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伯奢救了曹操并款待他,却被曹操所杀,难道是真相吗?【闲话三国】五

2020-06-08     人文传媒网

原标题:吕伯奢救了曹操并款待他,却被曹操所杀,难道是真相吗?【闲话三国】五

闲 话 三 国 (五)

作者:晴耕雨读弄菜叟

写在前面的话

弄菜叟,本为一社会主义新菜农,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拥护党的领导,响应国家号召,勤劳善良,简朴随和,以种菜为生。淫雨霏霏之季,喜读书以图变化农民气质;疲惫不堪之时,好遐思以期谋得幸福人生。看粪坑之蛆涌兮,哀苍生之如是;观田野之葱翠兮,欣生命之往复。慕卧龙同为耕夫兮,早定三分天下;愧年寿倍于武侯兮,晚聊闲话阶前。玩笑碎语可博君一笑兮,休当正论;回思细品或触心有痛兮,重整人生。霾疫塞天惶惶不可终日兮,以德风吹散;大道润心涓涓不止朝暮兮,有清新焕然。儒释道三教仅仅略知皮毛之豪端兮,非明心见性之辈;才识学多方浅陋且当痴人之梦语兮,请诸君心态放宽。抱拳拱手遥问诸君,有应:好!举杯对酒隔空相碰,回声:干!

曹操其人

《三国演义》第四回,讲了曹操的两个事件:刺杀董卓和杀害吕伯奢一家。弄菜叟先将其他史书文献的记载公布如下,先打个补丁,对于我们了解曹操的为人很有必要,也会让我们观人的心态更平和些,不至于莽然妄下定论。

《三国志》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时,引用了三个资料:

1、《三国志 武帝纪》:“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董卓上表推荐曹操为骁骑校尉,想和他共同商议大事。曹操便改名换姓,从小路向东逃回家乡。出了虎牢关,路过中牟县时,被亭长所怀疑,将他捉送到县里,县中有人暗中认出了他,为他求情才得以释放。

《三国志》没记载曹操到过成皋的吕伯奢家并杀其全家之事。也没记载中牟县令叫陈宫。

刺杀董卓一事,《三国志》里没有记载,说明绝无此事,否则这种彰显曹操正面形象的事情,魏国的史官不会漏掉不写。

《魏书》

2、《魏书》:“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曹操认为董卓最终一定会败亡,就不想干了,逃回老家。一行几个人骑马路过成皋的吕伯奢家,吕伯奢是曹操的老朋友(注意:不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到访时吕伯奢不在,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共谋抢劫曹操的马匹和财物,曹操亲手杀了数人。

《魏书》记载了曹操杀吕伯奢家人但没杀吕伯奢,杀人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抢劫曹操。这里也没有陈宫。

《世语》

3、《世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曹操路过吕伯奢家,吕伯奢外出不在,吕伯奢的五个儿子以宾主之礼接待曹操,曹操觉得自己违背了董卓的命令,而吕家对自己太过好了,反而怀疑他们要害自己,拿剑在当天晚上杀了八人后离开。

《世语》是一部小说集不是史书,记载曹操杀吕伯奢家人但没杀吕伯奢,杀人原因是曹操怀疑吕伯奢的儿子图谋加害自己。这里也没有陈宫。

另有《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曹操听到锅碗瓢盆的声音(没说是刀具声,也有网友认为此为作者孙盛推测或故意诋毁曹操),以为他们想害自己,就在夜里把他们杀了,随即“凄怆”(注意说话时的心情)地说:“但愿是我对不起别人,而不是别人对不起我!”然后离开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网上多翻译为:很无奈悲伤地说:“宁愿我对不起别人,不让别人对不起我。”

