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可能没有预料到蔚来今天的路会这么难走。8月22日,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发内部信,宣布公司将在9月进行裁员,预计将减少1200个工作岗位,调整后公司的人员规模约保持在7500人左右。对外界来说,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此前已经有多家媒体报道过蔚来可能裁员的消息,李斌的内部信,只不过是坐实外界的猜测而已。
如今的重重困难,可能超出了李斌最初的想象
从2018年赢得交付一万台的赌约之后,蔚来的风光戛然而止。2019年1-7月,蔚来共交付新车9044辆,看起来再次“破万”不成问题,但离4万台的全年目标相差甚远。原地踏步等于退步。2019年第一季度,蔚来的总收入为16.312亿元,相比上季度减少54.6%;净亏损为26.236亿元,同比增长71.4%。
相比2018年第四季度7980台的交付量,2019年第一季度ES8交付量仅为3989台,交付量下跌明显以及近三年累计亏损超过200亿元,让资本市场逐渐对蔚来失去了耐心。蔚来的股价从11块多美元一路下跌,最大跌幅超过了74%,市值也从巅峰时的100亿美元下滑至如今的31.73亿美元左右。
赴美上市的高光之后,蔚来逐渐走入低谷
如果说裁员是为了生存,那么创始团队高管接连的离职,或许能说明蔚来管理层已经产生了分歧。8月14日,一封李斌写给蔚来内部的邮件显示,蔚来的联合创始人郑显聪将从蔚来“退休”,但将继续担任李斌的个人顾问。实际上,“退休”不过是离职的高级说法,顾问也不过是个虚职。有消息称,郑显聪有意创建一家豪华电动汽车公司。如果不是经营理念产生分歧,实在想不出郑显聪出走再创业的理由。
再往前,早在6月底,就有媒体报道称蔚来软件副总裁庄莉已经离职。庄莉2016年七月加入蔚来,担任蔚来软件发展(中国)副总裁,负责蔚来中国软件开发工作,包括北京的车联网、TSP、上海与整车相关的中控等业务。对于庄莉的离职,蔚来总裁秦力洪称“庄莉博士因为个人原因离职”,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辞。
加入蔚来之前,郑显聪已经是汽车行业“老江湖”
从获得马化腾、雷军等明星投资人青睐,到赴美上市,蔚来一直都在为钱发愁,而对投资者而言,蔚来就像一个无底洞,深不见底,让人心里没底。有媒体报道称,因为李斌之前对市场和公司前景过于乐观,且在花钱和扩张方面缺乏节制,导致蔚来汽车资金链非常紧张,目前融资困难。如果蔚来无法继续融资,恐怕会变成汽车行业的摩拜单车。
互联网出身的李斌对汽车行业了解其实并不够深入,造车本身就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大到三电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小到油漆、轮胎、空调、座椅等,每一个零部件后面都牵扯到一条庞大的供应链,其中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这也是为什么造车新势力中“PPT造车”层出不穷的原因。
猛烈撞击后安全气囊未弹出,让ES8的安全性饱受质疑
比起特斯拉,蔚来要着急的多。特斯拉从成立到量产第一款车型用了8年时间,而李斌领导下的蔚来仅仅用了3年多,就开始量产并交付ES8。现在看来,或许并不是蔚来“天赋异禀”,而是为了满足投资人的期望赶鸭子上架,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ES8交付用户之后故障率高到“令人发指”,甚至还出现过高速上失去动力的危险情形。资本不具备专业性,大量创业者是在满足投资人的投资逻辑,而不是在满足商业本质的基础上创业。“小黄车”破产最多欠用户199元押金,蔚来呢?
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马斯克不远万里赶到北京,为特斯拉宣传。后来许多互联网大佬都成为了特斯拉的用户,李斌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想要造车的。不可否认,李斌是一名资本运作的高手,能让“站上风口的猪”飞的更高更远,但恰恰是这种能力,拖累了蔚来的发展。不同于互联网求快求新,造车必须潜心研发,无法在技术上沉淀的汽车企业,“江湖地位”就无法获得上升。
蔚来的步子不仅迈的大,还走得快
不断的自燃事故、频发的故障、高管接连离职以及箭在弦上的裁员风波,蔚来在一个又一个火坑里面跳来跳去,李斌也显得焦头烂额。如果说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的“资格赛”,那么2019年就已然来到了“淘汰赛”。造车新势力中实力最为雄厚的蔚来如今也开始面临资金问题,诸如小鹏、威马等实力稍弱的品牌情况应该更加不容乐观,更不用说还没有到达量产阶段的爱驰、理想智造等品牌。
汽车制造行业的门槛非常高,这对创业公司来说并不友好,造车的复杂程度不是挖几个工程师或者高管就能解决的。不管造车新势力在公开场合如何宣称自己“过得很好”,都难以掩盖背后的焦虑。随着国家对纯电动汽车补贴的取消以及特斯拉即将到来的国产,造车新势力“突围”的机会越来越少,最后能活下来几家?答案或许不用等太久。
ES8因为电池问题自燃,蔚来似乎该降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