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果然都逃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宿命。
2007年,华谊出品的电影《集结号》《夜宴》纷纷过亿,王中磊、王中军兄弟已经将资本和电影成功嫁接。而那一年,于冬创立的博纳,才第一次有了估值。
2019年,华谊出品的电影经历几次撤档、改档,华谊兄弟也深陷资本的窟窿中无暇他顾。这一年,博纳成了影视行业最大赢家。
这几年,博纳给人们的印象是:盛产黑马的大户。
2016年国庆档,《湄公河行动》逆袭成最大赢家。这部电影未上映前,并不受市场期待。首映当天只有4000万,前三天票房还排在爱情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郭敬明导演的《爵迹》之后。凭借着良好的口碑,这部电影从第四天开始逆袭。10月4号开始到10月19日,实现了16日的单日票房连冠。最终取得11.88亿的票房,实现了主旋律电影的一次完美逆袭。
2017年,博纳主投的《追龙》改变世人对王晶的看法,也逆袭成档期口碑最佳影片。从票房上讲,《追龙》并非是档期最佳的影片,但从口碑上讲,无疑是当时最高之作。《追龙》上映后,人们发出惊叹:《追龙》绝对是王晶近十年来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好看到都不敢相信这是王晶拍的。在开局一般的情况下,10月7日单日票房首度超越《英伦对决》,评分超过同档期的票房冠军《羞羞的铁拳》。
2018年,黑马《无双》再次逆袭。2018年的国庆档,《无双》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在《李茶的姑妈》、《影》口碑日渐疲软的情况下,《无双》凭借巧妙的剧情反转,在上映的第五天,逆袭成单日票房冠军,排片也逐步提高,豆瓣评分升到了8.1分。在国庆档19.08亿票房(含服务费)中,《无双》独占6.3亿,赢得档期冠军。
今年的国庆档,就不用多说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两部电影使博纳成为最大的赢家。
博纳的官方网站是这样介绍其近几年获得的成就的:“近年来,公司出品发行了《红海行动》、《智取威虎山》、《一代宗师》、《龙门飞甲》、《桃姐》、《激战》、《扫毒》、《澳门风云》系列、《窃听风云》系列、《十月围城》、《烈日灼心》、《湄公河行动》、《追龙》、《建军大业》、《无双》等多种类型影片,先后在中外各大电影节收获了超过400个重要奖项,获奖数量在中国民营电影公司中始终位居第一。”
这些影片都是博纳这些年来出品的代表作,口碑和票房均不错。根据其官网数据显示,2018年,博纳影业出品发行的国产影片和协助推广的进口影片共计14部,共实现票房近55亿元。在全年票房中5部过亿,1部票房超过10亿,1部票房超过30亿。
而2019年,在《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票房仍旧在上升的情况下,博纳主投电影的累计票房已经超95亿(下表中未统计票房不过亿的影片),是2016年票房成绩的近4倍。这还是在《窃听风云3》《叶问4》两部电影还未上映情况下的成绩。如不出意外,2019年,博纳主投电影的累计票房收入铁定超过100亿。
数据统计截止10月28日
人们总说,这两年,博纳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可博纳,也是从“水生火热”中走过来的。于冬曾说,以前每天开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钱、还钱、借贷”。没钱,是伴随博纳多年的问题。坊间曾传言说:于冬早期做过“空手套白狼”的生意。他的房子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抵押贷款,买房、还贷、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为博纳输血。
在“主旋律商业大片”、“黑马大户”成为博纳的关键词之前,经常与博纳一起出现的词是“烂片”。《江山美人》《大笑江湖》《快乐到家》,这些豆瓣评分五分下的作品,也都是博纳出品的。在华谊飞速发展的那几年,博纳一度与“烂片”形影不离。那时的博纳,处在找钱、还钱、借贷、拍烂片的恶性循环中。
然而,从《智取威虎山》之后,博纳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首先,在内容上,选自现实题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回顾博纳主投的几部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双丰收的电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无一不是取材于真实事件。这些事件本身就有很大的热度,很多观众原本就对事件感兴趣。而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既还原了事件的细节,更展示了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比如《烈火英雄》,虽然从艺术的角度讲,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但这部电影让观众对消防员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能理解和体谅消防员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这便是其口碑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第二,以商业片的形式去包装现实题材。
纵观博纳主投的这些主旋律电影,不难发现其组合是“香港创作团队+演技派演员”。这其中的功勋人士应该是林超贤、徐克、刘伟强、麦兆辉、庄文强等人,熟谙商业片拍摄的好导演,加上张涵予、张译、黄景瑜等演技在线的实力派演员,成功保证了电影的口碑。这也避免了观众对以往传统“主旋律”的排斥,更能让观众接受。
以上可以看出,“博纳式突围方法论”可以归结为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这个结论很多人都懂,但在具体的把握上却很少有电影公司像博纳一样有底气。如今,很多影视公司都在“搏运气”,博纳却用近几年高产的主旋律电影证明其已经找到了成功的规律。在探索的过程中,博纳也具备倾其所有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在《红海行动》项目启动式,于冬最初的想法是,“制片成本2亿不够,3亿总够了吧”。而到了影片开拍前,预算已经超过3亿元。面对远超预算的成本,不是每个公司都有勇气继续的。
这几年的成功,也进一步坚定了博纳的“方法论”,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是大部分影视公司所缺乏的。
有人说,是北上的香港导演造就了博纳的成功,也有人说是特殊的时代背景成就了今天的博纳,这就如同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那般难以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什么时代,好电影永远不缺市场。博纳的突围之路,已经很明确告诉行业人士:解困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是尽快寻找到一条“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的路。
想要了解更多电影方面资讯详情,搜索作者微信公众号“艾维电影”或者微信号film186”!精彩内容与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