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欠薪、裁员、关厂、倒闭潮来袭,国内至少有2万人正陆续告别整车制造业。当范围扩大至汽车全产业链,或将影响15万从业人员的就业状态。
文 | 赵玲伟
2008年,美国俄亥俄州。当全部工人走出百年车企通用位于代顿市郊的一家工厂时,工厂宣布倒闭——“网红纪录片”《美国工厂》的故事就是从这里讲起。
但通用的故事没有因为福耀接手工厂而结束。这家美国老牌车企从金融危机挣扎到新技术浪潮,见证并经历了传统汽车工业在技术、管理、模式、运营战略等多方面问题的同时期爆发。
十年后,车市寒冬不约而至。萧条的业绩让关厂、裁员成为近两年车市下行中,车企维持生存的主流手段之一。根据已公开信息,汽车产经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0家国外主机厂宣布规模性裁员计划。预计此轮裁员后,累计将有约5万人失去工作岗位。
快速增长近30年的国内汽车市场首次迎来负增长的局面,按照“国际惯例”,国内车企也到了洗牌时刻。数以万计的员工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原有岗位,另谋出路。
一场15万人的迁徙
这一轮车企裁员首先从美国开始。
2018年11月,通用宣布计划在全球裁员15%。其中,管理层人数缩减25%,薪资制员工及合同制员工的人数降至15%。这一裁员计划预计将造成全球14700人失业。
2018年12月,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宣布裁员计划,其以重组工厂生产电动汽车为由,在意大利都灵的米拉菲奥里工厂解雇3245名员工。随后,又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罗克福德装配厂裁员1371人。
2019年1月,日产美国公司宣布计划在密西西比汽车组装厂裁员近700名,主要由于货车和的皮卡销量下降以致工厂减产。此前,日产还曾在墨西哥两家工厂裁减约1000名工人。
2019年1月,捷豹路虎母公司印度塔塔集团宣布裁员4500人,这约占捷豹路虎员工总数的10%,主要为管理层和市场营销部门。
2019年2月,本田汽车宣布计划于2022年关闭英国斯文顿工厂,这将导致3500名员工面临失业风险。斯文顿工厂关闭后,约55%的产能将转移至北美工厂。此外,本田的土耳其工厂也将关闭。
2019年3月,德国大众宣布将在2023年之前裁员7000名。
2019年8月,福特汽车表示将于2020年年底前在欧洲裁员12000人。
全球车企的规模化裁员也影响到其中国公司的员工去留。只不过,在国内类似消息的流传显出一种“东方式内敛”。
国内车企的裁员消息更多是通过媒体爆料、企业内部员工曝光等方式传出。少有的两条主流媒体和官方确认的裁员消息来自东风神龙和蔚来。
8月,路透社报道,PSA已经与东风汽车达成共识,将关闭神龙汽车在武汉的两家工厂,同时裁员4000人。
国内新造车势力蔚来自曝裁员1200人,缩减开支,准备过冬。
此外,全网范围内消息显示:
2018年,重庆力帆被曝裁员。
2019年3月,受到福特全球裁员影响,长安福特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裁撤数千人。有媒体报道称,长安福特目前的产能不足总产能的四分之一。当时福特的回应称长安福特并没有裁员,只是“未对部分服务到期的人员进行续签。”
2019年7月,北京现代顺义工厂被爆出开始大规模裁员,预计裁员规模达到2000人。
2019年7月,疑似拜腾前员工在社交平台上透露,拜腾已启动内部裁员计划,涉及上海销售公司、美国分公司、南京工厂和上海的Global部门。
8月,北汽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北汽银翔重组协议。此前媒体曾报道,由于销量断崖式下跌,北汽银翔工厂已停工,银翔集团的2万名员工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变相裁员。
同月,“水氢燃料汽车”开发者青年汽车申请破产被驳回,想必该公司也已停止了他们“魔幻现实主义”的大生意。
9月,长沙君马汽车内部员工向媒体爆料称,君马汽车已破产,所有高层均已离职,经销商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且公司拖欠员工薪资已达4个月。
相信还有更多车企的真实经营情况被隐藏在网络之外……
据国外统计,整车行业的每一个岗位能带动零部件、售后维护等附属行业的7.5个就业岗位。根据被曝出的消息来看,汽车产经粗略且保守估算,国内至少有2万人正陆续告别整车制造业。如果将范围扩大至全产业链,按照上述比例计算,接下来将有15万人面临失业或被迫转入其他行业。
裁员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光鲜多年的车企几乎“一夜溃败”,关厂、裁员、欠薪甚至破产倒闭的消息不断传来,未来大概率还会有更多车企加入裁员大潮。
汽车市场销量骤然下挫,车企过去积攒的部分产能将在这个寒冬中处于闲置状态。此时,这些产能背后的场地与设备维护、员工待遇都成了投入产出比极低的业务。此外,工业4.0自动化生产线的铺设,也让工厂对人工的需求骤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7.2%,同比下滑3.8%。而该指标的正常值区间为79%~83%,产能过剩程度已经相当危险。
汽车产品在过去百年间的变化甚微,但在近年终于进入剧烈变革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让新一代汽车产品升级为一种完全不同的移动出行设备,这就要求汽车生产厂商具备新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组织架构等。伴随产品逻辑更迭,一些不适合这一阶段的部门职位面临暂时被淘汰。
当然,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市场疲软造成的财务压力。2019年上半年,国内17家主流主机厂中只有3家的利润同比增长为正。
多重原因造成了今年汽车工业集中裁员,若从财务压力上来看,未来还会有更多车企选择裁撤暂时冗余的岗位,提高效率。
身处剧变之中,一成不变才显得异类。
蔚来北美公司新任负责人Ganesh V.Iyer近期来华交流时,对于裁员问题,他举例说道,“放眼全球,很多公司都有优化的举动,包括华为刚刚关闭了美国办公室,不是因为华为没有钱或者资源有限,而是因为市场环境变了,或者策略有所调整,华为认为美国办公室现阶段并不是必要的。思科前段时间刚刚裁掉500名员工,思科没有任何的财务压力,而是基于他们目前的产品战略或者是市场定位,才会去做这样的决策。”
从更多角度看待车企裁员后的走势,我们会发现,仅以企业内部的裁员动作来判断该公司、该行业步入迟暮,也是过于片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