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里,
都吃过奶甜奶甜的大白兔。
剥开那层蓝白相间的糖纸,
丰腴的乳白色奶糖便蹦了出来,
裹着薄如蝉翼的糯米纸,
散发着轻薄的奶香,
挑逗着孩时你我的脆弱防线。
有人喜欢小口小口地啃,
也有人爱一口满足地嚼,
用不同方式去享受这份甜而不腻。
当然,这只大白兔偶尔也会“调皮”一下,
吃得太急,你可能会被呛到捶胸顿足;
如果那时刚好在换牙,
它可能还会给你一个神助攻,
结束了某颗牙的摇摇欲坠。
这颗来自上海的糖果,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
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是小朋友,
吃糖,也还是一件奢侈的事。
橱窗中从英国舶来的洋奶糖,
一小包就要半块大洋,
占了普通工人月薪的十分之一,
让每位家长都望而怯步。
有卖英国奶糖售的地方不多,当时南京路上的永安公司是一家。
那时上海的一家私营糖果厂,
ABC(爱皮西)厂长冯伯镛,
从风靡一时的英国鸟结糖获得灵感,
请人调配出第一款中国的奶糖。
不过,这款国产奶糖,血统却非常的西化,
用的地球牌葡萄糖,还有克宁奶粉,
都是妥妥的美国货。
来自美国的糖和奶粉。
当时的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
来自美国的动画片大受欢迎。
冯伯镛灵机一动,
将孩子们最喜欢的米老鼠印在了糖纸上,
美其名曰“ABC米老鼠糖”,
中西合璧,很有海派作风。
冯伯镛厂长,就是左边这一位。
ABC米老鼠糖的糖纸。
不过,随着中美关系的冷战,
米老鼠糖的原料都被拦在了大洋彼岸,
这颗小小的糖果,
也卷入了国有化的浪潮,开始变身!
没有原料,那就自己配。
工厂师傅用奶粉、炼乳和白砂糖,
混搭调配,让奶糖的味道,
尽可能的和ABC相仿;
上海美术学院的版画设计师,
设计出红白蓝主调的糖纸,
并用一只很写实的大白兔,
换下了米老鼠。
如今大白兔老糖纸卖的比糖还贵,绝版的老糖纸一张能卖几十元。
如今的糖纸上有四条红线,它们不都是实线,最里面的由汉字组成,也是大白兔的防伪标志。
焕然一新的大白兔,
一出道,就凭借杠杠的硬实力,
红遍上海滩。
大白兔的甜,深得上海人民的喜爱。
它不是白砂糖那种廉价直白的甜,
也不像麦芽糖没头没脑的酣甜,
而是从奶香中滋长出来的、温柔的甜。
它甜得精致,甚至有点高级,
在那个大多人生活都有点拮据的年代,
给人们的日常,
带来一个个微小而美好的点缀。
大白兔的口感,也曾是它的谜之骄傲。
这块圆柱形的糖果,
看似坚硬,实则绵软,
有人觉得它是硬糖,
也有人把它归为软糖。
后来终于有人搬出了领导的话,
生产大白兔奶糖有两个硬指标:
软,不粘牙,以及入口即化。
所以,大白兔100%属于软糖。
不过,大白兔横扫糖果圈的杀手锏,
是它的“有营养”。
“七颗大白兔可以泡一杯牛奶”的传说,
让大白兔成了给孩子补充营养的良心糖。
那个时候,没有医生证明买不上奶粉的家长,
就会去排队买大白兔给孩子吃。
在手握买糖资金链的家长眼里,
糖果几乎被分为大白兔和其它。
而对小朋友来说,
对大白兔的记忆除了甜,
还有它那层半透明的糯米纸,
它带着奶香,还有点粘手,
似乎永远都没法完整的撕下来。
它是吃大白兔的仪式之一,
更是大快朵颐前的序曲。
这片单薄的“内衣”,
挡住了江南梅雨天的湿气,
抵住了三伏天里的高温,
还帮不够密封的糖纸,一起拦截了细菌,
让大白兔奶糖得以安然无恙的,
被吃进我们的肚子里。
此前在洛杉矶爆红的大白兔奶糖冰淇淋,店家贴心地把糯米纸去掉,却遭来死忠粉的吐槽:糯米纸才是最好吃的部分。
成为一代爆款,
闯出了上海滩,走向了全中国。
有了大白兔的上海人民,
虽然吃奶糖不再算得上奢侈,
但在计划经济时代,
也是需要克制的事情。
刚开始,工厂每天只能生产800公斤,
而且都是我们的奶奶们,
一粒一粒手工包的。
最厉害的一位奶奶一分钟可以包38粒,
成了上海市劳模。
限量生产的大白兔,
被分配到限定的食品店,
人们可以凭借粮票购买。
大多时候,大白兔还混着什锦糖里一起卖,
而眼尖的小朋友,总能迅速地从一袋糖果里,
把两三颗大白兔揪出来,
再把它们率先吃掉。
大白兔,还见证了许多人的幸福时刻。
对那时的新人来说,
送人的喜糖,是一定要放大白兔的。
在没有抖音微信的时代,
它就是最带货的网红,
只要在店外立一块招牌,
说明喜糖配有大白兔,
一定会获得街坊邻里的青睐。
一到过年过节,
大白兔也是远门亲戚委托沪淘的特产,
出了上海,也人见人爱。
到了建国初期,
这只小巧的大白兔,还成了外交兔。
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前,
派来黑格准将做先遣团。
可是,那么多年的隔阂,
让中美人员的见面非常的尴尬。
细心的外交人发现,
在代表团一行人下榻的宾馆里,
准备的大白兔奶糖竟所剩无几。
于是,大白兔厂的工人们连夜赶工,
在第二天把500斤大白兔,
送到了先遣团手中,
无声地融化了两国人民间的坚冰。
这只白白胖胖的兔子,
70多年来,依然披着那一身红白蓝,
在日新月异的糖果圈中,浮浮沉沉。
三聚氰胺事件后大白兔消沉了一阵。近年来它又忙活了起来,大白兔润唇膏、香水、奶茶……到处都有它cosplay的身影。
有人说,大白兔的口感不再柔软,
也有人说它的跨界眼花缭乱。
但不论这只大白兔,还是不是从前的那一只,
某个忽然念起过往的时刻,
你也依然会买来一包,剥上一颗,
在细嚼慢咽里,回味那个熟悉的味道。
现在的大白兔拥有经典、酸奶、红豆、清凉、巧克力和玉米6种口味。
到底是大白兔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或许已经不太重要。
这颗国民奶糖用自己的精明和坚持,
参考文献、部分图片来源
《大白兔:我不当网红,我就是红》,福桃九分饱
《上海的甜蜜往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