“但愿是我对不起别人,而不是别人对不起我!”此为弄菜叟的翻译。曹操为什么“凄怆”?一个在逃犯的心理是时时提防处处警觉,曹操是怀疑老朋友一家人想害自己因而杀其全家。如果吕伯奢真的想加害曹操,那么就不是我曹操对不起别人,是他先对不起我,我为了保全性命更图大计只好杀之。但是另一个“真我”又不情愿承认老朋友当真有加害自己之心,他的内心也很挣扎,万一老朋友没有害我之意呢,于是悲凉地说:“但愿是我杀错了人,而不是他们想害我。如果真是我杀错了,就让我来背负这个恶名吧。”从后来曹操用兵使诈又毫不掩饰地告诉对方的坦率来看,曹操是一个敢想敢干敢于承担的人,他有自己的志向,也不在意别人怎么认为他。而拒绝董卓逃亡之时,曹操还是一个满怀爱国激情的热血青年,在严格执法一心为民的过程中,屡受排挤,多次迁官异地,就是因为太过刚直不被权势阶层所待见。至于后来曹操表现出恶的一面,是环境诱发逼迫出来的,至少在还没有具备充分的话语权与指挥权之前,他的心境还是善的一面在做主。这是弄菜叟的理解。

《孙盛杂记》

《孙盛杂记》里没提曹操身边还有其他人,也没有陈宫。那么“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是曹操自言自语,是谁听到了这句话,是谁看到了曹操凄怆的表情,没有记载。弄菜叟也同意可能是孙盛自己的想象,如果真是如此,孙盛就太坑人了。

《三国演义》:曹操身边多了个陈宫,曹操不但杀了吕伯奢全家又杀了吕伯奢本人。将“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演绎成了“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单就“曹操是否杀了吕伯奢及全家,并且,说没说那句千古绝句”一事,古人就莫衷一是,难下定论。连个史实真相都了不可得,足见一切法都了不可得。说它有,它还没有;说它没有,它还有。所以呀,一切法都要在虚中求,当不得真的。

奸雄妙算如神 敏捷果敢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就“演义”说“演义”吧,眼下先以小说当真。

先说第一个故事:刺杀董卓。话说曹操从王允处得宝刀次日,佩宝刀去相府,“径入”说明曹操为董卓红人,已是随便出人相府无人阻拦了。见董卓身边有吕布侍奉,董卓问曹操为什么来晚了,曹操说马老了走的慢。此处毛批:“奸雄妙算如神。”意为:曹操早就为逃跑做打算了。董卓命吕布给曹操挑一匹西凉好马。吕布出去,机会来了,“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此处毛批:“有鉴于伍孚之事也。”曹操吸取了伍孚的教训,董卓力气大,怕又被双手抠住,所以没敢轻举妄动。毛宗岗先生认为丁管、伍孚的智慧不如曹操,曹操的忠不如丁管、伍孚。弄菜叟认为,如果以敢不敢继续送死、无功而死来定义忠,似乎有点牵强。

董卓太胖,时间长就坐不住了,于是脸朝里躺下了。中国古礼:不能把后背对着别人,不礼貌。弄菜叟曾在美国动画片《狮子王》里看到木法沙也对辛巴说了这句话:不要把后背给别人。木法沙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的,后背对着别人容易被暗算。可见古人的智慧,礼貌里也暗含着安全防范意识。曹操“急掣宝刀在手”,一个“急”字,描画出曹操的敏捷果敢。可惜还没等刺呢,被董卓从镜子里看见了,立即转回身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候,赶巧,吕布也牵马回来了,曹操吓的,赶紧跪下说:“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此处毛批:“刺卓何必宝刀……献刀之举,未必不在曹操算中。”大有可能!有可能曹操考虑到董卓屡屡遇刺,他会内穿软猬甲之类的护身,所以不用宝刀扎不透;也有可能曹操事前为成功这个最好的结果做了最充分的准备的同时,兼为失败做了最坏的打算,可见曹操做事考虑的周祥缜密。曹操也确实有这个智慧和能力,谁愿意“出师未捷身先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条条大路通北京,何必死在一条道上呢!

董卓一见果然是宝刀,就让吕布收了。曹操又解下刀鞘给吕布。此处毛批:“先拔刀,后解鞘,明明行刺。董卓愚莽,故不省得。”毛宗岗先生批的好!董卓这个吃货,光长肉不长智慧,哪有献刀不连刀鞘一起献的,分明就是在行刺嘛,怎么就觉察不出来呢!董卓带曹操出阁看马,曹操一边感谢一边请求试骑。毛批:“妙。适未及试刀,今不得不急试马。”弄菜叟不得不佩服,毛先生批得也妙,刚才没来得及试刀,现在不得不急着试马了,再不试马,小命儿要没了。也不得不佩服罗贯中的手笔,把几分钟子虚乌有的故事描绘得生动形象跌宕起伏的,曹操的机警跃然纸上。董卓还真够意思,立即给配了一套鞍辔,这一试骑,就一溜烟地出城东门,撒丫子去了。

