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旅行或生活,许多时候记忆都被存进食物里,时常因为一道菜而想起一个人、一件事、一抹画面;身为旅人,喜欢在旅行中走进居民日常,钻入巷弄寻觅当地好滋味,《左京都男子休日》所说“你的生活是我远道而来的风景”大概便是如此。
日本北东北,包含青森县、岩手县、秋田县与北海道遥遥相望,是日本本州岛岛上最北边的地带,虽地处偏远,却因着四季分明的自然美景、夏日祭典以及优质食材烹饪出的美味,让这个曾经鲜为旅客所知的地方,近年逐渐受到人们喜爱。
然而,沉浸于美食时,却意外发现每道料理都有着一段故事及一位说故事的人,东北居民对于自身文化的呵护之心,也在饮食上崭露无遗。当年轻人口逐渐外移、观光客蜂拥而入,有不少人正背负着传承的使命,发展观光的同时也努力向下扎根,用不同的方式让好味道永留。
一肩扛起苹果园
弘前苹果酒工坊Kimori
青森拥有全日本56%的苹果产量,其中又以弘前市位居全县之冠。无论是路上顶着苹果的红色邮筒、超商里琳琅满目的苹果饮料、伴手礼店种类丰富的周边商品,还有弘前市观光局制作的《50间弘前苹果派导览手册》等,都让人看到弘前被称作“苹果乡”可不是浪得虚名。
走进苹果公园,便可轻易发现一栋亮眼的白色三角木屋座落于1千多棵苹果树林中,这正是Kimori苹果酒酿造工厂。老板高桥哲史出身于苹果农家,年轻时一心只想到外地打拼,一直到母亲生病后,才决定放下东京的工作,回头扛起家族的果园。
虽然青森盛产苹果,但许多果园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危机,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渐渐荒废而消逝。因此高桥在2014年5月召集了当地的农民,成立品牌“Kimori”,“Ki”指树木;“mori”代表守护,希望能借此守住家园。现今,Kimori不仅每年产出2万瓶苹果酒外销各地,占地5公顷的苹果公园也积极发展体验观光,每年8到11月开放采果,冬天还提供雪橇、雪中行走等活动。
除此之外,玩乐一整天后,当地人更推荐入住南田温泉旅馆,洗一场独一无二的“苹果浴”!一年365天,南田温泉的大浴场都有新鲜红苹果漂在水上,住客一边享受美肌汤,还能闻到沁人的苹果香气;在秋天时更会将苹果引入菜肴,透过厨师的创意与手艺,品尝到饭店独创的苹果料理。
弘前苹果工坊Kimori
官网:http://kimori-cidre.com/
来自婆婆妈妈的家常菜
津轻之里传承料理
从弘前市石川车站步行5分钟,由当地婆婆们组成的津轻之里(津軽あかつきの会),给了旅人一个能走进住家、吃顿家常菜的机会。 午餐时间来到工藤太太家,尚未进门,扑鼻而来的饭香味已让人食欲大开。“嗨!欢迎欢迎!穿拖鞋哦!”婆婆招呼着初次见面的客人,零距离的亲切与热情,有种拜访邻居的错觉,特别温暖。
餐桌上的佳肴,出自于30位津轻之里的婆婆们之手,会长工藤良子今年76岁,她开放自己家的客厅与厨房,让外来客能一尝地道津轻乡土料理,同时也借着每张订单的机会,号召镇上的年轻人进厨房,跟着长辈学习烹饪津轻菜、了解作物、制作腌渍物等,屋子里每位妇女都以义工身份帮忙,无私奉献自己的时间与累积一辈子的智慧,只为让传统手艺不失传。
为了让家人吃得健康,不使用过多加工调味料,就连味噌也是利用苹果带出甜味;而平凡的山菜,在她们手上便有了新生命,水煮、凉拌或磨成泥,在在显示出对于食物的珍惜;最具特色的各类腌渍品,像是蕨类、芦笋、苹果等,更是珍贵的祖传味道。
工藤太太的家常菜没有菜单,唯有坐上餐桌才能揭开惊喜,但可保证的是,一顿1,500日圆的餐食,吃进肚的除了是当季、当地限定的菜色,更有着妇女们满满的用心与爱。
津軽あかつきの会
