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宜丰欢迎您!开启专属于您的一日游之旅

2020-01-06   宜丰会长大叔

如果您来到宜丰

不要迷茫,不要无助

一场为您量身定做的宜丰一日游

正在盼着您,望着您

素有“洞天佛国,释家祖庭”盛誉的洞山

一定是您最期待的吧

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在这里我们大约参观2个小时

门楼上的洞山禅林四个金字是已故的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亲笔题写的。

曹洞宗祖庭:为创始人良价大师驻锡之地。早在公元840年就有日本瓦室能光、朝鲜利严等和尚在洞山长住,使曹洞佛法传入日本及朝鲜。

逢渠桥:是现存的江西三座宋桥之一,有近1000年的历史,此桥系同安张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与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积蓄捐资为纪念所建。逢渠桥由77块矩型石块拼接而成,11块石料券一拱,该桥完全靠物理构造拼接而成,“逢渠桥”三字由当时县令钱鍪(MOU)所写。

银瀑飞练:近10米高的瀑布,水流跌落在直立的陡壁之下,形成了银瀑飞练的胜景。每当晴天的正午,阳光直射瀑面,映出一道七色彩虹,人们疑为“佛光”。

夜合灵迹传说:在洞山山口狭窄处有两块层叠的巨石,像一个自动门,相传,这两块石头原来分立山崖两侧,象是两扇大门,入夜时分自行关闭,鸡鸣天晓又自行张开,故名“夜合石”。夜合石旁,有两个石井,会自己流出油、冒出盐来,供寺内众僧食用。后来,寺内有个奸僧假作鸡啼,骗开石门,盗卖井中的油、盐,井中从此干涸,夜合石也不再显开合之灵。

苏辙游洞山诗刻:宋元丰七年(1084)春,贬谪筠州(今高安)任盐酒税监的苏辙游洞山,上层花岗石上,当时苏轼刻有北宋苏辙《游洞山》诗:“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无事佛僧何处著,入群鸟兽不妨同。眼前簿领何时脱,一笑相看丈室中。”

夜合山塔林:洞山塔林共有20余处。此处塔林有塔10座,建于1644-1766年间,所葬洞山普利寺30-36世住持僧。普同塔居中,是寺院普通僧人共同归葬之墓塔。高2.3米,座宽1.2米,后门下通石砌四方地宫,深3米,长宽各1.5米。上刻“普同塔”3字。塔林两个神奇之处:一是脚下的树根,神奇的90度转弯,保护塔林防止滑坡,二是前面的树藤,缠绕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像一个“佛”字。

庙忠法师塔:庙忠法师(北京广济寺的多宝堂堂主、著名禅宗大师)是最近一任住持,寿命达到102岁(1902-2004),1997年10月入主普利禅寺,大兴修建,被称为匡山净聪之后的洞山中兴之祖。

七仙桥:这座七仙桥并不是七位仙女修建的桥,而是有这么一个典故的,八洞神仙中的铁拐李到洞山寻衅闹事,没讨到便宜,回到众仙前诉说。他们都不由得佩服良价禅师,觉得该助一臂之力,而不应去拆台。尔后,众神仙飘荡到洞山,见溪上无桥,便用神力在溪边石崖上各取了一条长石,立时一座石桥架于溪上,只有铁拐李不好意思前来。于是称这座桥为七仙桥。

复建后的寺庙主体,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禅修中心组成。

藏金阁(后法堂):后法堂重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为木质3层高阁。面阔7间,进深12米,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38代住持海涛在后法堂立字“佛在性中”。

中韩曹洞宗法脉源流碑


领略完洞山的风采

想必您一定意犹未尽吧

不必失落,不必沮丧

让我们稍作休息

吃一顿农家饭

享一次农家乐——采茶

采茶的乐趣只有真正体验过你才会懂

采茶时间大约90分钟


稍作调整

我们便要赶往下一站了(约20分钟路程)

便可以体验天宝古村的魅力

在这里我们大约游览90分钟

天宝古村落是江南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天宝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范围为天宝乡辛会村、辛联村部分范围,规划合称天宝古村。古村内历史遗存为明清建筑,最早建造年代可追溯到明代,现完好程度90%,建筑规模达80万平方米。天宝古村现有居民230余幢,明清古建筑170幢,其余为解放初期仿古民居,房屋坐北向南,分排林立,规划完整合理。建筑风格外观为风火山墙翻天井式,内为木结构,分穿斗式、抬梁式,也有穿斗与抬梁相结合风格式建筑。屋顶有硬山顶和歇山顶。建筑风格独特、典致高雅。宜潭公路贯通村边,武吉高速公路在村东有3公里之长,交通极其便利。



泰轩翁祠

桂花井

罗家井

刘氏宗祠

四季公祠

五芳翁祠

海老横梁

天棚起拱

小姐闺房

进京赶考雕花

寒窗苦读雕花

金榜题名雕花

衣锦还乡雕花

创建于1919年的西式洋楼——培根职业学校



这个行程不知您是否满意

能够与您同行是我们一直期待的

小编在此静待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