吕布还是有点小聪明的,跟董卓说:“刚才曹操好像要行刺,被喝住了,才推说献刀。”李儒也来了,一听这话就说:“曹操在京城里没有家眷,现在派人去叫他来,如果他不迟疑就来了,便是献刀,如果他推托不来,那一定是行刺,就可以逮捕他了。”结果狱卒去了很久才回来报告:“曹操没回寓所,骑马飞一样出城东门,守门小兵问他,他说丞相派他办紧急公事,飞走了。”李儒说:“曹操做贼心虚,疯狂逃窜了,是行刺没跑了。”董卓又大怒:“我对他这么好,这么重用他,他反而要害我!”于是画影图形全国通缉:抓到曹操献给我赏一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董卓还没到命绝之时,所以杀不成;曹操命大,还有未竟的事业,也不该死,都是天意。很好,各得其所。

亡命途中

第二个故事:亡命途中。曹操逃跑的目的地是谯郡,路过中牟县时,被守关军士抓住了,押到县衙,曹操说:“我是客商,覆姓黄甫。”县令端详半天,沉吟半晌,才说:“我此前在洛阳求官时,曾经认得你是曹操,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先下大牢,明天押解到京城请赏。”夜里,县令让亲随偷偷把曹操提到后院,问曹操:“我听说丞相待你不薄,你因何自取其祸?”曹操说:“小麻雀怎么会知道天鹅的远大志向呢!你既然已经抓住我了,去请赏好了,何必多问!”此处毛批:“此县令须以此言动之,奸雄眼力过人。”意思是:这个县令必须用这种话来打动他,曹操的眼力过人看出来了。弄菜叟以为即便不是曹操,换哪个不傻的也得搏一把呀,命要紧呐,即便他不放了我,我也不能让他小看我不是?县令屏退左右人等,对曹操说:“你别小看我,我不是庸俗小吏,只是没遇到明主罢了。”曹操说:“我祖宗历代享受汉朝俸禄,如果不考虑报效国家,跟禽兽有什么区别?我忍辱负重侍奉董卓,是想找机会干掉他,为国除害罢了。现在事没办成,天意如此呀!”县令问:“那您现在打算去哪?”曹操说:“我打算回老家,发矫诏,号召天下诸侯共同兴兵铲除董卓,这是我的心愿。”县令闻听此言,亲自为曹操松绑,扶到上座,给曹操行礼,说:“您真是天下忠义之士啊!”弄菜叟有同感,曹操这个爱国热血青年到此时还没学坏呢,只是在后来的经历中逐渐明白了:在这个混乱暴力的世界,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没有铁的手腕即便想做好事也做不成,才逐渐变得狠戾了。有曹操心路历程的恐怕不只曹操一人。

陈宫弃官

于是县令陈宫弃官,跟随曹操,当夜收拾路费,换了衣服,各背一口宝剑,一同骑马回老家。狂奔了三天,到了一个叫成皋的地方,已经是傍晚时分(注意时间),曹操用马鞭指着密林深处对陈宫说:“这地方有个人叫吕伯奢,是我父亲的结义弟兄。我们就去他那问问家里的消息,住一晚怎么样?”陈宫说:“那太好了。”二人入庄见吕伯奢,吕伯奢说:“我听说朝廷全国通缉,抓你很急,你父亲避难陈留去了。你是怎么到这来的。”曹操讲了一遍往事,说:“要不是陈县令,我早已粉身碎骨了。”吕伯奢拜谢陈宫:“要不是您救了小侄儿,曹氏灭门了。您放心,今晚就在我家住了。”说完,就起身到内宅去了(吕伯奢儿子、家人为什么不出来见客)。“良久乃出”(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对陈宫说:‘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从傍晚看见树林深处,到进村,到拜见说话,到入内宅良久乃出,这阵子应该是天黑了吧,明知道家里来的是通缉犯,还要趁天黑出去大老远跑西村去买酒,好生奇怪哦,还害怕不被人知道吗?)”说完了,“匆匆上驴而去(买个酒这么急匆匆地干嘛呀)。”“操与宫坐久(坐了这么长时间,父亲出门了,儿子还不露面出来陪客,太奇怪了),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这就是古人的待客之道吗?)。”“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此处毛批:“微独操疑之,读书者至此亦深疑之。”非但曹操疑心重,毛宗岗先生也“深疑”了,我们这样没长心的人看到这儿,也“深疑”了:曹父的结义兄弟应该一定也是懂得礼数的人,怎么是这般待客呢?儿子、家人不出面让客人冷坐,自己却在后院磨刀,老爸热情到天黑骑驴去大老远的西村买酒,真是太奇葩了吧!如果说吕伯奢真不会待客,有点看不起人的意思,曹父也是做过官的文化人,他这么交情深厚的朋友,也当是知书达理之人,所以吕伯奢不会待客这种可能性小到可以排除,如果排除吕伯奢不会待客的可能性,那就只能是吕伯奢另有所图。