电话:+81 172-49-7002 需事先电话预约(日文)
交通:搭乘弘南铁道在石川车站下车,步行5分钟抵达工藤婆婆家
藏在横丁里的私房酒吧
洋酒吃茶プリンス
下班后拖着疲惫身心,走到居酒屋喝杯啤酒、吃点烧烤,是许多日本人生活中的小确幸,漫步热闹的屋台村弥勒横丁,彷佛走进电影《深夜食堂》场景中,让人也忍不住走进去掺一脚。
而在不远处的连锁街上,有着一间鲜少观光客造访的老字号酒吧“洋酒吃茶プリンス”。自1957年开业至今已有60年历史,佐佐木先生是第二代老板,鲜红的衬衫、笔直的西装裤与经典的复古油头是他的正字记号,而店内的装潢似乎也与这身造型相呼应,在暗色调的空间里,点缀着绿、黄、红色的造型灯饰及串串鲜艳假花,墙面上泛黄的海报更显示出岁月痕迹,彷若置身50年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头顶上满满的“名片海”,老板说,曾有客人突发奇想把自己的名片钉在天花板上,从此之后便成了许多人到此一游的记号。
除了店内风格独特外,老板在调酒上也有自已的一套创意,像是为了庆祝八户的“三社大祭”被列入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便以祭典当中的重头戏“山车”为发想,利用与日文“神社”发音相同的“琴酒”为基底,设计一款名叫加油神社(ジンジャーエール)的调酒,并加入代表八户海的蓝、海岸岩石的绿与花朵的红,成为店内的人气商品。
且价格与店内所有的调酒相同,一杯仅卖500日圆。不过为了让这祭典能有足够经费年年举办下去,每卖出一杯“加油神社”,老板就会捐100日圆给主办单位,用以支持八户市最盛大的夏日庆典。
洋酒吃茶プリンス
交通:在JR八户站下车后,步行15分钟抵达
日本仅存的又鬼文化
来碗野味熊肉锅
又鬼(マタギ),是日本东北一带传统冬季猎人的称呼,秋田县阿仁则是又鬼的家乡,远离尘嚣的边陲地带,使之仍保有原始自然景观,更继承着从中古世纪开始的狩猎文化。 拿着又鬼山刀,披着熊皮,70岁的铃木爷爷走在偌大的毛榉森林里,就像是在自家花园里那样自在。他是家族第9代又鬼,从15岁开始打猎至今,已与这片森林认识一辈子了。“这就是熊咬过的痕迹”,“那种植物是熊最爱吃的点心”他介绍着山里的一草一木,也在无形中流露出对山的了解与爱。
又鬼虽说是猎人,却是与山生活在一起的民族,他们信仰山神,尊敬大自然,认为打猎不是为己利,而是享受山的赏赐。因此恪守严格规范,打猎前后需要进神社膜拜,猎物也必须充公。忆起儿时,铃木爷爷说,以前村里的人到了打猎季节,便会成群结队上山,一待就是数十天,打了猎物、带回村庄,再由全村人民共享野味。
随着时代演进,又鬼文化已式微,现今专业猎人仅剩35位,除了每年11月至2月,在政府核准之下能进山打猎外,其余时间过着一般的农村生活。即便如此,在阿仁的又鬼资料馆,铃木爷爷依然努力地保存这项传统,例如开放游客预约体验又鬼打猎路线、在山里野炊、享用熊肉锅等;也教导年轻人狩猎技巧以及野外生存技能,而今年已经有2位大学毕业生愿意投身这项行业,让他备感欣慰。
铃木说:“人本来就是狩猎民族,只是现在已经忘记这项技能了。”或许他所说的遗忘,不只是打猎技巧,更忘了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一碗熊肉锅,代表的不仅仅是东北乡土野味,更乘载着又鬼文化的态度与信念,教导人们回头检视与动物、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碗汤、一道菜、一杯酒,这些看似简单平凡的东北饮食,却有如一本厚厚的书,细细咀嚼其中的美味与故事,让人不但吃进胃里,更暖在心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