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关13家店的拉夏贝尔深陷泥沼,它能自救成功吗?

2019-10-27   品牌话题

服装市场的寒冬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前有NEW LOOK退出中国,后有forever21宣布破产。现在,拉夏贝尔以每天关店13家的速度,还上了热搜。

从风光上市到身陷亏损泥潭不到两年时间,这个被消费者称为“中国版ZARA”的拉夏贝尔,到底怎么了?

拉夏贝尔发生了什么

2014年10月9日,顶着“中国版ZARA”的光环,拉夏贝尔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正当我们以为拉夏贝尔会继续蒸蒸日上的时候,它却出现了问题。

2017年,拉夏贝尔营收曾经达到104.46亿元,位列国内营收最高的女装上市企业。两年后,拉夏贝尔半年已亏损5.65亿元。

在拉夏贝尔自身看来,主要是因为公司主动实施了战略性收缩策略,报告期内持续优化线下直营渠道,关闭直营低效、亏损零售网点以减少资源的无效投入等。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品牌盲目扩张。2011年初,拉夏贝尔仅有3个女装品牌,经急速扩张后,拉夏贝尔的子品牌数量高达近20个,涵盖了女装、男装、童装等。2017年,拉夏贝尔线下门店达到了顶峰,总共开了9448家店,几乎“通吃”全国各大商场。结果,什么都包的结果就是哪一个都没做精,专注度过于分散,运营体系很难统一起来,什么都做不好。

另外,市面上还存在着众多的洋品牌,譬如优衣库、ZARA等。女装市场的份额被其他品牌不断瓜分,也吸走了拉夏贝尔一定的消费者。

除了品牌经营政策出现差错以外,拉夏贝尔还面临着消费者已经开始逐渐不买单的问题。拿一句消费者吐槽的话来说,拉夏贝尔就是用着快时尚的质量,卖着专柜的价格。听说拉夏贝尔因为关店开始打折,营销君身边有个朋友特地去逛了一下,结果发现打折的并不多,而且部分商品的价格仍然让人觉得很不值,偌大的一个门店,闲逛的客人屈指可数。

同样有这毛病的还有ZARA,本来是快时尚品牌,结果价格却越来越偏离自身定位。所以别说“中国版ZARA”了,就连ZARA本身都不太好过。

拉夏贝尔能如何自救?

拉夏贝尔现在面临的大问题就是库存积压。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库存积压是大敌。大家还记得营销君曾给大家说过的达芙妮吗?即便达芙妮通过一系列的转型,又是品牌升级,又是关掉不必要的门店,也没有自救成功,即使到了现在,品牌经营也是一团糟。

破产的杰克沃克

眼下,拉夏贝尔正在进行大范围的甩卖,以清理长期积压的库存。在清仓大贱卖的同时,还准备出售不动产来度过难关。同时,拉夏贝尔还选择“断臂求生”,对旗下的男装子品牌杰克沃克申请破产清算。

当前,国内的服装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仍不算好。与拉夏贝尔“同病相怜”的太平鸟也是疯狂关店,楚雨荨喜欢的美特斯邦威也早已过了高光时刻,被国外快时尚品牌抢了风头。拉夏贝尔的自救方案能对下滑的业绩起到多少帮助?我们也不得而知。

而且,中国品牌都面临一个通病,那就是即便服装硬件达标,其控制成本、降低库存的能力还是低于其他国外品牌。

对于现在的拉夏贝尔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清理掉一些效益低的门店,重点发展一些有影响力,有实力的品牌,在精不在多。不少服装品牌还从探索电商平台开始下手,于电商业务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渠道也值得拉夏贝尔再探索一番。

拉夏贝尔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低,如果能尽早完成品牌的“断舍离”,进行一场品牌升级,营销君相信,它还是能“涅槃重生”,将自己从泥沼中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