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上犹多久了?
你见过以前的上犹吗?
老底子的上犹不算很大
但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高楼大厦崛起的时候
上犹正变得熟悉又陌生
有些东西却永远的消失了…
消失的地点
上犹斜拉桥
和平大桥的前身就是上犹斜拉桥,可以说是当时上犹的一个地标性建筑了,到了晚上非常漂亮,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座不能过车的桥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2012年,随着一声巨响,消失在我们的眼前,这一幕,仿佛就在昨天.....
老上犹二中
曾经的老上犹二中现在繁华的正合广场。还记得第一批搬到新二中的那会吗?很荣幸,你们都已经毕业有四五年了。
老街
昔日的老街也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也进入棚户区改造项目,上犹江畔的那一排排老房子、那一条条老街道、那一盘盘美味包米果,也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新上犹路菜市场
新上犹路菜市场也随着老街的拆迁搬走了。
陡水电站
上犹江水电站是当时中国国民经济计划“一五”期间新建电站中装机容量最大的一座,是由前苏联专家和一万多名建设者建造起来的。现在距建成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五十年弹指一挥间。这座水电站由以前的发电闻名于世已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旅游景区,也不再说去陡水电站,而是说去陡水湖了。
百货大楼
百货大楼,便是八十年代上犹的商业中心。在那计划经济的年代,百货大楼便是神一样的存在,全县人民要买东西,基本都往这跑,比如今的大超市牛多了,再到后来成了顺意家具城,再到现在的一堆废墟.....
老电影院
当年的老电影院如今成了的腾辉大厦。
大礼堂
那时的大礼堂,是开大会演采茶戏看电影的地方,如今已烟消云散。
渔歌唱晚
大礼堂的前面,是一座雕像,名字叫“渔歌唱晚”据说是根据上犹古八景而得名。一个吹着笛子的渔女,吹着悠扬的笛声,旁边是喷泉映衬的鲤鱼。说到鲤鱼,据说古代的上犹县城就是一条鲤鱼的形状,而位于马氏巷的那口古井便是鲤鱼的眼睛。
消失的乡镇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乡镇也被合并或者独立了。
蓝田乡
蓝田乡位于上犹县社溪镇,于2001年8月撤蓝田乡并入社溪镇,当时有蓝田初中和和蓝田小学两所公办学校以及一所蓝田卫生院。现在蓝田小学还在发挥着余温,卫生院因为主治医师的退休已经改成卫生所了,会去那里看病的人也就寥寥无几了。
寺下乡
寺下镇位于上犹县的西北部。2013年10月,寺下乡撤乡设为寺下镇。由于寺下离县城比较远,且附近没有一个乡镇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寺下得以撤乡立镇。现在的寺下也建起了自己的商品房,农贸市场也得以扩大和完善,人们依托茶油、食用菌种植、水稻等产业正在走向全民小康社会。
黄埠乡
黄埠镇位于上犹县东部。素有“上犹东大门”之称,2000年黄埠工业园区被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合作示范区”。2001年撤乡立镇。也正是由于黄埠乡工业发展越来越好,外来人口持续增多,所以由乡改镇,并进一步巩固了黄埠在上犹工业的地位。黄埠工业园也办的有生意色,新建了中小学教学楼、卫生院大楼、农贸市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
消失的老物件
上犹江
抽过赣州桥的人估计不在少数,但见过上犹江的人又有多少呢?
森林小火车
1964年建成通车,1998年停运,这趟小火车在上犹境内设油石站、梅水站、圆村站、窑下站,从上犹途经南康到赣州,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运送木材,当然当时给上犹人民的交通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现在铁路还在,火车却已经换成萌萌哒的旅游小火车了,以前的那种感觉已然不在了。
消失的老圩场
关于这一点
我相信大家最有感触的就是逢圩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要求
能去圩场逢圩就好了
毕竟去了就可以解解馋的
现在虽然有些老圩场还在
但却非常冷清
老圩场,只存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下面来看看上犹各乡镇的老圩场
县城十字街圩场
社溪农村圩场
寺下农村圩场
营前老街圩场
陡水圩场
五指峰圩场
消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短短一篇文章根本
装不下大家满满的回忆
上犹,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上犹,一座正在“生长”的城市
来源:客家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