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广州每个区按照知名食肆的密集度来排序,黄埔区绝对位列前茅,倒数的那种。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它有自己独到的美食和拥趸。布丁有个家住大沙地的同事,每次我们讨论好吃的,他总讪讪插不上话。直到有天,我们说起牛杂煲,他终于一雪前耻。
炭炉牛杂煲
大沙地的牛杂煲一度像白云江高的牛肉火锅一样,开到成行成市。以至于布丁第一次去找这家牛杂大王,发现路上起码有不下10间叫这个名字的。最后还是走错了,去了一家李鬼。现在正牌牛杂大王已搬到新溪大街,在乌冲BRT附近,坐BRT会比搭地铁近些。
桌面全都被炭炉烧得焦黑,翻台率极高
这家店的招牌是炭炉牛杂煲,是真的会端一大盆炭炉上桌那种。然而,后天就是初伏。以前有句俗话,三伏天吃狗肉可以赛神仙。当然,我们现在已不提倡吃狗肉。不过三伏天吃牛杂煲,基本也能起到差不多的效果。(牛:我招谁惹谁了?)
塑料凳几乎与桌面等高
还要感谢这几日广州的暴雨,给闷热中的广州人带来了一丝风。尽管,那还是30度的热风。但起码也让布丁三伏天去吃炭炉牛杂煲的这种行为,看起来不那么怪异。
菜单就在墙上
因为天气热外加半露天,店里空调基本不起作用,炭炉有多火爆,就餐的温度就有多火爆。估计降温时节来的体验会比三伏天过来好得多,只能安慰自己,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出一身汗就当排毒了。
但出汗还不是最狼狈的,这里的胶凳和餐桌几乎等高,腰弯到变形才能夹到菜也是相当难忘的经历了。
牛三星汤,10元一碗
另外,这里还一直遵循着怀旧的传统,用的是炭炉,所以难免炭味很重。牛杂煲上桌后,和掌翼煲一样,需要煲半个小时左右才能煮入味。此时要饿了,可以先远离炭火,来碗牛三星汤垫肚子。
I mean,真的炭炉
爽口的牛三星上面铺满了酸萝卜,就当餐前开胃小食了。至于炸云吞,若空口吃夏天还是别点了。油腻先不说,而且还很占胃容量。不过同行的朋友推荐把炸云吞加到最后的汤汁中炆一小会,像把油条加到艇仔粥里一样,不知道是什么妖术,口味却意外很不错。
炸云吞
等牛杂差不多好了,揭起煲盖,浓郁酱汁味和牛杂香味扑面而来。牛腩牛肚牛百叶牛筋牛肠牛肉满满当当,用料实在毫不含糊。最爱的还是牛筋,炖得软烂,却充分吸收了酱汁的味道。同样煲到软淋淋的萝卜吸收了牛和酱汁的精华,是真正的压轴,吃完就已经有九成饱了。
煎饺
虽然吃到最后觉得酱汁大料味道很重,有点抢了牛杂的戏。但浓厚的酱汁用来煮生河粉也是绝配,就像鸡煲中最后加入了华丰面。一煲汤汁炆炸云吞,另一煲的煮河粉,最后都没有人愿意说话,安静享受牛杂煲的最后馈赠。
萝卜比牛杂还香
牛杂虽然和味,但三伏天吃炭炉牛煲的滋味,试一次就可以了。要真割舍不下牛杂的鲜香爽脆,还是等天气转凉再来解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