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圆吉他弹唱第一人 很想一个人开车周游世界

2019-07-21     北京广播电视报社




掌声响起来

成方圆 - 成方圆作品集


上世纪70年代初后期,17岁的成方圆考入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二胡,毕业后在中央乐团任演奏员。上世纪80年代初,内地流行乐坛正处在萌芽状态,凭借着对音乐和歌唱的热爱,成方圆步入歌坛。在那个流行歌曲倍受争议的年代,放弃二胡演奏“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而改行唱靡靡之音,无疑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在那个吉他弹唱被误解成“流氓、混混”的时期,一个怀抱吉他登台歌唱的女孩自然更是倍受非议,但成方圆还是一路走过来了,并以《游子吟》、《童年》等歌曲赢得了大家的肯定。



老旦的嗓子改唱流行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人以为这是成方圆名字的来历,但她却说这实属巧合。成方圆祖籍湖南,湖南有个汨罗江,一开始她叫成小汨,但幼儿园的老师经常把她叫成成小泪。后来家里人觉得小孩爱哭、老流眼泪不好,想给她换一个名字,要么叫成方、要么叫成圆,最后就叫了成方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打小爱哭的女孩日后成为了歌手。


谈及往事,成方圆说:“我父母都是做电影工作的,跟音乐没关系。我小时候也就是唱歌不跑调,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后来是因为学校里有文艺宣传队,朗诵、唱歌、唱京剧、跳舞什么的,也接触了一些乐器,象二胡、笛子、洋琴什么的。然后就开始学二胡,也没人教,就是自己拉,后来就攒钱买了一把二胡,买了一把6圆钱的二胡,不是专业的莽皮的,而是塑料的。那时就是自己在家里学,动静跟杀鸡一样,很难听。后来又自学了口琴,也很不专业。有了一些基础后,我就打算干音乐这行工作,但父母经过了文革,所以不希望我搞文艺,因为社会地位不好,也不稳定。但是因为我喜欢音乐,所以后来就找老师学习,也报考了很多文艺团体,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


二胡那时侯练得很苦,手指常常被弦割开,但是自己的选择,也就坚持练下来了,就是想一心考专业团体,很专注,心无旁骛。我16、7岁时考上了中央乐团,那时文革刚结束,也是经过全国“海选”才考上的。进入了专业乐团,那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二胡拉好,超过一些音乐大师,做演奏家。那时我在民乐队,经常给李谷一独唱伴奏,那时李谷一正走红全国,有很多歌曲都是我们给伴奏的。

后来该唱歌了,慢慢的二胡也就放下了,现在已经很少动了,没时间接触了。大概是70年代末,邓丽君的歌进来了。我们都是听革命歌曲和样板戏长大的,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非常震撼。在一个同事家里听的是开盘录音,带着耳机,因为那时还有点偷着听,不敢公开听。当时觉得太好听了,给人的冲击太大了,很激动,热血沸腾,起鸡皮疙瘩。加上在那个年代,那个年纪,对于这种很人性很温情的歌曲感同身受。后来就大量翻录磁带听港台的歌曲和海外的英文歌,于是就开始跟着学唱歌。以前我只是唱过京剧,在学校宣传队唱样板戏,我唱老旦,经常唱《红灯记》和《沙家帮》等等。

慢慢的开始唱歌,就唱出影响来了,大家都知道我能唱歌,会唱流行歌曲。那时乐团里不让唱流行歌曲,一般都是美声歌曲,也瞧不上流行歌曲。一次一位作曲家找到我,正好有一首电视剧插曲要录音,那个歌手有事来不了,我算是临时救场。进棚和乐队现场录音,唱完后乐队的人都觉得惊奇,都说我唱得不错。后来中央乐团出去演出,也把我带上,就开始上台唱歌。第一次是在山东体育馆,一上台一开口,台下就一片掌声,那是1980年。”


喜欢英文歌所以自学英语


1981年,曾经梦想成为二胡演奏家的成方圆怀抱着吉他走上舞台,正式开始了她的歌手生涯。在那个吉他弹唱被误解成“流氓、混混”的年代,一个怀抱吉他登台歌唱的女孩自然让人眼前一亮,但同时也倍受非议。由于身处东方歌舞团,不但有机会接触海外风格多样的音乐,她也开始演唱大量的英文歌曲,并努力自学英文。

谈及往事,成方圆说:“到东方歌舞团后,我开始跟老师学习吉他,上台自弹自唱。当时这种演唱形式很新颖,让人眼前一亮。那时女孩子弹吉他的很少,一般人都认为弹吉他的都是街边的小流氓,社会不认同。尤其是女孩子弹吉他,大家都很哗然。但我自己很享受这种感觉,就是喜欢,不在乎外人的谈论,至少观众的反映很热烈。1981年就开始正式演出,当时演出很多,一出去就是几个月。有时候嗓子发炎化脓,但演出的票已经卖出去了,所以就只能硬着头皮,打完针就上台唱,也不知道爱惜自己的嗓子,这是经常的事。年轻依仗着身体好。

那时候家里也不支持,我妈妈觉得这些都是靡靡之音,就此放弃二胡太可惜了,毕竟二胡可以拉一辈子,是一门手艺,比较正统。唱歌只是青春饭,不能干一辈子。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都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兴趣是最大的原动力,当时就是喜欢唱歌。那时侯自己比较随性,上台演出也穿得很随便,穿得很学生气,和当时的舞台风气很不同。

