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汕尾是否属于潮汕,我们都是胶己人

2019-11-18   广州正野

汕尾到底是不是潮汕的

在你眼里的汕尾

又是怎么样的呢

作为一个地道的汕尾人当我跟人提到我是汕尾的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啊,原来你是潮汕的啊

也有人或少听说:哦,你们那里民风剽悍哦

也有少许人说到:你们那里是深圳了呀

......

因为一些方言习俗文化,地域问题

连自己人也区分不出和潮汕有什么不同

汕尾不属于潮汕却语言生活习惯上很接近

这里的人勤劳善良民风纯朴也热情好客

深汕合作区也只是部分地区的合作


而在我眼里

汕尾就是汕尾

一个让我漂泊在外想回去的家

关于方言

汕尾人基本说的是“福佬话”

在口音上虽然跟潮汕话挺像

但它更接近于闽南话

算是闽南方言的分支

除了福佬话还有一些讲客家的人

也有人说白话,说着畲语

还有着中国濒危方言的军话

也不为好奇有了类似白话,闽南语,客家话的占米话


所以说汕尾更像是一个混血儿

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

至于生活在那边的我

高中住宿来自各大乡镇的同学

秉着语言上的差异

不得让我们以国语交流

各种美食

而在汕尾最幸福莫过于是吃

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大多吃的都很便宜

海陆丰地区的饮食习惯又与闽南接近

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

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风味自成一格

汕尾出名的不是牛肉丸,而是牛肉饼

不同于牛肉丸他是挤压成饼状的肉饼

一碗牛肉饼汤,加上胡椒粉,撒上葱花

这是每个汕尾人都逃不过会回味的味道


相继这些还有外人没听过的九毛膏

菜茶,五果汤,冬节鸽...

如果你在汕尾待久了

你会知道海丰的小米,梅陇的菜粿

可塘的西米露,公平的牛肉脯

赤坑的荔枝,汕尾马鲛丸

陆河的柿饼,青梅,黄榄...

关于历史

我是汕尾海丰人

一个中国苏维埃政权红色革命开始的地方

世界仅有的两个“红场”之一就在这里

现在如果你到了海丰

你将看到红与黄的力量

是多么的震撼人心

去感受海丰特色的三轮车

去喝一杯阿舅九毛膏

去东门头逛街买衣服

去烈士陵园,澎湃故居,方饭亭

你就会知道小城里的生活有多惬意

汕尾生活

在这里每个人都会具备一辆小电瓶车

居住在城区的我去海边是看车油够不够的问题

沿着海滨街一直开,绕了整个大海

长达3.5公里,海风咸咸的吹来拍打在脸上


去人造沙滩放一下风筝

去观澜广场走一遍观澜桥

去金町湾感受一场日光浴

去轮渡搭一次船去沙舌岛

肚子饿的话就去二马路

油柑鸟梨和特色豆花以及各种炒粉都在这条街上

这是吃货对汕尾小吃的所有念想

吃碗牛腩粿再开着车去买杯渔村冰

也是我吹完海风后经常做的事

汕尾习俗

在汕尾“开海”是头等的大事

百舸争流,万帆齐展

激情扬威,渔歌舞狮

渔户作业回来后

众多海鲜产品被一筐筐搬上码头

这意味着海鲜多,便宜,而且新鲜

也意味着开饭全桌的海鲜宴

每逢过年过节必做大戏

搭戏棚唱戏来祈求风调雨顺

去凤山祖庙,去鸡鸣寺,玄武山就近的地方祈福

也是每年阿妈都会做的事

每日里,汕尾的妇女都会像打卡一样

在早上十点左右

一钵,一棍,撒上茶叶,开始擂茶

这应可以称为汕尾特色“上午茶”了

叫上街坊邻居倒在几个碗里

炒米,花生,芝麻泡上

一碗接一碗

喝咸茶说闲话

小到家庭琐事,大可关乎国家大事

而这些里,你也可以在公交上听

刚坐下去便可和司机聊的热火

不管你与他有没有相识过

在汕尾人眼里这些都不要紧

汕尾景点

汕尾曾有“汕美”之名

因为尾与美谐音,改称为“汕尾”。

作为一个滨海城市当然有着众多的海湾岛屿

红海湾汕尾毫无争议的一张名片

57公里的漫长海岸线,沙滩蜿蜒连绵

湖泊、岛屿、港湾,浪潮一浪接一浪

在在沙滩奔走,享受大海静好的时光

如果你想看日出一定要去金厢滩

红日冉冉东升之际

海面便成了一幅金辉熠熠的壮丽画面

迭迭金波,点点渔帆,群群海鸥,绵绵柔沙

去看看遮浪岛一岛隔离两滩

东海区巨浪汹涌,西海区却风平浪静

碧海、银沙、奇石、异岩、古迹交相辉映,美丽多变

还有还有像是与世隔绝的龟龄岛

因模样酷似一只凫水的乌龟

乌龟头朝西,龟身向东侧仰卧着

也为这座岛屿添加了不少神话色彩

小城的慢生活

没有上下班拥挤的烦恼

没有快速的生活节奏

有的更多是一份生活的安稳


而不管汕尾是不是属于潮汕的

我们都是胶己人

———— / END / ————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