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服务,来了

2019-09-22     军中三剑客

剑客行者 三剑客

文/剑客行者 图/韩硕

曾经一位战友讲过这样一个事情:他去当地的事务局办事。因为一些原因,办事的工作人员把相应的证明材料给开错了。

战友有些不高兴地抱怨:“哎呀,这点小事都没办好,能不能专业一点?”

工作人员抬头瞅了瞅他,也笑道:“我也想专业一点,但我的确不是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专业出身,也没地方报考这个专业!”

这是被当做一个笑话说的。然而一笑过后,不得不承认它也是一个现实。

01

目前,事务机构的人员组成,大部分都是从原民政优抚安置、双拥办以及人社部门的军转办转隶而来的,再加上从其他涉改机构分流而来的人员。新单位之中,很多人也没有从事原来的岗位,出错也就难以避免。

所以战友才会发出感慨,只有提供专业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才算是对得起这个退役军人的美好时代!

不光退役军人这么想,工作人员也这么说。

一位在事务机构的工作的朋友说,虽然社会对退役军人工作有很多的期待,但是服务保障好退役军人,提升退役军人事业的质量效益绝不是一个只有热情就能办好的事情。

比方说,如何做好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如何做好精准化、直通车式安置,恐怕需要的是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有专业化的精神、专业化的能力和专业化的工作人员队伍。

再比如说,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工作,就不是仅仅靠组织几次招聘会就能解决的。如何发挥市场导向,如何调整统筹资源,如何发挥退役军人的优势,恐怕只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专业队伍做专业的事情。还有就业信息库的建设,确定招聘会的时间和频次等。

所以大家普遍认为,退役军人工作需要专业化,让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更加专业化,用职业化、专业化的态度和能力去对待退役军人工作中的任务和难点。

记得年初,有领导在调研时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提供服务,以更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积极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专项服务、倡导志愿服务等形式,为退役军人提供教育、就业、救助等指导和帮助,并与退役军人贡献相匹配。”

这其中提到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项服务”,其实就是退役军人工作专业化的表现。而浙江省的一篇报道里也讲到,“全力打造以政府专业服务机构为支撑、专业化社会组织服务为依托、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02

大势所趋!

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试点开展“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学科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报道显示,退役军人事务部自组建以来,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索新时代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面向全国招收首批6名“退役军人管理保障”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退役军人管理保障”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招录,为开展学科建设,加强理论研究,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更多院校和社会组织,参与退役军人工作,关爱退役军人群体,开拓了工作思路。

退役军人管理保障”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招录,绝不是增加了一个研究方向这么简单,这个消息带给我们的消息量很大,也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可期。

从这个消息中,不难看出:

退役军人有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对社会来说是一个新鲜事,如何去做,如何才能做好?其实很多人都没底数,更多的时候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绝不是简单的盖章子、发补助这么简单的事情,它的背后是很多大量常态化的工作,是需要建立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基础上的大量工作实践。

退役军人工作人员相对其他群体来说,既要拥有通用的工作素养,还要具备开展退役军人工作的专业、专门能力才行。 一直以来,这支队伍的组成,其实是很参差不齐的,而大家也普遍反映能力素质和工作发展之间仍有差距。

03

工作要想开展,人才是关键,是基础。我们不是说现有的工作人员干得不好,只不过因为专业、经历等原因,还不能满足退役军人工作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专门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补充和支撑。没有专门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学科,没有成熟的培养体系,这就需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性的开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这次,招收“退役军人管理保障”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6名研究生只是一粒种子,从中也可以看到未来退役军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趋势,那就是依托社会资源开展研究探索,积累经验形成专门学科,开展专业教学壮大人才队伍,形成职业快速发展。

有了退役军人专门的学科。资料显示,这次招收的研究生,是社会保障专业,从事的是“军人管理保障”方向的研究。“军人管理保障”目前只是一个研究方向,还不是一个专门学科。

按照现代广泛运用的利伯曼“专业化”标准的定义解释,所谓“专业”,满足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需要专门学科做基础,这也是促进长期教育的前提。

退役军人工作的专业教育,也是如此。

当然,一个学科的形成,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这个时间或长或短,但指日可待。学科建设的意义,不仅仅是让退役军人的教育培训、人才培养有了专业,更是加强理论研究、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科学发的基础。

或许若干年后,大家报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也是一个选项,可以让更多的有志青年、退役军人从事退役军人工作有了新的选择和平台。

未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人员组成将发生变化。现在事务部门的人员组成,主要参考标准是机构改革时的编制,其专业性、能力素质等不是主要考虑因素。但是退役军人工作的分工和工作方向,一定是越来越精细化、精准化、科学化,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对队伍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

招收研究生,未来成立专门学科,带来的必然是专业化人才的涌现,让工作开展选择面更多。比方说,未来事务机构人员组成,可能就是转隶来的人,军转干部以及招收的专业学科人才。而一旦学科形成,未来高校毕业生也会是人员组成的新选择。其带来的冲击,还有现役军人在选择退役就业方向时,也有了新的目标。

多元化、专业化的人员组成,必将给退役军人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和血液,推动工作更加科学专业开展,提升工作效率。

04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感受到的是:

一,信心。退役军人工作必须做好, 也一定会做好,这是时代赋予退役军人事务机构的责任和使命。从“退役军人管理保障”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招录这个事情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事务部门干好这项工作的信心。也正是这份信心,让他们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因为他们的后面是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支持和期盼。

二,决心。安于现状,不可选择。摸索意味着坎坷还有失败,选择探索背后也看到了事务部门干好工作、服务保障好退役军人的决心。哪怕过程中有坎坷和失败,哪怕自己的努力一时看不到结果,但只要努力就一定是在进步。抓队伍建设,抓人才队伍建设,其实就是在打基础,见证的是让退役军人满意的决心。

三,关爱。一些战友埋怨事务部门“啥都不干”,其实他们一直在默默努力工作,只不过暂时看不到感受不到而已。建立学科,让服务保障专业化提高效率,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退役军人自己。在更加科学的政策规定,在更加专业的服务保障之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一份浓浓的爱意,这是对退役军人的真爱。

四,更开放的工作理念。引入社会力量、院校和社会组织参与退役军人工作,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形势所然。退役军人工作,仅仅靠一两个机关几十个人是干不好的,也是不科学的。只有充分发动社会各类资源,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才会让退役军人事业走得越来越好。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院校以及社会组织参与到退役军人工作之中。

职业化,或许是未来退役军人工作的发展方向。专业化人才培养,专业化的工作模式,以及专门的学科,其实也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成为一个职业打下了基础。随着工作进程发展,有理由相信,职业化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人员,会走入大家视野,开展工作。

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化、专业化也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退役军人工作也不例外。专业化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还在初级探索阶段,未来会如何开展还不能确定。但是未来可期,也相信未来一定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模样——专业队伍、专业人才、专业服务、专业学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vLbWW0BJleJMoPMHE4H.html




留不下的士官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