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界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简称为“ 期待效应 ”。简单的说,我们会被外界的期待激励成为被期待的样子,或者说我们会顺应外界期待成为它想要的样子。比如这样的一个实验:在一个学校里随意找出一部分学生,告诉老师这些学生的IQ超出学校其他学生,是一群高智商的孩子。那么几年以后我们会发现,这一部分孩子各个方面真的就比其他的孩子优秀。可是他们的IQ真的优于其他学生吗?其实并没有,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实验。
家庭里的期待效应
我们也会发现,在家庭中很多孩子最终也会朝着父母期待的样子成长。比如妈妈觉得孩子在嗅觉上很灵敏,那么孩子未来嗅觉就真的灵敏过其他人; 爸爸妈妈觉得孩子的智商高,学习一定会很好,那么后期孩子的学习真的就会很好。家长觉得孩子拖拉,无规则性,那么可能孩子以后就呈现出这种状态。从某一个层面来讲期待效应一部分来源于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所散发的磁场对于孩子们会有不同程度的激励和强化。消极的心理暗示同样会给孩子们造成负面低沉的影响。在孩子的心理发育成长期,家人和周围的他人给予的期待效应对孩子的影响会很大。在孩子们还没有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更多的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侵入。
成年后如何面对期待效应
当一个人成年后,开始有了独立个体的自我意识的时候,也就开始对于外在的期待,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们有的可以摆脱外界的期待,清晰自己的目的。而有的已经被内在渴望被肯定的能量牵绊无法摆脱外界的期待。比如仍然活在爸爸妈妈期待他成为的模式里,活在领导期待他成为的模式里,活在周围的关系期待他成为的模式里。即使后来有所成就,在内心深处仍然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这份失落甚至不知道是什么。
如果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的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外界的期待,那么在成年的岁月里,是不是该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对一下自己。问问内在的那个自己,期待的是什么?问问自己快不快乐?问问自己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问问自己如果给你一个重新活一次的机会,你还愿不愿意这样活?如果不愿意,请你去找到自己,找到那个你期待成为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
人生如梦,白驹过隙,不要让自己的人生都活在被别人安排的岁月里。静下心来,放飞自己,相信一定有一个你最爱的自己在未来的路上等待着你。给自己一个——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机会。
文/晓斐
~end~
(图片来自网络,原创者可以自行撤回或联系删除。感谢,感谢,再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