如说是在感谢自己的母亲。
她的母亲,真正教会了她冲出寒门,给了她展翅飞翔的翅膀。
同样出身寒门,曾获得过超级演说家冠军的北大才女——刘媛媛,也将自己的成长,归功在母亲身上
她的妈妈,小学一年级都没有读完,但她深知读书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所以,她即使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们考上大学。
而今年因向母亲下跪而大火的安徽高考生——王恒杰,也是一位由母亲成就的孩子
高考考场外,下午5点,已经站满了很多家长。
考试终场铃响后,只见一位考生,走到妈妈面前,扑通一声跪下了。
王恒杰说:“妈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
王恒杰深知单亲妈妈的不易,他知道妈妈无数个日夜的煎熬,默默把苦往肚子里咽,只是为了不想让自己在学习上分心。
我们的母亲,任劳任怨,甘愿忍受生活的苦,却依然要把我们抚养成人。
她们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在孩子面前,她们永远都只有一个共同而朴素的期盼:那就是,只要孩子将来有出息,自己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现有的家庭教育结构下,母亲的分量,普遍要比爸爸重很多。
很多时候,一个家庭,爸爸对于孩子的教育,是缺席的状态;而妈妈,更多地扮演者严父、慈母的双重角色。
所以,当回顾这篇文章时,我们看到了天底下妈妈的共同画像,也听到了无数孩子共同的心声:
不必感谢贫穷,不必感谢苦难,不必感谢挫折,但请一定要感谢亲爱的妈妈!
妈妈的爱,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妈妈的爱,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妈妈的爱,更能决定孩子命运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