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大》:当小男孩一夜长大,会发生什么?

2019-09-29     射手座恶魔

说到汤姆汉克斯,我们一定不会陌生。

16年的《萨利机长》,00年的《荒岛余生》,95年上映的《阿甘正传》,94年的《费城故事》......他的作品感动了无数观众,用其精湛的演技,生动的诠释了一部有一部电影的经典魅力,从演员这一点上,可以说,汤姆汉克斯,是非常优秀的。



他演过的电影在我看来个人风格并非异常出色,但总能让人过目难忘,像是我在前面作品中提到的几位角色:患有先天疾病的阿甘,拯救乘客的萨利机长等等,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汉克斯的演绎让这些角色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表现出属于角色本身的独特性格,而非属于汉克斯的个人魅力。

这是我很喜欢汤姆汉克斯的一点。

他演的是角色,而不是自己。

所以在观看很多汤姆汉克斯参演或主演的作品时,你很难意识到汉克斯的存在,而会完全沉浸于故事当中,一来是因为汉克斯演的精彩,二来他很喜欢去演一些边缘角色。

像是在电影《绿里奇迹》中,一个奇幻的电影外壳包裹着一个温暖动人的情感故事,汉克斯演绎的主角狱长保罗并没有自恃清高,而是借用自己“中间人”的角色设定,在为被冤枉的囚犯约翰·科菲因犯下的罪行寻找真相,为其在虚假和真相之间寻求一条出路。



在这个过程中,保罗始终是作为一个陈述者存在的,相比于性格剑拔弩张的其他角色,保罗的定位是模糊的,但正因为这种模糊使得他能够以全知的视角看待整件事情。

成为一个陈述者,参与但不干涉,是汤姆汉克斯最为迷人的一点,他所参与过的作品特色十足,这些电影喜欢讲述人,谈论人性,渲染情感,强调角色的功能性,汉克斯也把这些要点表达的很好,他所演绎的电影中最多的,也是此类作品。

在1988年上映的老派奇幻喜剧电影《长大》,是汤姆汉克斯早期作品中质量相对比较优秀的的作品,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汉克斯的演技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1

讲到《长大》这部电影,我们尽量少谈它的喜剧内核,少评论电影的口碑票房,尽可能的从电影的形式出发,去解剖这部电影,因为相对于喜剧的悲剧内核的俗套设定,我更喜欢电影背后的一些东西。

电影讲了什么呢?

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年长的女孩,却迟迟得不到关注,于是他向一个许愿机许愿,嘭,奇迹发生了,他收到了一张“许愿被批准”的卡片,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愿望实现了,后来,长大后的男孩经历了一连串有趣的事情,同时,他也在这些经历中学到了一些东西......



看, 很简单的故事,巧妙就巧妙在电影的设定上,“少年”变“大人”的设定放在如今显然并不是什么新鲜题材,但是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显然就比较新颖了。

但电影设定并非万能的。

04年美国还出了一部电影,《女孩梦三十》,讲的是一个十三岁女孩突然长大变成女人的故事,换汤不换药,评价不高,基本没有新意可言。



再者,电影的设定固然有趣,但是倘若没有一个好的故事和精湛的技巧,也是没用的。

而关于电影的形式这方面,电影确实做得不错,经典喜剧电影如果有意强化形式感,塑造切实有效的故事结构和匹配主流的价值观,很容易就会在一众作品中脱颖而出,汤姆汉克斯早期拍了很多喜剧电影,但在口碑上都难以获得突破,个人戏路也相对狭窄,《长大》这部电影虽然谈不上转折性的作品,但至少对他在后来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因为《长大》并不是一部只有简单故事的喜剧电影,至少在某些方面,它所具有的“特质”在汉克斯后来很多影片中也有出现。

比如,电影里经典的环状结构。

《长大》一片在开头抛出了一个游戏性的问题:溶掉邪恶巫师,你需要什么?

