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旖旎的余江县,血防、水利、征兵工作三面“红旗”高高飘扬。在“红旗”精神的浸染下,40年扎根边远山区农村教育,以一名共产党员葆有的热情和担当在广大干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一面旗帜”。他就是余江县杨溪中心学校杨溪小学校长陈增文。
一个眼神 笃行一生教书育人
1978年,陈增文高中毕业。正当他全力以赴复习功课,准备高考时,原村小唯一的老师,一位上海知青因为落实政策,回城了。学校没人上课,村里的老支书先后找了几个人,一听说是当“孩子王”,教室破烂不堪,工资少得可怜,都一口回绝。老支书找到了陈增文试探性的问他是否愿意。当时,陈增文有些犹豫,并不是计较工资低、条件差,而是自己学习成绩还不错,考大学很有希望,一旦考上大学,就脱离“农门”跃“龙门”,前途远大。然而,当他随村支书一同来到教室,孩子们那渴求的眼神,瞬间刺痛了他的内心,就这样,陈增文毅然放弃了高考,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
第二年,部队招兵,陈增文身体素质过硬,政审也完全合格。就在入伍通知书下达的前几天,他想到了那渴求的眼神,彻夜难眠,放弃入伍佳机选择了三尺讲台。
1985年夏天,璜源村老支书陈水才退休,全力推荐陈增文接任村支部书记。乡党委书记找他征求意见,已与孩子们建立深厚感情的他又一次放弃这个机会留在了三尺讲台。
教学点就设在生他养他的松涧村。二三十个孩子,分成一到三年级,大家挤在一个“教室”内上课。“教室”是一个破仓库,漏风漏雨,随时有可能倒塌。后来,他索性把课桌凳搬回自己家,从此,家就是校,校就是家。
一个信念 造就一段招生“传奇”
“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陈增文坚信,只要把学校的环境搞好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家长们自然会把孩子送来学校。2009年,学校学生增多,教室不够用,每次看到孩子们挤在狭小的办公室、柴火间上课时,陈校长就急得吃不香,睡不稳。经过多方协调,临时搭了一个大雨棚,虽然还是半露天式的,但毕竟暂时解决了一个班学生上课的问题。
学校的老厕所,地势低,年头久,老式排水管道很容易堵塞。2013年5月,管道堵塞,粪便涌上台面,整个校园臭气熏天,陈增文十分着急。星期六一大早,他便来到学校,戴着从家里带来的头盔、口罩,穿上借来的连衣雨裤,忍着恶臭钻进通道,用铁耙一耙一耙将堵塞物掏了出来。实在憋的难受,就钻出来透口气,然后又接着干。整整一上午,终于疏通了管道。
信念,就像一座无形的灯塔,为陈增文和他的教师团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凝聚成一股磅礴力量,催他们奋进。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学校的教学成绩在农村学校中始终保持前列。
一种精神 树立一面红色旗帜
2014年上半年,学校扩建征地,需要征用村民陈香葱的果园。村干部几次上门做工作,均被“赶”了出来。陈香葱放出话来:“就是晒狗屎、长杂草都不给你们!”
陈增文了解情况后,主动找上门。陈香葱一看陈校长来了,又是请坐又是倒水。陈增文没说上几句,对方就打断了他的话语:“陈校长别说了,我孙女都说要给你们,说陈校长是大好人,冲着你的为人,我不用与家人商量,你直接征去好了!”就这样,四亩果园,2万元征地款就征用下来,果树损失一分没要。
是什么让陈增文在村民心中有如此高的威望?熟悉他的老师都知道,那就是他身上的那股“傻子”精神:只管付出,不计回报。
对待学生他像“傻子”一样,毫无保留全身心付出;对待老师,他也像“傻子”一样,处处挺在前面。2013年4月,学校一青年教师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遭遇车祸身亡,情绪十分低落,正好班上的一名学生上课捣乱,该老师一时难以控制自己,打了学生一耳光。孩子的奶奶得知后,气冲冲跑到学校,陈增文热情接待了她:“大嫂,学生挨了打,作为校长,我有责任,我向你道歉!有什么气,你就冲我发吧!”真诚地道歉,让对方一下子气就消了一半。然后,陈校长又将老师的遭遇讲给她听,听得她直抹眼泪,默默地离开了学校。
2016年,杨溪小学新建教学楼,陈增文心系安全质量,一有空就守在工地上,紧盯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晚上九点了,陈增文还在学校工地陪着电焊工工作,电焊工觉得太累太晚,想早些离开。与陈校长一说,陈校长婉言拒绝,他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上课,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还请再坚持一两小时。就这样,他又是帮衬,又是送夜宵,焊接好了,工人走了。他仍留在工地,清理零碎,打扫楼梯,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到家里。附近的老百姓听说后,由衷地感叹说:“只有增文校长做得到,其他任何人都不会像他这样把学校当家!”
“傻子”精神,成就了陈增文人生的高度,像一曲无声的旋律,在当地干部群众心头回旋,成为他们心中的一面旗帜。
一声问候 坚守一线无怨无悔
2016年5月17日上午,由于炊事员失误,学校厨房的液化气灶橡皮管被点燃,引发厨房火灾。正在上课的陈增文闻声跑了过来,见厨房内浓烟滚滚,立刻意识到厨房内有液化气罐,燃烧受热随时可能引发爆炸。他一面让炊事员跑开,一面对着教学楼喊道:“全体师生赶紧进教室,不能出来,快躲到桌子底下去!”谁知,一个老师慌乱中听反了意思,将学生全部组织到离厨房不远的操场上。
危情万分紧迫。陈增文来不及细想,冲进厨房,不知哪来的力量,一手一个,拎起两个正呼呼冒着火焰的的液化气罐,箭步冲出门外,将气罐往厨房侧面的深沟里一扔。没顾不上喘一口气,立即返回厨房,用水将厨房内的余火扑灭。大火扑灭后,陈增文才发现,双手多处烧伤,隐隐作痛。好在自己会弄药,膏药涂上几遍,伤口便好了大半。
2017年底,陈增文被候选江西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派人下来考察,要求找部分老师了解情况。陈增文在微信群内发信息,通知有空的老师赶回学校。令他和考察组没想到的是,二十多名老师得知情况后,全部到齐,一个都不少。
“当老师最高兴的事,是看到自己的学生一个个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逢年过节,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和短信问候,心里真的比吃了蜜还甜。”在陈增文眼中,荣誉并不重要,那一声声来自各地的问候和祝福,更让他感到有成就感、感到此生无怨无悔。
2017年5月,陈增文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候选人,许多学生在得知消息后,纷纷打来电话、发来微信,询问如何投票。终于陈增文成功当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几十万张投票,是对他一生执教最好的的褒奖。
来源:鹰潭组工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