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峨峨,生者百岁;天风浪浪,饮之太和”这是一则祝贺军人高寿的对联,感慨了军人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在战争中,有无数军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为了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国家决定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重达94吨的碑心石是采用的青岛的石料,在那个运输业并不发达的年代,它是怎么运到北京的呢?
一、 碑心之重
1945年8月15日抗战结束,这场战役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最伟大的保卫祖国的战争完美落幕。无数抗战英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造就了现如今的和平生活。为了纪念这些伟大的英雄儿女,1949年9 月30 日,决定为牺牲的战士们,修建一块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国家领袖的带领下,纪念碑的形式和内容被优秀的设计师们不断讨论,在全国最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们的努力下,从设计的240个图案中,选下了最终的图样。
1952年,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在梁思成副主席的指导下,最初碑石的选料是十分细致的,石头的样式必须送到清华大学进行测试,整个纪念碑是由一万七千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砌成的,整块碑石最为重要的还是碑心石,这要到哪里去找呢?
在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三个月的考察和多次比对后,建设者们最终选定青岛浮山花岗岩的石料。这块石料最初的重量高达300百吨,是中国建筑史上极少出现的花岗岩,纪念碑必须要用有一定的重量和高度的碑石心,用来篆刻主席的题字,只有这样的碑心石才能显示出其独特的内容。
在当时百废待兴的条件下运输这块巨型花岗岩也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在当时的建设者看来,首要的问题是,在不知道石体结构的情况下,如何完整的开采出被选中的那块重达300吨的巨型花岗石。在当时逊色的科技条件下,不伤害石体还想要完整的开采出花岗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几排钢楔子就能完成的。
施工队找来一位帮手名叫李开山,这是一位有丰富开采经验的老石工,在他的帮助下,施工队历经数月,最终用放闷炮的方法,在山上炸出了这块巨型花岗石。
二、 运输之艰
重达300吨之上的碑心石,经过两次加工后,减至102吨。当时运输业并不是很发达,所以运送如此沉重的碑心石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一共7116名工人参加了这次重要的运输,运用滚木和推土机牵引移动。从山场到市区的路仅有15公里的路程,但路途上既有高高低低的山岭和大小不一的桥梁,还有炊烟袅袅的小村庄还有车水马龙的都市街道。由于环境和地形的多样变化,再加上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工人们只能采用老方法,一步一步地将巨石运到指定地点,最终耗时30天之久。
接下来工人们打算运用铁道滚动的方式将巨石装上火车车皮,从而运送北京,但是火车限重是100吨,迫不得已对巨石进行第三次的加工,最后其重量是94吨。
历经这么久的打磨和运输,碑心石终于“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北京,由于运输物品的巨大和重要性,沿途也一直有专人照顾车辆的安全,在大家的护送和努力之下,碑心石最终在1953年10月13日安全到达了北京,历时7个半月。
通过前几次运输得到的经验,采用之前使用的老方法用钢管交替铺垫,采取了滚动运输,用了三天的时间,于10月16日最终把它运到了纪念碑的工地。自此,纪念碑开始了下一段修建之旅。
碑心石的运输花费了长达半年之久,由此可见94吨的重量在当时能够完成长途运输并非易事。这是一次可以载入历史的传奇运输过程,在当时社会并不发达的条件下,还能完成如此壮观之举,着实不易。
三、石碑之立
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工作,直到1958年4月22日,才最终落成。在1958年的5月1日隆重揭幕,石碑上刻着由主席起草、总理书写的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碑文和碑题一共用了130多两的黄金,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大约花费三亿余元,从耗时和金钱花费上便足以得知它的重要性。
人民纪念碑在天安门高高地矗立着,在它的上面还刻有八个题材和十块浮雕,每个题材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含义,意味着中国历史从此开始走向新的开端,告别了过去种种历经的磨难。浮雕上刻着170个人,意在概括出中国这100多年来,所历经的风霜雨露,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新的更美好明天的愿望。
在这些困难和挫折之下,中华儿女并没有焦虑不安和不知所措,而是静下心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全国人民的统一一心,击退了侵略者,铸就了如今的和平,意在警醒世人,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中华儿女、英雄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永远记住那些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国家建设事业上牺牲的烈士,他们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和骄傲。
历经9年,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这样一块完整美丽却又富含深意的英雄纪念碑,在此期间里,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绞尽脑汁,默默的为这块碑石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是中国最可爱的人!在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的英雄石碑,象征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靠在一起。
吴良镛院士对这块碑石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难得的精品。细细品味,气壮山河的时代巨浪,都凝聚在史诗般的建筑里,气象万千,今日思之仍激动不已”。在这个和平的时代里,那些替我们负重前行,以及为我们和平而牺牲的人,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