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问题之听谁的

2019-09-14     法图曼

我们曾经如此渴望自己能做选择,但一旦做了妈妈,我们恨不得替孩子做所有的选择。那个走路还摇摇晃晃的小不点儿,突然间扭过脸,把你精心制作的、自认为营养最均衡的饭菜打翻,一口都不吃;寒冷的冬天,你的小公主偏偏要穿那件吊带公主裙,而这件公主裙已经穿了两个星期还没洗过;周围那么多好孩子,你的孩子偏要和差生做朋友……到底该听我的还是听他的?一定都不是,正是那些个超乎你思维习惯之外的新选择,教会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有能力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无数个岔路口。

1.家长和孩子之间,谁输谁赢

听我的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往往可以通过哄骗或者恐吓搞定孩子,因为有等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依恋父母,怕爸爸妈妈生气,取悦父母是他们的生存

本能;但是也有的孩子个性强,别的不会,至少会使劲儿地哭,比如在公共场所躺在地上哭,越哭家长越着急,也就越想速战速决,最后可能就是打一顿。

等孩子慢慢长大,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搞定孩子变得越来越难。本来这年龄的孩子就容易叛逆,不让做非要做,控制、威胁只会让孩子越来越逆反。有的孩子会做出极端的行为,比如离家出走,也有的孩子只是表面敷衍背地里什么都做。在我的青春期家长班里,有一个活动是请家长回忆自己青春期时的秘密,这下子可热闹了:有人在父母眼里一直是乖孩子,但能够长达一个学期隐瞒父母,利用上课外班的时间去别的地方玩;有的旷课逃学不止一次;还有的在大学时抽烟一整年…这些事情父母完全都不知道。

无论孩子屈服于我们还是表面上敷衍我们,家长的心里都不好受,毕竟在一个家庭里,父母赢了其实就意味着孩子输了。这往往会让我们陷入深深的自责,因为我们并不想让孩子输。

听孩子的

害怕冲突的家长往往会选择妥协,比如不刷牙就不刷吧,今天不想去幼儿园就不去了。即便是非常强势的家长,在很多时候也不得不选择妥协,因为孩子的精力比我们还是大多了,孩子在地上哭上半个钟头,家长的脸都不知往哪几放,妥协是最快的结束尴尬的办法。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可能已经比家长高半头了,无论体力还是精力,家长已经不是对手。孩子有时会用极端行为威胁我们,比如你要是不让我上网我就去网吧,晚上不回家;你要是非逼着我写作业,我就退学。

面对这样的困境,孩子油盐不进,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妥协。妥协对很多家长来说意味着自己输了,我们担心自己不再有威信,担心自己对孩子过于溺爱,担心孩子误入歧途,我们也会因为失败而对自己失望。

神奇问题

我如何搞定他vs我如何帮助他

那么到底应该听家长的还是听孩子的?大部分时候都不是。不是非黑即白,黑白之间是彩虹,是第3个选择、第4个选择、第5个选择,是很多个黑白之间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是专注于长期目标的。但为什么很多人看不到黑白之外的选择呢?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问错问题了。

x我如何搞定他?

√我如何帮助他?

“我如何搞定他”是一个错误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无非是控制、威胁、哄骗、唠叨,实在搞不定就只有妥协。它把我们引向非黑即白的困境。

现在换个问题问自己:“我如何帮助他?”效果如何?很多妈妈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她们发现自己的焦虑指数下降,一下子从对立面站到了孩子的身边,继而脑洞大开,各种方法呼呼呼地往外冒。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继续问3个问题。

案例:孩子不愿意刷牙

第一步我如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找到孩子的需求这件事的背后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他的需求是什么?他如果拒绝告诉我他的想法,我是否要反思我们之间的连接有问题?

是不是因为牙膏的味道不太好?

是不是因为我帮他刷牙的时候让他很不舒服?

是不是从一个活动切换到另一个活动需要时间?

第二步我如何帮助他培养能力?找到长期目标

孩子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来的,比如时间管理、平衡学习与娱乐、自控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合作等。大人尚且需要用一生来学习,所以,如果孩子用一年、两年乃至整个学生生涯来习得这些能力也是非常值得的。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会让我们眼界开阔,不再急功近利。

刷牙涉及的能力有很多,例如:

动作精细。

从一个活动切换到另一个活动。

表达自己(可能牙膏太辣,可能妈妈弄疼了我,但我说不出来)

第三步我们如何一起找到更好的办法?—起做出新的选择,既然是以帮助对方为目的,那我们就会知道这不是一个一厢情愿的事情,只有孩子选择的答案才更容易做到。

方法

看刷牙动画片。(好玩儿永远是孩子的重要需求)

去牙科医生那里,让医生教他刷牙。(刷牙这项技能,妈妈不一定是专家哦)

把刷牙步骤分解成很小的步骤,容易的步骤让孩子操作,困难的步骤妈妈操作。(分解小步骤让孩子更容易成功)

提醒孩子刷牙的时候可以事先提醒,上个闹钟,然后让闹钟代替妈妈的命令和吼叫。(非语言往往比语言有效)

当孩子成功地完成刷牙,大大地鼓励他,当他遇到困难,仍然鼓励他的微小进步。(专注于长期目标哦)

当某一天晚上孩子抗拒刷牙,在正准备进入备战状态的时候,可以问一下自己:我是想搞定他?还是想帮助他?(时刻用神奇问题提醒自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q4tNm0BJleJMoPM2U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