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格社会化”,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这7点家长要重视

2019-10-03   莓果妈妈

莓果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张姐家的孩子上幼儿园了,没几天孩子就在幼儿园里混得“风生水起”,甚至有了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张姐对此非常的得意,张姐开心的和邻居说:“宝宝上幼儿园我还很担心,害怕他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但是没想到宝宝适应的还不错。”张姐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会询问孩子喜欢幼儿园的生活吗?孩子说:“一开始的时候不喜欢,因为想妈妈,但是时间长了觉得幼儿园和家完全不同,我不能和妈妈玩,还可以和小伙伴玩!”

很显然,张姐家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表现。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迈入社会是一种必然。而社会化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更好的接纳和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

孩子人格社会化是一种儿童心理正常的发展阶段,孩子通过接触不同的社会环境,渐渐的适应环境,在认知以及感官方面不断的丰富内容,人格社会化使得孩子逐渐接纳身份的转变,逐渐接受不同的思想和理念。

一、所谓的“人格社会化”是什么?有多重要?

人格指的是孩子的个性发展,是一种本质特征,在孩子的成长中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渐显现。社会化指的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会各种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适应社会的过程。

人格的社会化指的是孩子从对自身以及环境的学习了解,逐渐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把关注自我发展与人际关系处理相结合,将自我状况与他人间建立交际互动关系。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但却不是单独存在的,融入社会是成长的必然。人格社会化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社会生存技能,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更加独立,同时个体的附加价值得到完善。

培养孩子人格社会化是一个引导孩子成为“社会人”的过程,这对于孩子长远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社会化不是天生就有的,就像道德感也是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学习的一样。

二、 培养“社会化”需要重视7个方面

1、自我评价

闺蜜家的孩子3岁的时候非常的叛逆,不管闺蜜说什么,都会换来孩子的拒绝和不配合。这一度令闺蜜很头疼。到了孩子5岁的时候,闺蜜发现孩子更加愿意听一些正面的评价,当孩子听到父母夸赞自己时,会很愿意配合父母的引导。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孩子自我意识萌发,逐渐开始关注自我评价的过程。这时孩子关注的评价多停留在表面。这个阶段,父母的积极评价对孩子的自我评价建立非常重要。父母也要注意不要随意的进行比较,阻碍孩子的自我评价发展。

2、情感

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会对父母是否喜爱自己有感知,孩子对于他人的评价有了一定的接收能力。孩子对于他人的情绪也有一定的想法,比如说当孩子发现有同伴不开心后,孩子会有安抚或者也变得不开心的反应。

当孩子3岁以上对于情绪的掌控能力更加进步时,可以做到隐藏情绪,可以为了逃避惩罚而做出虚假的情绪表达。

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去识别他人的情绪表达,并且学会合理的表达自身的情绪,同时注重孩子自尊感的维护和建立,让孩子对于情绪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3、自控能力

这种能力是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而言的,这个阶段孩子对于自我的掌控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孩子可以实现对自我欲望的掌控,可以对眼前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父母不要过早的要求孩子实现自我约束,尽可能的去满足孩子的心理诉求会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并且在孩子5岁以内,过分的要求孩子压抑诉求也是不恰当的。在孩子5岁后在进行教导为宜。

4、性别角色认同

对于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已经可以分辨出来男孩女孩的区别,但是这个阶段孩子对于性别的理解是很浅显的。

在孩子5岁左右的时候会对加深对性别的理解,孩子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也会注意到性别的不同。这个阶段家长要做好性别教育引导,让孩子对于自身的性别角色有所认同,实现社会的融入。

5、攻击行为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会阻碍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也很容易带给同伴困扰。攻击性行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这种行为表现就会有所显现。比如说孩子们会对玩具抢夺游戏乐此不疲。

这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孩子的认知形成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和孩子所经历的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当孩子处于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时,往往攻击性行为会越发的明显。父母有必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表现给予一定的重视,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

6、道德阶段

孩子经历了没有道德感以及受到约束的道德感最后实现道德自律。这个过程中,孩子的道德观逐渐形成,对于是非的辨别有了标准。通常情况下,孩子是在小学阶段才能逐渐完善道德自律。

所以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某些行为是不可以用大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比如说,“分享”对于没有建立道德感的孩子来说,把不愿意分享的举动当成是孩子自私显然是不公平的。

7、外部关系---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与同伴建立连接关系,这是一种不同于亲子关系的外部连接关系。孩子通过协作的方式来与同伴建立联系,从中享受交往的乐趣。

这个阶段,父母要鼓励孩子去同伴交往,不要拿大人的标准来左右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友善的和同伴相处,建立良好的交际氛围,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的人格社会化是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发生的改变,孩子融入集体之中。父母关注孩子社会化的表现有助于孩子融入社会角色中以及社交圈子的建立,这个过程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引导。

今日互动话题:大家对人格社会化培养有哪些见解呢?对此有哪些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一起分享。让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共同提高!

我是莓果妈妈育儿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儿知识,帮助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本文由莓果妈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