片中的主角乔什因为母亲的喊叫而犹豫,错失了溶掉巫师的机会,被冰封数百万年,GAME OVER。



后来,快到电影结尾,经历了成人生活后的乔什重新打开电影,再次来到了邪恶巫师的洞穴,用电热棒溶掉了邪恶巫师,完成了对开头问题的一个回答。

两次对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代表了一场冒险的结束,同时也隐喻着奇异人生的结束,最终乔什再次许愿,回归男孩身份,也恰恰呼应了冒险的过程。



《阿甘正传》里的羽毛开场和落幕,同样也是如此。

其次,就是对错位生活的展现。

十二岁男孩的“突然长大”,是对于成人世界一些特权的渴望造就的,当他为了这些渴望试图离开自己的生活的同时,也是逃避当下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而新筑就的成人世界,实际上就是一场关于角色自己的梦境,以此来完成逃离旧世界的目的——这一点在电影《白日梦想家》中有过展现,年轻的员工经常做白日梦,来满足自己一些很难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他渴望这些,于是我们满足了他,同时也依靠角色本身灵魂与肉体年龄上的矛盾为观众提供笑点。

但另一方面,梦有好有坏,一个好梦可以满足角色各种渴望,而坏的梦自然就不会留下好印象。



比如《荒岛余生》,一个由错位生活引发的生存故事,和《长大》相比,只不过后者是美梦,前者是噩梦而已,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无论是什么样的遭遇,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结果,梦境都会有所展示,而不需要我们亲力亲为,电影媒介的魅力也在于此。

除了错位生活和环状结构以外,《长大》给我感触最大的,即在于本片的核心主题:成长。

2

就像拍电影离不开摄像机一样,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成长二字。

《星际穿越》的“情感成长”,《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精神成长”,以及这部片子里的“突然成长”,是成长的几种表现形式,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我们始终是在成长中的。

成长不仅是一种物质或精神的攀升,有时候也可以代表客体上的一种变化,它所表达的是客体的内在或外在一些不易被发现和注意的地方,但这些细节通常会影响我们之后处理事情的态度。



比如,在《成长》中,男孩的成长是一瞬间完成的,但是相对于身体上的变化,在情感上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内外成长阶段的差异性让成年的乔什在死气沉沉的成人世界里展现出别致的生命力,这也是后来他在玩具公司得到重用的原因——只有孩子最懂孩子想要什么,错位性的判断让玩具公司失去活力,业绩一降再降。

而女主角苏珊的成长,却可以当做一个逆成长的过程来看待,从成人视角过渡到孩子视角的成长,是苏珊与乔什爱情的起点,精神性的逆成长是本片的一个关键点,如果男孩的成长代表了必然的生活历程的话,那么苏珊的逆成长则是对成长的一种回溯。

这个过程,可以有,但不要当真。

逆成长纵然让人留恋,但它始终不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而不是现实里,关于成长的“顺逆”过程,电影表现的很是工整,最终两种成长都要回归正常,男人回归男孩,女孩回归女人,而之前那段突然的成长,显然是违背了规则的,在没有经历成长这一过程的而完成的成长,本身就是具有瑕疵的。



短暂的成长经历并不会对我们人生有太大的影响,我们最终也无法逃避成长的漫长历程,也因此,最终女主角拒绝了乔什希望他许愿变回女孩的请求,也恰恰证明了成长不可逆这一点。

最终,尘埃落定。

3

成长、环状结构、喜剧、青少年类型,一同造就了《长大》这部风格独特的片子,放在如今,他其实并没有那么优秀,既没有丰厚的内核,也有丰满的故事,有的只是一个明细的形式和有趣的设定。



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较高的完成度证明了电影本身的价值,我们始终无法避开电影的枝节直接评价故事的主干,电影是集体的艺术,在这里,故事只是占了一部分而已,汤姆汉克斯也是其中的一个演员,只不过,这场戏里,他是主角,这个电影里,故事还是核心,号称“第七艺术”的电影推行至今,形式近乎固定,新意难以造就,拼的还是基本功。

最终电影讲的,仍旧是故事,比的,仍是演技,所以,故事不好,人物不立,电影也就塌了,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逃脱这个法则,汤姆汉克斯凭借着数十年的沉浸式演绎,赢来了2020年的金球奖的终身成就奖,实至名归。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wXYfW0BMH2_cNUgiH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