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地方传统风味食品炒茶面,源自汉光武帝后阴丽华?

2020-02-10     声宏紫阁

炒茶面是石家庄地方传统风味食品,也叫炒面粥,原料以小米、花生、芝麻、核桃仁、黄豆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



在石家庄的平山、元氏一带,农家都有炒茶面喝茶面粥的习惯,以备正月餍足肥甘后的调节口味,所以,炒茶面多在冬季或春节期间食用。当一锅茶面粥煮沸后,揭开锅盖,扑鼻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农村俗话说:“大年三十,喝顿炒面茶,金字银子往家跑爬”。



茶面粥的做法独特。炒茶面前,先把上乘的小米拣过、淘净,然后倒入筛子控去水分,再用干净的白布擦上几遍。待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在石碾上碾米面了。米面只能碾,不能磨,磨出的米面炒成的茶面风味就差了许多。米面碾好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黄豆面,由有炒茶面经验的人在铁锅里把米面炒熟。炒茶面是最讲究技术的。首先要掌握火候,火要温火,如果性急往往会把茶面炒糊。其次,要用铲子不停地铲动铁锅里的米面。刚碾的米面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见热锅,就会产生烟气,如不及时翻动,锅里就窝住了烟,炒出的茶面也会走了味。茶面炒好后,趁着铁锅还热,顺便炒上几把芝麻、花生、核桃仁等,和茶面掺在一起,放在防潮的罐子里,随吃随取。



因为茶面是炒熟了的,所以做起粥来简便至极,锅里的水烧开后,把茶面用冷水调成稠糊状,倒入锅中,搅均匀,加入适量的盐或者糖,锅开后,就成了香气扑鼻的茶面粥了。也可以取适量茶面放入杯中,用开水一冲,筷子一搅,直接食用。过年吃了大油大肉的庄稼人,一碗香喷喷的茶面粥便成了他们可口的饭食。扑鼻的面香,细滑的口感,再加上几粒芝麻的点缀,真是难得的美味呢!茶面既可以作为家庭主食,也可为旅游外出提供方便。



资料显示,炒茶面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汉代时期。建武四年,汉光武帝御驾亲征讨伐渔阳太守彭宠和涿郡太守张丰,娘娘阴丽华怀孕伴驾,途经河北元氏万岁村时,生下了明帝刘庄。产后的阴丽华因受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常食茶面,久而久之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茶面也就运用而生。



石家庄传统风味小吃炒茶面和羊油茶,最适宜冬季早餐食用,炒茶面不是茶汤,而是小米面炒熟煮成的糊状物,鲜香可口,油而不腻,营养丰富。大家想学习炒茶面的做法,可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炒茶面,制作方法介绍很详细,快来试试吧。




在平山,还有一种与茶面类似的食物叫羊油茶。麻辣酥烫,鲜香可口,油而不腻,营养丰富,是冬季早餐食用之佳品。平山农民素有养羊的习惯。羊肉肉质特别细嫩,膻味也不重。山民将羊油煎熬,放白面搅拌,至色微黄为熟,冷却成块,吃用时,将其切成碎末,放入开水锅中搅拌即成。羊油茶,是冬季早餐中最常见的汤食之一,配以麻叶、油条、花卷、馒头、烙饼既营养,又美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IY4NHABjYh_GJGVx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