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2:莫要扎堆!
市卫健委今日(23日)通报:2020年2月23日0—12时,上海市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20例;新增治愈出院22例(其中2例曾为重症患者,经多学科专家团队积极救治后治愈);无新增确诊病例。
截至2月23日12时,上海市已累计排除疑似病例2137例,发现确诊病例335例。确诊病例中,男性173例,女性162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7月龄;144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33例有湖北以外地区居住或旅行史,158例有相关病例接触史;外地来沪人员111例,本市常住人口224例。具体情况如下:
目前,70例病情平稳,9例病情危重,4例重症,249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尚有93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上海:企业可申请缓缴公积金
职工不能正常归还贷款不做逾期处理
针对大家关心的公积金缴纳、申请等问题,在今天下午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公积金中心主任浦建华表示,对于受疫情影响的缴存职工,上海市公积金中心全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一是企业缓缴不影响职工权益。这次国务院文件允许企业在2-6月之间缓缴住房公积金,对职工来说,缓缴期间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时间连续计算,不影响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也不影响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缓缴的企业,其职工在办理贷款时,无需职工本人提供企业缓缴的证明材料。
二是保障职工合理提取需求。受疫情影响支付房租压力较大的租房职工,可以向市公积金中心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审核通过后可适当提高租赁提取额度。
三是贷款不作逾期处理。对受疫情影响的职工,在2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不能正常归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可按规定向市公积金中心提出申请,将不作逾期处理,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已报送的予以调整。
上海:加快推进医疗费用报销“一件事”
今天下午,市医保局曹俊山副局长介绍说,针对疫情防控期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方便群众就医的实际需要,着眼于进一步做好日常医疗保障,本市医保部门再推出以下措施:
一是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试行纳入医保支付。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远程医疗优势,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医疗服务,疫情期间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本市将具备互联网诊疗服务方式的定点医疗机构,为常见病和慢性病参保患者复诊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试行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二是合理增加医保总额预算管理指标。本市医保部门将根据医疗机构的运行实际,合理增加医保总额预算管理指标,保障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更合理、更及时、更便利的医疗服务。
三是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适应医疗机构应用新技术的需求,进一步加快新技术、新项目的价格审核,以及可另收费一次性使用医用耗材的审核流程;支持本市医疗机构临床研究中心的转化项目优先纳入医保,促进新技术和新项目尽快投入临床应用,造福广大患者。
四是稳妥实施本市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新版药品目录已经在本市顺利实施,我们将继续做好新纳入目录药品和国家谈判药品在医药采购“阳光平台”的及时挂网,保证医疗机构能及时采购、患者能及时用到所需药品。
五是持续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为进一步惠及更多患者,医保部门将做好本市“4+7”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试点到期品种的续签。同时,按照国家医保局工作部署,继续推进第二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在本市落地实施,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六是激励家庭医生做好居民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在基层一线,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将配合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指导家庭医生做好签约服务,及时拨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奖励经费,激励引导家庭医生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
七是完善“长处方”、“延伸处方”支付政策。在疫情期间已经实行慢性病长处方的基础上,支持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延续社区“长处方”、“延伸处方”支付政策,鼓励慢性病患者就近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既方便患者配到长期服用的治疗用药,也降低患者的个人负担。
八是加快推进医疗费用报销“一件事”。进一步推进信息系统数据互通共享,完成零星报销、医疗救助等经办环节的优化整合,实现医疗费用报销“一口受理”,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本市医保部门还将推出更多的“不见面”办理事项,能够网上办的尽量网上办,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的医保经办服务。
近期,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原有线下销售渠道受阻,大量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出现滞销问题,一方面加剧保供矛盾,一方面对农民利益带来损害。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拓宽思路、主动作为,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销售,积极协调阿里巴巴集团利用电商平台优势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
在深入了解全国各地农产品滞销情况,听取农民诉求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迅速通过各地发展改革农经系统汇总当地滞销农产品信息,通过阿里巴巴在全国发起的“爱心助农”平台,帮助农户实现产销对接,减少损失。截至目前,“爱心助农”计划已帮全国农民卖掉滞销农产品超过3万吨。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将继续推动电商平台更多地投身到解决当前农产品滞销问题的行动中,并充分发挥其数据优势,深入了解分析全国农产品供需形势,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经贸系统视频会议,部署推动除湖北省以外地区物流企业复工复产和做好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工作。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生产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发展改革部门分管负责同志、物流工作牵头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等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
会议要求,各地方要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结合本地区实际,统筹兼顾,有序推动物流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抓紧推动物流企业复工复产。
二是积极协调解决物流企业复工复产难题。
三是推动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复工。
四是着力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此外,近期部分主要港口冷藏箱滞港问题突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专门印发通知,相关省市发展改革委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尽快疏港。
会议要求,春耕化肥生产供应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事关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各地要多措并举,着力保障春耕化肥生产供应。
一是加快推动化肥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二是积极发挥化肥淡储吞吐调节作用。
三是统筹协调做好农资流通工作。四是切实加强化肥等农资市场运行监测。
应勇履新十日
2月13日,湖北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吴玉良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应勇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到2月22日,应勇履新已满十日。
十天来,从公开报道中,公众看到了不少应勇的调研、举措和要求,注意到他频频提及的“底数摸清、人员摸准、数据真实”和紧抓“救治”和“阻隔”两大关键环节,对此,不少媒体发出“湖北的打法变了”的感慨。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2月13日,上任当天下午,应勇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省及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重点强调了两个关键词:救治和阻隔。
他要求,全力以赴抓好阻隔,阻止疫情扩散蔓延,控制源头是关键。要千方百计抓好救治,加大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做到深入细致排查全覆盖,把隐性感染者、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找出来,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要不断优化诊疗方案,着力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
2月15日晚,应勇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会议强调,要牢牢抓住救治、阻隔两大关键环节,实行筛查甄别、小区(村)封闭式管理、公共区域管控三个“全覆盖”。要全力加强患者救治,加快定点医院、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建设,坚持防控靠前、救治靠前、干部靠前,早收早检、早诊早治,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千方百计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要加强分类管理,全力实施拉网式逐人筛查甄别,落实“四类人员”管理措施,做到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
2月16日起,湖北全省就施行了社区管控更严措施——24小时最严格封闭管理措施。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月16日发布通告,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城乡所有村组、社区、小区、居民点实行24小时最严格的封闭式管理。
为紧抓“阻隔”这一关键环节,应勇还多次调研一线。
2月15日,应勇冒雪到武汉市医院、社区、超市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上任省委书记一天后,2月15日,应勇来到武汉市武昌区水岸星城社区、黄鹂路社区,以及江汉区贺家墩社区东航小区,检查社区管控情况,看望慰问社区工作人员。当天,武汉下着雨雪,应勇一行打伞前往。在小区入口处,接受工作人员的体温检测。
应勇强调,要发动社区居民一起守好社区的门,守好自己的门,守好自己健康的门,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2月20日,应勇又来到武鄂高速龚家岭收费站、岱黄高速府河收费站、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查看防控情况。
他说,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的关键时刻,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不胜不休,切实守牢离鄂道口,坚决外防输出,阻断疫情蔓延。
作者:唐漪薇
编辑:侯忆枫
监制:王俊稷
来源: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发布、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国家发改委网站、澎湃新闻、话匣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