成方圆 - 一路风情

那时我开始在台上演唱英文歌曲。我的英语是自学的,在拉二胡是就开始学了,也没什么目的,就是喜欢语言,喜欢英文歌。后来有一段时间还曾跟章晗之、也就是洪晃的妈妈学习外语。当时是到她们家里学,她们家里有一个小的学习班,都是一些朋友的孩子来学习,每周去学一次,每周一骑自行车去她家,那时我已经20岁了。之前在学校里也学过英语,但很简单,都是“毛主席万岁”之类的,后来就是靠自学,跟着电台的广播学。学外语后正好开始接触英文歌曲,也开始唱歌,现学现用。

唱歌小有名气后,唱片公司就找到我录专辑。当时什么都不懂,也没有经纪人,就是自己找一些歌曲,敛吧敛吧就开始去广州录音。那时侯没觉得录专辑是一件多么不得了的事情,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倒是第一次坐这么远的飞机去广州,上飞机耳朵特别难受。

录完音还是很兴奋的,回家跟我妈说一些趣事。后来就陆续和一些唱片公司录磁带,拿一次性稿费。第一次是拿了700多圆钱,单位拿走百分之30。那时侯没有钱的概念,对于销售量也没概念,因为和自己没关系。那时侯录专辑很简单,一天录好几首歌,专辑出的很快,很粗糙。那时候扒带子,也没版权意识,录了很多专辑。歌手拿的钱很少,一首歌几十块钱,市场很不正规。”


业余生活心系诗和远方

与成方圆接触较多的朋友一定会发现,白衬衫、牛仔裤、木吉他、照相机几乎是她生活的标配,而“心系诗和远方”也最能涵盖她的性格。

在内地30余年的流行乐坛发展历程中,歌手成方圆堪称当之无愧的常青树,同时她也是娱乐圈中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近些年来,成方圆除了是一名歌手之外,她还是一位旅行者,同时更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她推出音乐摄影专辑《一路风情》无疑是这些身份的一个集合的结果,而且还在不久前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同时举办了个人摄影大展。


谈及摄影,就不能不谈旅行,近些年来,成方圆的艺术创作与“走在路上”息息相关。近些年来,成方圆的摄影作品几乎都是旅行路上积累的成果。成方圆曾说:“我其实没有很刻意的去把摄影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而是说这么多年自己独自旅行,或者出去访问演出,去了差不多40几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开始是留影,渐渐的就不满足了,希望去拍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也是大量的积累之后的精选,出了这样一个摄影集,摄影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也是审美的一种形式,也非常需要灵感,其实我也没有学过美术跟摄影,但是当我看到一个画面的时候,我希望用另外一种角度把它给记录下来,这种东西更多的是本能的反应。摄影对我来说是音乐之外的爱好跟补充。有些东西在音乐中是无法表达的,通过摄影用一个画面来表达。”近几年每到春节,成方圆常常选择远离喧嚣,选择旅行和音乐与摄影的创作。几年前,成方圆就曾在春节期间独自去了南极,成方圆说:“春节档期,这是我们演员最忙也是最挣钱的时候,但我觉得跟去南极相比,这些都可以放弃,挣钱为什么啊,不就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过南极的景色,但真正踏上那个地方还是感觉太壮观了。”除了用摄影来记录旅途之外,成方圆对于旅行的意义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她说:“其实指望一次旅行就改变你的人生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会给你很多启迪,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在南极我经常站在船上发呆,看茫茫大海,看冰山,在那个情境下想一些事情就不一样了。经过了两天惊涛骇浪,冰天雪地,觉得以前的生活突然和我隔绝了,曾经让我牵挂着的很多事情一下子离我那么遥远,这种感觉特别美好。”

“不求大紫,但求常青”,这是成方圆常说的一句话,也真切代表了她的状态及心态。对于成方圆的个性和生活状态,她的朋友们的评价似乎更为中肯恰当,例如冯小刚说:“很早就听成方圆的歌,她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歌手。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歌手。”宋丹丹说:“她是一个挺个性化生存的一个人,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家一般都是对什么问题都是集体下意识集体潜意识,生存状态也都是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圆子是挺独特的一个演员、一个歌手、一个艺术家,她是一个有他自己独特浪漫的人。” 徐沛东说:“她的艺术生涯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逐步成长,同时又是中国歌坛的一个常青树,因为她很刻苦,她的学识使她的艺术生命非常的长。”


大紫不易,常青更难,对成方圆来说,这一切的得来无疑得益于她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个性。成方圆经常用“酷爱”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爱车的程度。已经有许多年车龄的成方圆喜欢自驾车出行,她说自驾车可以获得一种“人车合一”的享受。对于自己与汽车如何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她说那得从电影《椰城故事》说起:“1985年,我拍摄了一部电影《椰城故事》,这也是我目前拍摄的唯一的一部电影。那时侯我唱歌有点儿名气了,正好这又是一部歌舞片,所以导演就找到了我和孙国庆来演。那时候拍摄周期很长,很辛苦。在海南岛拍的,需要演员皮肤要黑一点,所以我们在海滩上一晒就是一天,也不知道涂防晒霜,皮肤都晒脱皮了。我演的角色是一个司机,有开车的戏,因此就到现场现拍现学。刚学会开车,能走直线了,就开始拍摄,但当时还不敢上街。真正买车开车是1988年,那时也没钱,就借了很多钱买了一辆车。我和车很有亲近感,我的车感很好,因为喜欢,所以就开得很好。其实开车也是很有艺术性的,开车能开出美感来。我开车比较喜欢开快车,但技术还好,没碰过别人,都是别人碰我。坐我车的人都很放心,因为我开得好,他们觉得很舒服。现在我很想开车去西藏,能一个人开车周游世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O4JGGwBmyVoG_1ZiB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