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笙清;编辑:徐无鬼
在鄂西恩施土家族,一年中要过三次年,除了春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和十月初一,土家人还分别要过“六月年”和“十月年”。如果在这些年节期间造访鄂西土家族山寨,好客的土家人一定会请你吃一种土家年肉。
土家山寨
年肉也叫刀头肉或大肉,长方形,每块长约5寸,重约半斤至1斤左右。其制作过程是将肉切成长条块状,连皮带肉,肥肉多瘦肉少,用菜刀从有皮的一边中部切开,但下部的瘦肉却要紧紧相连,这种欲断不断的连肉大多在过年的时候才享用,取其谐音,就叫年肉了。
做年肉,先要拌上食盐、花椒等各种作料,与糯米一起装入蒸笼,置于加了水的大铁锅上,用大火蒸得烂熟,就可以盛入大盘中端上桌子食用了,晶莹滑软,入口即化。
土家年肉
也有用腊肉做年肉的,一般在冬至之后杀猪,切成长条,均匀抹上用花椒炒热的盐,腌制十天后用柏树枝细火烟熏烘烤至棕红色,到了过年节时配上糯米蒸熟。对于外地人来说,这种腌制过的年肉比较紧,比新鲜的年肉好吃多了,既有浓郁的腊香,又有糯米的清香味,与新鲜肉制作的年肉一样,都是土家人过年的一道主菜。
土家人性情豪爽,热情好客,用年肉来招待客人可以说是极高的礼遇,这对外地来的不爱吃肥肉的人来说,却是既头疼又必须过的一道关。试想:一般人家做肉菜,习惯将肉切得细小,只有扣肉、蒸肉的条块才稍微大些,但绝对没有土家人的年肉这样体积硕大的,而且少瘦多肥,吃起来有些腻人。可土家人却常常以能吃年肉为荣,就像当地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样:“只有吃得了年肉的,才是土家族的好儿孙。”所以,当主人礼节性地给客人碗中夹大块的年肉时,一定要心无旁骛大快朵颐,千万不要辜负了土家人的一番美意。
割年肉
至于土家人为何偏爱吃大块的年肉,当地流传好几种传说,大都与土家族人崇拜祖先有关。据说很久以前,土家族的祖先逃难来到此地,就靠着随身携带的一大块肉养生活命,从此繁衍生息开枝散叶,所以对大肉情有独钟,代代相传,相沿成习,就成了一种富有特色的土家美食菜肴,这也是土家族人不忘本的一种精神寄托。
在暖暖的土家吊脚楼里,喝着用包谷、黏米酿造的包谷酒,品尝充满土家风味的年肉,再喝上一碗用茶叶、阴米、包谷、花生米、干豆、芝麻、生姜、葱蒜等原料煮成的油茶汤,亲身体验一回土家族淳朴的乡风民俗,真是唇齿生香,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