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临港工业园区的原泸州化工厂,是一家研制烈性炸药,击毁苏军主战坦克的庞大兵工厂。
泸州,别称酒城、江城,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是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地处长江和沱江交汇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叠合部。
龙马潭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地貌为丘陵区。龙马潭区是泸州的商贸、物流、经济、客运中心,是泸州经济商贸发达区,泸州主城三区之一。
泸州化工厂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军工代号“255厂”。
工厂前身是1933年创建于河南巩县的国民党第二十三兵工厂,1938年迁建四川泸州。
1963年, 第五机械工业部为了供应核工业部和兵器工业自身需要,决定新建高能炸药中型生产厂,由五机部等单位在四川等地选址。
专家最后认为:泸州高坝既靠山隐蔽,也距当时泸州唯一一家军工企业泸州化工厂(代号255厂)又不太远。于是在八个预选厂址中确定此地为厂址,定名“555工厂”,后于1965年并入255厂成为555车间。
1966年10月,255厂开始试制烈性炸药。首先投料的是高能炸药生产的原料,后来研制2号、3号、4号炸药。
1969年处,中苏爆发珍宝岛战斗。面对苏军出动的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我军装备的75毫米无后坐力炮、85毫米加农炮和56式火箭筒等主要反坦克武器无法击穿T-62坦克的正面装甲。
接到上级的命令后,255厂紧急试制4号高爆炸药,用于40毫米火箭弹战斗部装药。最后,成功击毁 T-62坦克,立下赫赫战功。
2001年,255厂进行股份制改造 更名为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所属国家重点保军企业。
2018年10月11日,公司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如今,泸州的部分兵工厂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工业遗址该何去何从?
根据《泸州市茜草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2015-2030)》,划定了约10公顷的工业遗产保护区,计划将部分三线工业遗址进行保护利用。(照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