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面条细如发,穿过针鼻寻常事

2019-09-25     中华人APP

北方人好面食,可以做出上百个花样的面食种类。在山东,有一种抻面技艺,随着漕运的发展,这项技艺逐渐传入了天津。然后,在天津这块土地上,抻面经过许多厨师的改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津沽雪花龙须面。

津沽雪花龙须面,是天津有名的面食之一。它的特点就是细,要问有多细呢?天津人会告你,细如发丝,能穿过针鼻儿。

津沪雪花龙须面

听着是不是很玄乎?不过,这面可不是机器加工出来的,而是靠面点师的真功夫制作出来的。

那么,它为何称作"雪花龙须面"呢?原来,这种面特别适用于温油炸食,炸后酥脆可口、入口即化,再撒上白糖、京糕和果脯等,味道香甜。因为撒上如雪的白糖,故起名"雪花龙须面"

面点师做津沽雪花龙须面,先是在手中不断抻转一块面团,接着韵律感极强地上下飞舞,如龙须交织缠绕,因此,有人说叫它"面丝"更为确切。

据说,将一块重量只有两斤的软塌塌面团,反复折叠,拉抻,最后变成三万多根儿面条,而且每根儿面长约一丈左右。拉好的龙须面看似软弱无骨,但却有韧性,不易折断。这样的面,别说吃了,光是看它的制作过程就能让人惊得合不拢嘴了。即便是外行,也能一眼看出,没有长时间的历练,没有刻苦的钻研,没有无数次的失败与不计其数的"加班加点",是不可能抻制出令中外食客称绝的津沽雪花龙须面的。

商洪芳制作雪花龙须面

然而,除了技艺本身,津沽雪花龙须面得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水。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水质比较"硬",所以和出的面也有劲儿。

除此之外,优秀的面点师在抻龙须面时也是一个兼具艺术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抻面的姿势,要达到"人面合一,行云流水"的境界。

然而,抻龙须面全凭手上功夫,需要一定的功底,不是任意哪个厨师都可以。抻龙须面最关键的是必须要勤练、苦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细如发丝、细能穿针的地步。

龙须面在传入天津的这些年,经过许多厨师的改良和传承,终于在2017年,津沽雪花龙须面在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面点大师商洪芳的努力下,这一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入选天津市首届向海外推介的十大"非遗"品牌项目。

雪花龙须面

虽然津沽雪花龙须面这么有名,但只有几位厨艺高超的师傅会做。为此,商洪芳决定把雪花龙须面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研制出更为多样的口味、更为便捷的制作与保鲜工艺,一方面多带徒弟,不加保留地传授技艺,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有意向的企业合作研发。

我们期待着,津沽雪花龙须面,这一舞动在指间的面点技艺,有更多的传承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AltZ20BJleJMoPMvVrE.html






乾隆戒烟轶闻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