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上海宇宙中心的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

2019-05-31   地产上海

《北京折叠》曾经把帝都分成虚拟的三重世界,在未来的北京,空间被分成三层,被三个不同的阶层占据着,昼夜之间三个空间交替折叠。


如今,生活在北京的“国贸人”“回龙观人”和生活在上海的“静安人”、“莘庄人”、“松江人”,分别对应了不同的等级。人们在日常印象里便将他们区别开,似乎“上只角”鎏金遍地,欢歌四起,只有最上等的居民,才配日日享用这国内独一份的荣耀和辉煌。


1.

然而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正在发生在当下这座著名的“魔都”上海。

上海的魔性在于它是立体的,哪怕是最繁华的一角也隐藏着上中下各个阶层。宇宙中心南京西路,被认定高尚街区、黑金地段、城市核心的南京西路板块,这里到底还有多少人钻在亭子间,住在石库门,用着公用厕所,连洗刷做饭都要几家几户挤在一起。

行走在这些破旧的弄堂里,似乎一夜穿越回八十年代,这样“尴尬”的情景。似乎与南京西路响亮的名声颇有些冲突,但真正存在于市井小民间的生活。


“张园”社区要拆迁了。有机会在里面游历的人都知道,这块地界有多么“金贵”。

北接上海老牌商业步行街吴江路,一步之摇就是南京西路“梅泰恒”,东接石门一路的兴业太古汇,西临茂名北路,周围是网红潮店酒吧的聚集地幸福里。


张园社区里的保护建筑“张园99”已经被改造成外国人欢聚的夜场。



如果你晚九点和朋友去那里喝酒,会发现整个院落里已听不见中文,人们用英文把露天酒吧填满,这片隐蔽的小洋国过于喧闹,反衬出周边破败房屋的落寞和沉寂。


外部已经被静安区政府定期的修葺和更新,变得饶有情调,更像是电影里的海派小楼和新派石库门,只要你是游客,看着这些带有上海风味的老建筑,可以悠闲安适地品评一番。

可你要是这里的居民,穿过外面的院墙,真切地住在里面生活,又是完全另一番情景了。


裸露的自来水龙头、头顶的晾衣杆、不远处的公厕、斑驳脱落的墙皮、炸油条的早点摊贩、胡乱摆放的杂物、修锁补衣服的小铺……

穿过发黑的大门,楼道内部更是狭小拥挤到让人惊奇,从一楼爬狭窄到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的楼梯至三楼,陡峭如华山栈道般的梯子,让你怀疑这里长居几十年的老阿婆是怎么用年迈的脚步,每日上上下下在里面洗米炒菜的。

2.

现如今迎来的拆迁,30平的小房子户主可以拿到一笔“巨款”,遗憾的是当地居民是再也买不回这样黄金的地界。

陪伴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南京西路街道,终究要升级改造,迎来一批更适合此地生存的新贵们,这批老居民或将与早于他们“拆迁”的前辈们一起,到周浦、到闵行、到松江住新宅子安置房,成为一小波城里来的“暴发户”。

眼下为了拆迁补偿,不少街坊在盘算怎么弄划算。老刘心里明知自己这辈子怕是回不到南京西路了,再怎么想买,也买不起周围的品质小区。

旁边的经典茂名公寓紧挨着张园社区,且景观稀缺,2公里内无遮挡,住在这高楼的大平层,将南京西路繁华尽收眼底,是老刘心底可望不可及的一瞬。



水景著称的中凯城市之光同样高不可攀



即便是19年初的上海,被认作楼市静淡季,甚至被认为楼市已触底,南京西路的老刘们,拿着拆迁款依然心愿难圆。

但几十年的繁华在眼里,他们总归是舍不得,没想到自己临到老还是守不住这分地气,住到乡下,就剩用后几十年来慢慢适应吧。

除了张园,震兴里、兴庆里、升平街、康乐屯、汾阳坊……聚集在南京西路和延安高架间的大片红瓦居民区,在岁月的磨损中,伴随着房子主人的衰老,终将平地推翻了再起高楼,迎来它们体面的新主人。

只是这些旧城故事,再想去聊就要跑到外环外去评说了。伴随着上海新一轮的旧城改造,宇宙中心腾笼换鸟,终将迎来新的轮回。


以上正文来源城市漂流者,原创作者吐槽面条,更多请关注微信号【城市漂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