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请问该如何改变自己?”
在各个问答网站上,经常会有人这么提问。有些人会说自己希望在哪些方面发生改变;有些提问者则不说,只是要改变。但无一例外的是,提问者都希望得到的答案:“他人的”、“亲身的”“具体的”改变经验与方法,甚至实现步骤。
首先,我能够理解提问者的想法。改变自己,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想法。尤其当我们遭受挫折,意识到自己存在不足的时候,这种寻求改变的想法就愈加强烈。这也是值得佩服的!因为改变,意味着我们需要直面并坦承自己的挫折和不足,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
但是,我也觉得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背后所隐藏的意思其实是:
“我并不是真的想改变”
02
变从哪里开始?
改变应该从行动开始,讲再多的道理,列再多的计划,不付诸行动,都是纸上谈兵。
从哪开始行动呢?我想是先从了解自己开始。
那么谁最了解自己呢?——我们自己!
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为什么改变,想改变什么,希望改变成什么样。 如果一个人真的想改变,Ta一定有过尝试和行动。在此之后的提问,会是一种探讨,目标指向也会更加的明确和具体。
而总是在提问,一直未行动,这样的人,多少都有点用提问来逃避责任的意味。Ta可能会把自己遭受的挫折归咎于自身的不足;Ta可能会认为,自身的不足是源于早年的成长经历;Ta可能也会认为自己不能改变,是缺少方法和经验。
说到底,就是Ta觉得必须有其他的“人”,为自己负责,而不是自己为自己负责。
网上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接着后面难,最后一直难……改变自己就是这样的!开始时我们思考改变很辛苦,然后尝试改变很辛苦,接着坚持改变会更辛苦,保持改变就一直辛苦。
所以我会告诉你:“该如何改变自己?”先从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愿意承受(改变的)辛苦开始。
03
不想改变是正常的
其实仔细想想“不想改变”也是一种正常情况。
“改变自己”可能会带来很多好处,这些好处都是需要用意识去思考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属于“理智”的部分。
同时,“改变自己”也会带来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改变意味着未知,可能会导致我们自己不认识自己了;也不知道在改变的过程中将遭遇什么。这些担心都是隐藏于潜意识里的,是属于“感受”的部分。
意识与潜意识、理智与感受,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又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不能相互取代。
如果单方面强调意识,就有可能忽略潜意识;单方面强调理智,就有可能压抑感受。自己被忽略、压抑的部分就会变成改变的阻力。这不是要我们去舍弃某一部分,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平衡的部分。而且这个“平衡”还是因人而异的,你的平衡不代表别人的平衡。
所以,我们想“改变”很正常,不想改就更正常了!!
04
不变中的改变?
就像上面说的,“改变”之于我们是需要去平衡“感受和理性”的,那该怎么做呢?
其实,我们是可以做到既坚持自己,又改变自己的。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们可以坚持的是自己的“本性”。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自然的、本能的感受与反应。对于本能,人们需要的是“接纳”。
“穷则变,变则通”,人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做法和行为。在知道自己是喜是怒,是爱是恨之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的。古人说的:“发乎情,止乎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改变自己不是要全盘否定自己、打碎自己、重塑自己,这样听起来太可怕,也太难。
有着明确目标的改变,加上细微的改变行动,我们的改变是比较容易达成的。
并且,改变自己会是一件终身都要做的事,并不能“一劳永逸”。
改变自己是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和相信自己。对于自己的任何一个想法,对于自己的任何一个际遇,无论是怎样的,最后都可以让它朝着自己真正想要的、好的方向去发展。
我觉得“改变自己”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自我成长。
-end-
这里是聆云心理
我们不仅分享贴近生活与工作的心理学知识
还提供专业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