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实控人股份全遭冻结,已付22亿的中国人寿却再度举牌

2019-08-07   债市观察

不离不弃,中国人寿携手万达信息A股“大秀恩爱”。

七夕这天,市值曾大涨42倍的万达信息(300168.SZ)深切体会了一把什么叫作“冰火两重天”。

1、“真爱背后”

8月6日晚,万达信息发布公告,称中国人寿再次对公司举牌。

该公告内容显示,自2018年12月28日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至2019年8月6日收盘,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5497.25万股,累计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0117%。此次权益变动后,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10.0259%公司股份。

8月7日,万达信息股票开盘涨停。而此前两天,8月5日、6日,公司股票已连续两天跌停。跌停与涨停,无缝切换。

连续两天的跌停源自万达信息的一则股份冻结公告。8月4日晚,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股份被司法冻结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万豪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豪投资”)及实际控制人史一兵所持有本公司100%的股份被司法冻结。

这份让万达信息连续跌停两天的公告显示,万豪投资累计被司法冻结股份2亿股,史一兵累计被司法冻结股份550万股,被冻结股份共占公司总股本的18.79%。按照最新市值计算,所冻结的股份约为20亿元。

至于股份遭到被冻结的原因,上市公司最初称控股股东“并不知情”,令市场哗然。8月6日公司再次发布公告,称此次冻结系大好(深圳)投资有限公司以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措施,对万豪投资及史一兵所持公司股份进行司法冻结。

由此可见,万达信息实控人的资金链已是岌岌可危。而此时中国人寿的再次举牌,颇有些雪中送炭的意味。公开信息显示,近一年来,其已付出超过22亿元的真金白银不断增持,代价不菲。

也许,“秀恩爱”的背后,利益的深度捆绑才是资本市场真实的运作逻辑。

就在不久前的6月23日,万达信息与中国人寿签署协议,准备向后者转让上市公司5.01%的股权。如果转让完成,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持有万达信息15.02%的股权,成为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

但仅仅一个月后,7月23日晚万达信息公告称,已解除与中国人寿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原因在于出让方万豪投资无法达成《股份转让协议》生效条款。据公司此前披露的质押公告显示,万豪投资所持股份中的94.86%已被质押,而史一兵个人持有股份中的99.637%也都已经被质押。

如果万豪投资要将部分股权转让给中国人寿,就必须解除其部分股份的质押。但时至今日,万豪投资也未能促成上述条件达成,解除协议也就成了必然。

真正让5万多万达信息股民担忧的是,据公司7月24日公告显示,控股股东万豪投资在国泰君安证券办理的部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已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可能被实施违约处置。国泰君安将有权对质押的标的证券进行违约处置,控股股东万豪投资存在可能被动减持的风险

按当时公告显示,万豪投资正在同质权人进行积极的沟通,争取达成还款计划,尽力降低或避免本次逾期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随着万豪投资和史一兵所持全部股份被司法冻结,即便是国泰君安这位质权人代表,可能也无法对已经质押的股份进行强制处置了。

一度被视为“白马股”的万达信息,为何目前处于这种境地?

2、曾暴涨40多倍的“白马股”

公开信息显示,万达信息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医疗健康、民生保障、智慧城市等等,提供系统建设、运营服务和“互联网+”增值业务。多年来,万达信息业绩增长平稳,作为智慧城市概念股一直备受资本市场关注。公司实控人为中国第一代软件精英之一的史一兵。

据知名IT记者刘韧早年一篇名为《上海为什么没有中关村》的文章介绍,1962年出生的史一兵毕业于复旦大学,1985年为加入正在筹备中的上海软件实验研究室,史一兵重返复旦就读于软件研究生班。此后,史一兵被派往美国进入惠普工作,回国后于1995年创立万达信息。

作为外界眼中的智慧城市概念领军企业之一,万达信息的发展历程也一直与此相关。1997年,万达信息承建了上海市工商行政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一系统是国内第一个“金管工程”,为公司赢得了政府应用领域的认可。此后,万达信息又在全国率先成功为上海市医疗保险局建立了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审核计算机管理系统。

2004年,万达信息开始逐步进入公共卫生信息化领域,其中,上海医联工程是从2006年开始把所有的三甲医院的信息整合起来的,实现互联互通。

历经二十多年发展,目前万达信息的业务已经涵盖卫生健康、民生保障、平安城市、企业服务、电子政务,以及智慧城市公共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等众多方面,业内实力出众。而在资本市场,万达信息也一度是被瞩目的焦点,其股价在2015年一度达到156.50元/股(除权),市值高达1701.2亿元,暴涨40多倍。

“清瘦的脸庞,单薄的身材,一年四季的衬衫和领带,胸前总挂着蓝色带穿的员工卡。”这是十几年前,万达信息实控人史一兵留给外界的印象。如今,史一兵消瘦依旧,但万达信息的境况却已今不如昔。

仅从市值上看,如今万达信息已仅剩103亿,较最高峰时跌去超过90%。而市值暴跌的背后,万达信息这只昔日“白马股”隐藏的问题,或许才是此次暴涨暴跌的病灶所在。

3、动荡的万达信息

据万达信息财报显示,近两年来,公司业绩出现了下滑迹象。其中,2018年万达信息营业收入22亿元,同比下降8.7%,净利润2.3亿,同比下降28.9%。

另外,据万达信息近年来的运营能力指标显示,其总资产周转率逐年下降,存货周转与应收账款周转逐年走高,其中2018年存货周转天数高达354天。在如此高的存货周转天数下,万达信息将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将大打折扣。

截至2019年3月31日,万达信息短期借款19.0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64亿元,而公司现有货币资金为11.91亿元,较2017年下降约40%,流动资金日趋紧张。

而据最新的2019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0.42亿元-0.46亿元,同比下滑40%-45%。对此,万达信息表示主要是因为受去杠杆宏观环境影响,主动收缩子公司四川浩特的业务规模,2018年度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成本摊销,非经常性损益下降,以及新增无形资产摊销额增加等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2012年之后,登陆A股的万达信息相继收购了多家企业,截至2019年一季度其商誉为9.83亿元。其中,包括上述四川浩特在内的多家子公司,如凯歌医疗、市民信箱、万达华波美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业绩风险,一旦发生商誉减值,对万达信息又将是一击重击。

伴随公司的业绩疲软,万达信息管理层也陷入动荡。7月15日,公司总裁查忠民因个人原因提交了辞职申请。这距离他接任总裁一职,才刚刚过去4个月。而就在查忠民辞职前一周,万达信息董事会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张令庆因退休原因辞职。

面对万达信息波折不断的境况,中国人寿仍选择继续增持,是“真爱”,还是另有所图?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