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客原创
江南的往事总离不开一壶酒。
初夏雨里的荡口,华沧桑搬个板凳,摆张小桌,放碟小菜,三杯两盏淡酒,独酌也能尽兴。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段关于荡口华氏后人和茅台酒的故事娓娓道来。
烟雨荡口
那是三年前的春夏之交,在华氏宗祠宣告落成的日子,来自全球的两千多名华氏后裔齐聚荡口。两位来自美国的华氏后裔得知华沧桑从事白酒品牌运营和酒业销售工作,便聊了起来。
这两位华氏后裔旅居美国已近三十余年,他们的先辈为避战乱,于元末明初离开荡口故里,辗转西迁,落户黔北遵义,在赤水河畔繁衍生息,潜心医学,成为誉满川黔的医学世家。
至清代咸丰年间,这一华氏支脉的传人华铭轩已位列黔省五大医家之首。他医术精湛,为人心怀乡土,遇贫困分文不取,为商则眼光独到,创办“成裕号”,专事盐业贸易,在贵阳、遵义、仁怀等地均有分号。后因战乱所迫,华铭轩举家搬迁贵阳。在搬家路上,华铭轩染病离世,次子华联辉接掌华家产业,创办“永隆裕”盐号,继续经营盐业,十余年间积聚白银数万两,成为贵州首屈一指的盐商。
矗立在茅台镇的华联辉塑像
就从华联辉开始,华氏和茅台因缘际会,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华联辉是咸丰年间的举人,也是一个孝子。咸丰末年(公元1860年),一天,华联辉的祖母彭氏在与家人的闲谈中,偶然想起她年轻时曾喝过茅台镇的一种酒,觉得味道甚好,还想再尝尝。
祖母的一句玩笑,华联辉却一直记在心上。
茅台镇原是川盐入黔口岸,华家常年往来于此。华联辉到茅台之后,发现这里的烧坊已在兵火中被夷为平地。原来清嘉庆年间,茅台镇上烧坊不下二十余家,形成“酒冠黔人国”的盛景。就在茅台酿酒业欣欣向荣之时,遭受了一次灭顶之灾——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率军攻占茅台镇,战后茅台古镇只剩下一片瓦砾,所有酒坊在战火中荡然无存。
于是,华联辉买下一块土地,找来旧时的酒师,在原址上建起了作坊,起名为“成裕烧房”。
酿出的酒经祖母品尝,确定这正是她年轻时喝过的酒,于是中断多年的茅酒生产就这样恢复了。最初约十年间,华氏的酒仅供家庭饮用和馈赠、款待亲友。谁知亲友们交口称赞,求酒者接踵而至,于是,具有敏锐商业头脑,善于捕捉商机的华联辉立即扩建酒坊,对外营业,并将酒坊定为“成义烧坊”。
到了华联辉的儿子华之鸿的时代,华家的产业达到了鼎盛时期,华之鸿扩建了烧房,创建了“回沙茅台酒”的品牌,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茅台酒从此蜚声中外。
1951年—1952年,仁怀县人民政府将“成义烧坊”收购并公有化,“成义烧坊”更名为“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即今天的茅台酒厂)。
同时,通过购买、没收的方式,将茅台镇名气最大,规模最大的其他两家私营酒坊“荣和烧坊”、“恒兴烧坊”与“成义烧坊”合并,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
如今在贵阳市, 位于电台街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华家阁楼”,曾是华之鸿藏经念佛之所。这座五层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米的木结构阁楼,用曲栏回廊上下连通,设计精巧,设有藏经楼和禅房,至今保存完好。
同时,它也是华家崇文兴教的一个象征。
造茅台酒而积下的巨额财富,并未让华家成为霸凌一方的豪绅,相反,它使得华家血脉中的慈善和乐施基因被完美激发出来。
贵州地处山区,偏僻落后,交通不便,新文化传播殊为不易。有着远见卓识的华之鸿耗巨资开办了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出版机构——文通书局,并且立志以出版书籍来普及知识,推动贵州文化发展。后来,华之鸿又创办了贵阳一中、贵阳师范学院等。但在当时,军阀混战,文通书局被迫停办,华之鸿兴办教育的理想破灭。
华之鸿先生像
直到1934年,华之鸿之子华问渠全面接管书局事务,他抓住抗战时期人才汇集贵州这个机会,成立了文通书局编辑所,并且承担了部分国家中小学教课书的供应,同时他又聘请112位全国各行业著名专家为编审委员,哲学家冯友兰、天文学家竺可桢、数学家苏步青、画家陈倚石、作家臧克家,以及贵州本土的骞先艾、罗登义、乐森璕、王伯雄等著名专家、学者、文学家均位列其中。先后出版大批影响较大的书籍,使文通书局成为当时全国七大书局之一,为抗战时期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拆民房,铲庄稼,还要看风雨阴晴,季节冷暖,搬运历经艰辛,费用开支之大,都超过了买价,花时一年余,才运至贵阳。”《贵阳文通书局》一书中,记载了书局成立之际运输设备的艰巨。
资料记载,文通书局设立,总计花费银子20万两。正如留英张晓梅博士在1939年编写的《贵州经济》一书中描述:“该局资力之雄伟,设备之新颖,于当时一切落后之贵阳,自不得不视为惊人之壮举。”
文通书局成立后,用纸数量一天天增加,纸张供应逐日紧张,几乎出现纸荒。华家决定建一个先进的机器制造纸厂,选址在南明河团坡桥附近,取名为“永丰机器抄纸厂”,也是后来贵阳造纸厂的前身。
华家与茅台酒的故事已经走入历史,但是我们仍然能从茅酒之源遗址,文通书局编辑、印刷的每一篇文章中感受到华氏先哲的创业精神、文化情怀和商业智慧,岁月悠悠,古老的孝义文化、慈善精神,仍如精心酿制的茅台一般,散发出缕缕幽香,回味悠长……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老荡口"。荡口古镇是无锡城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传播江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无锡,了解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