二人喵儿悄儿地潜入后院,只听有人说:“缚而杀之,何如?(后文交待厨下有一只绑着的猪,弄菜叟就很疑惑:那猪都已经绑完了,怎么还这么问呢?这一问也堪称千古一问了,这一问岂不是太多余了吗?这让哪个在逃犯听了不害怕呀)”曹操说:“真怀疑对了,现在如果不先下手,必定被他们擒获。”于是和陈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这不扯蛋呢么!磨刀声都能听见,绑猪时猪不叫吗?这猪这么乖乖地听任人绑?弄菜叟生长在农村,可是看过抓猪的,那猪不挣扎嚎叫到全村人都听见,实属罕见!)。”

陈宫说:“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这会子埋怨曹操多心误杀好人了,曹操怀疑的时候为什么不阻止再仔细观察观察,却和曹操一起杀呢?“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可见西村有多远),只见伯奢驴鞍前悬酒两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曹操说:“戴罪之人,不敢久住。”吕伯奢说:“我已吩咐家人宰猪招待了(买酒都先打招呼了,宰猪之事怎么不跟买酒一并打个招呼呢?此处毛批吕伯奢杀猪待客太奢侈了。弄菜叟觉得好像真有点过了,怎么对在逃犯的心理一点都没体谅呢,他俩就想吃顿饱饭睡个安稳觉而已,黑天瞎火的,你那么大张旗鼓的张罗为了哪般呢?把人都吓毛了。),贤侄、使君还怕住一宿吗?快跟我回去(妈呀!谁知道你这是不是缓兵之计呀!你这工夫是不是到西村安排人快马去县里告密去了?先把我们灌醉了,拖延到后半夜官兵来了我们被瓮中捉鳖了怎么办!)”。曹操不听,打马便走,没走几步,忽然拔剑又回来了,叫吕伯奢说:“此来者何人?”吕伯奢回头看时,被曹操杀了。陈宫大惊:“刚才是误杀,你现在这是干什么?”曹操说:“吕伯奢到家一看死了这么多人,怎么会善罢甘休?如果带着很多人来追赶我们,必遭其祸呀。”陈宫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无语了。“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既然大半夜的住客店都很容易又很安全,到吕伯奢家惹那麻烦干啥?)。”喂饱了马,曹操先睡了,陈宫想杀了曹操,但又转念认为杀他不义,不如跟他分道扬镳。不等天亮陈宫就自己投东郡去了。曹操睡一觉醒后,不见了陈宫,寻思:“此人见我说了这两句,疑(此处用个“疑”字,到底曹操内心是不是不仁,恐怕只有天知地知曹操本人知;到底吕伯奢是真心待客热情过火,还是跑到西村安排人到县里告密去了,也恐怕只有天知地知吕伯奢本人知)我不仁,弃我而去。吾当急行,不可久留。”就连夜到陈留找老爸去了。

这两则故事看过去,对曹操其人有些许了解否?也许曹操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漏网一人心狠手辣,也许曹操千古奇冤比窦娥还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不过如果家里来了在逃犯,请记住:千万别热情过火,让通缉犯误会会招来灭门之祸。

来源:壹生圆(ID:ysy2229)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_d4kXIBnkjnB-0z-h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