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分考上北大学霸提醒:80%中学生错把这三种行为当努力!

2019-05-07   教育行动

孩子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但成绩却总是不见起色。

为什么呢?

但在应试学习上,

努力+学习策略≈好成绩

努力+错误的学习策略=低效的努力


其实,从很多高考状元们分享的学习经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学习最好的孩子,往往不是学习时间最长的,但绝对是最高效的。

就像那句话所说:

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而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


一位707分考上北大学霸提醒,以下这 3 种“耗时”的行为并不是努力,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

1

别把低效耗时当努力

刚入中学的小李,每天早上第一个冲到教室,中午不休息,晚上回家还要学到12点。

课桌上堆满了教科书,像是“围城”一样,小李把头埋到“围城”里面学习,不问世事。

尽管这样,小李的成绩仍然在中下游。

老师说:“你已经很努力了,只是天资不同而已。”

他自己也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不进步只是因为我笨。

后来,他们班来了一位新班主任,他找小李谈话说: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这么努力却不进步,真的是智力不如人吗?

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

是不是沉迷于自己的“努力”,被自己感动,却从没有思考过,这些“努力”有多少是切实的进步,又有多少是重复的低效劳动?

小李恍然大悟,自己每天很早跑到教室,可是脑瓜根本没有清醒。

嘴里虽然大声读着,却没走心,一时半会儿背不下来,心里就暗想怎么这么难背。

他很努力,很想比别人好,所以上课听着听着就想我要在学习上超过别人,做题时一面做一面看人家写到哪儿了,结果发现别人都比他快。

而当他羡慕的问学霸,为什么每次做题总比我快?学霸说,有吗?你做得快慢,我哪知道?原来人家学霸做题专注得都如入无人之境了,根本不会去关注别人怎么样。

其实小李只想学好,也没想别的呀。他认为这是要强,是努力,其实他是焦虑。

他想的虽不是玩游戏谈恋爱,也是与学习本身无关的事情呀!

上课不想课,做题不想题,胡思乱想,就是走思。

人在魂不在,就是假学习,效率自然低。

工作效果等于工作时间乘以工作效率,时间用的比别人长,效果却比别人差。

对策:

真努力就要专注。什么是专注呢?

专注就是能够集中自己的全部力量,完成一件自己想完成的事。

在宣布游戏结束、投入学习之时,任何与你学习无关的,全都无视。

就像爱因斯坦运算广义相对论时做的那样,就像贝多芬创作音乐时做的那样,就像陈景润面对哥德巴赫猜想时做的那样,就像无数的被历史称之为伟人的人,面对他们未完成的事业时做的那样。

低点说,就像老师说的那样:

专注是你听讲时有一个人坐到你旁边了,你都觉察不到。

忘我的投入当下事,专情到没空想其他。

2

别把浅表劳动当努力

努力的一个误区是做事不专心,导致效率低。

另一方面是走错方向,回避核心思维,只做浅层工作,低品质勤奋。

有一位同学,别人学的时间他在学,别人玩的时间他也在学,但是成绩一直不好,总说自己慢。

他用时间来干什么呢?——把错题抄到本子上。

老师问他:“为什么每道题都要抄呢?试卷上不是有吗?”

他说:“试卷太多容易乱,一本错题集复习起来多方便。”

老师又问:“那这些错题你研究过了吗?”

他说:“现在哪有时间研究这个,等抄完再说吧。”

是啊,把时间用来抄错题,却不去改错题,更没时间充分理解每一题的思路。

这就是假努力之二,重复劳动。重复劳动是指在远离核心的事情上周旋,反复地去做对事情结果没有实质影响的事情。

思考是一件难度更高的事,所以许多人宁愿立马埋头干,任劳任怨,也不愿好好想一想。

这是在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表面上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

对现在的学习而言,最有困难有价值的工作就是深度思考。

只有深度思考才能带来认知升级,从而提升自己的学力水平。

为什么改错题能有效提高成绩,因为那些你曾经的错题,正是引导你进行深度思考的载体。

但为什么有的人效果不好,因为低质量的改法是把错题看一遍,那练的不是思考,是记忆,提升效果肯定不好。

只有把错题当作新题重新做一遍,才是进行了思考。

而深度思考,还要想这道题为什么错,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等遇到相同类型的题,就整理在一起。

你慢慢就会发现,其实错来错去就是那么几个知识点。

对策:

真努力就是思考出什么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然后要事优先,直奔目标。合理做时间规划,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在最重要的事上,不遗余力。

拒绝注意力侧漏,习惯深度思考。

3

别把虐待自己当努力

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最大的内耗就是和自己较劲。

差劲让人痛苦,比起差劲更让人痛苦的是对自己差劲的排斥。

糟糕后,还嫌弃自己,就是内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把精力用在琢磨自己为什么不好上,自然学习就不专注了。

内耗过多,外在能投入的精力自然就少了。

过分自责会导致没有动力。

你可以追求优秀,只是当体验到不优秀的时候别再排斥自己。

你可以和你的糟糕在一起,原谅自己并安慰自己,然后努力,这就是积攒能量了。

优秀的时候享受,糟糕的时候接受。有精力时候努力,没精力的时候休息。

我记得看过一个电影片段:

一个人因为起晚了延误了班机,醒来后反而认为,晚就晚了,不妨把觉睡完整。

懊恼自责较劲有什么用呢?

人生的常态,本来就是A和-A交替存在,通常它是不受你控制的,不经意间-A就发生了。

如果一定会发生,为什么不是这次呢?

这样想,你才会平静的面对生命的波澜,才会只被挫败而永远不失败。

对策: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把自己虐得更惨,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长,也不是比谁干的表面功夫多,是专注力,思考力,和自我接纳的总合力。

优秀不是拿第一名,优秀是做最好的自己,甩掉包袱,大步前进。



此文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