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夜间,噩耗突然传来,中科院院士万卫星因病离世,享年62岁

2020-05-21   军情堡

原标题:20日夜间,噩耗突然传来,中科院院士万卫星因病离世,享年62岁

就在5月20日夜间,突然传来一个噩耗,我国科学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万卫星,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62岁。

万卫星,湖北天门人,生于1958年7月1日,从其出生的年代可以看出,他是新中国建立后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从小好学好学的他,即便条件艰苦也不放弃学业。在1977年,万卫星的命运迎来了转机,在第一次恢复高考时,顺利考上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万卫星与空间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1982年大学毕业后,就在中科院武汉物理所工作,历任该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在这期间万卫星展现出了在物理领域的天赋,先后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津贴。

在科研的道路上,万卫星有一个领路人即他的恩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电离层物理与电传播学家李钧,大学毕业后,万卫星报考了中科院武汉物理所的研究生,但在考试结束后,万卫星一度有点消沉,因为几道题都答错了。

就在万卫星准备放弃之际,李钧院士亲自找上门,告诉他个别题的答案虽然不正确,但推导程很独到、很有想法决定录取他,在这之后的数年时间里,万卫星一直跟随进行研究,并成为了李钧院士的得力助手。

1994年,李钧院士因为心脏病突发离世,作为弟子的万卫星接过了恩师留下的重担,开始负责学生的教学与推进科研项目。

万卫星沿着李钧的道路不断前行,通过长期的研究分析,发现证明了青藏高原地形隆起与我国电离层扰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这之后,万卫星更进一步将研发范围扩展到更广的大气层与电离层耦合的领域,最终提出了一种电离层和大气层中非太阳同步潮汐之间的耦合模型,先后在顶级刊物JGR的“电离层和高层大气”版块上发表了60多篇论文,被外界誉为“全世界最大的电离层组”。

遗憾的是天不假年,万卫星在62岁的年龄因病离世,但万卫星留下的学生与科研人员,相信也会像他一般,继承起前辈的精神,继续在科学领域探索前行,为我国科研带来更多成就和突破。

截至目前,万卫星已是2020年离世的第16位院士,在他之前,1月份,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洪德、池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守贤、李方华先后离世;2月份,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沙庆林、蒋亦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儒泳、周同惠先后离世;3月份,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李道增、卢世璧,中国科学院院士周俊先后离世;4月份,中国工程院院士郁铭芳离世;5月份,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干二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