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杭州素称“东南佛国”杨岐寺别具风格

美丽杭州素称“东南佛国” 杨岐寺别具风格

曾祥裕

在杭州东方文化园有一个神圣之处,那就是杨岐寺。我来到东方文化园大门时,看到不少香客络绎不绝走来,他们兴高采烈地手捧香烛直往园中的杨岐寺走去。

此时天空飘着细雨,我随香客走进寺院,步入莲花桥,先到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等殿礼佛。

杨岐寺是一个别具风格的寺庙

杨岐寺建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由于所在地东西两坞葬有南宋宁宗杨皇后国戚杨氏齐王和冀王,“齐”、“冀”谐音“岐”,寺以人名,山因寺名,称“杨岐寺”和“杨岐山”。

岁月悠悠,杨岐寺历经千年风雨,几建几毁。1998年,某企业发心斥巨资重建杨岐禅寺。也许是该寺院曾受帝皇的恩宠,也许是古刹丛林景色清幽、远离尘嚣,如今的杨岐寺已成为一座著名的寺庙,来自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的游客们在这里倾听钟声,感受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一个寺院闻名天下,要么它沾有浩荡皇恩,要么曾有高僧大德驻锡,要么它有历史杰出人物有缘份,要么它有独一无二的法器,要么它有殊胜的风水环境。

“杨岐钟声”,在历史上与杭州净慈寺的“南屏晚钟”齐名

相传湘湖八景之一的“杨岐钟声”,就出自此寺12.8吨重的“世纪宝钟”,此钟号称“江南钟王”。晨昏之时,众僧撞起大钟,钟声回荡山谷,悠扬湖面。“借问霜天何处钟,船娘遥指杨岐寺”。

据旧志记载,旧时杨岐寺的大阁悲、妙高楼依崖而立,隐现于云霞烟雾之中,早晚钟声,随风入湖,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中国古代论数字的吉凶,以数来表示万物之兴衰的。古人认为:一是万物的起始、源泉;五代表万物的现状,向下为退化,向上为进步;九则是万物进化的极限。若不就此止步,改弦更张,必然导致物极必反的结果。《素数》道:“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佛教建筑和法器,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装饰上都有数字的讲究。

中国佛教协会赠送给东方文化园杨岐禅寺的重达12.8吨的杨岐世纪宝钟,总高4米,最大口径2.6米,是迄今为止江南最大的一口铜钟。

铜钟的顶部铸有56朵象征净土的莲花,代表着我国56个民族。

佛家认为人有108种烦恼,钟上铸就的108尊观音化身佛像,寓意着撞钟即能驱除您的所有烦恼。

铜钟的主体部刻有汉、藏、梵三种文字的大乘妙法莲华经文。铜钟的周边铸有21只仙鹤,寓意此钟铸于21世纪,誉为世纪宝钟。

铜钟的下部铸有四只佛手:握有象征生命和吉祥的杨柳枝代表着春天,持有象征祥和明净高洁的莲花代表着夏天,持有象征丰收的麦穗代表着秋天,握有红灿灿的火轮代表着冬天。

当你撞杨岐宝钟,许世纪(四季)心愿时,可别忘了抚摸这四只佛手:四季平安。

杨岐寺作为佛家寺院,也讲究风水环境

杨岐寺北座杨岐岭、东南面湘湖、西南傍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口,是一处兼具山水灵性的风水宝地。

笔者依次测定各殿的坐向为:天王殿为干山巽向兼亥巳;圆通宝殿为亥山巳向兼干巽,大雄宝殿为干亥山巽巳向坐小空。

佛寺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有的对联文采蜚然,文字典雅,内涵深厚,读来让人沉思,怦然心动。

大雄宝殿上的一幅对联让我思索良久:广播清音杨寺钟声常警世、普沾法雨湘湖柳色共迎春。

杨岐寺新建了富丽堂皇的万佛金塔地宫,走近金塔内,仿佛置身在佛光世界,四周有慈祥笑容的佛像护佑着你,当佛音在你耳畔飘浮时,你的身心飞扬在一片纯洁的世界中。

走出万佛金塔地宫,天空睛朗,仰首右侧那高耸的三江宝塔,它脚下就是富春江、钱塘江、浦阳江三江交汇处。

历史的发展如不息的三江水,佛教事业发展如波涛有起伏。为何佛教的生命力在中国,尤其在浙江杭州如此旺盛?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曾与洛桑活佛交流时评说:“佛教源于印度,昌于中国,扬于四海”。

中国是佛教的发展的沃土,当佛教在印度衰微时,就依靠中国亿万信众支持这座佛教大厦,才保持佛教世界性地位。

佛教倡导的“互助互爱、众生平等”、“慈悲为怀”、“去恶从善”、“自利利他”、“因果报应”、“知恩报恩”、“解脱主义”等理念,教化世人要从善事的角度去追求或看待功利,教化世人不恶行其事,纵欲而为的主张,适合了四海内外、千秋百代的人们的精神需要,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打开了通往“自由”的心门。

而杭州佛教,始于东晋,兴于五代,盛于南宋,素称“东南佛国”,流传千古。

据史料考证,杭州自古佛刹林立,遍于湖山。唐与吴越时360寺,宋时480寺。

历史悠远的佛教文化如和风细雨,加上优美山水环境,滋润着杭州人民的心田,从而孕育了杭州“ 精致和谐”的人文精神。

在与朋友交流中谈及时下社会风气问题,根源在于心中欲魔作怪,五毒攻心(即 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在此心态支配下, 人的价值观彻底颠倒 。

发展经济别忘了道德教育,如何重塑国人道德观?

笔者赞同学者刘武俊的观点:“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为官者先修好官德开始。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理应是道德的楷模,官员的官德理应比一般群众的道德水准更高。官德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官德影响民德,影响社会风气。官德水准提高了,群众的道德水准随之也会提高,社会风气因此得以净化,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得以提升。官德良好,社会才能风清气正;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德不良,上行下效,殃及整个社会风气。

为官必须修德,我国自古以来就一直重视官德的养成。古语云: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儒家笃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我认为,佛教充满人文关怀和自律理念,也许对为官者修官德有帮助。不过当自我约束无效之时,唯有法治和监督,才是解决官德不彰问题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