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一过,年节将近,故宫的大门与宫殿都陆续“贴”上了春联和门神,庄严肃穆的紫禁城瞬间有了年味儿。
说“贴”其实并不准确,这些春联、门神都是用制作好的纸板挂上去的。因为宫门上隆起的门钉碍于粘贴?亦或是出于保护宫门的考虑?
事实上,清代宫廷的春联、门神就是装裱好后安挂的,每年腊月下旬挂上,次年二月初三前后取下贮存,逐年沿用。
清宫春联用的并非普通红纸,而是宫廷专用的龙笺红纸。红中有白的云龙纹纸在红色宫墙上显然比红对联更加适宜。除此之外,还有因满族“尚白”习俗,使用白地红边、白地蓝边写就的白对联,比较独特。这在《万国来朝》等一些清代年节绘画中有所体现。
清人绘《万国来朝》图中的白春联
过去清宫的春联,主要由饱学的翰林们撰写,内容多为“藻绘升平,祓饰休美”之辞。今天故宫悬挂的这些春联,文辞或来源故宫馆藏文物中的春联,或源于《楹联丛话》《养吉斋丛录》等文献或档案,都有档可循,且用的都是“乾隆”字体。
因为有文献记载,很多宫殿得以挂上“原配”春联。没有记载的,工作人员就根据文辞内涵与宫殿功能尽可能地进行匹配和遴选。
清宫的门神,原是在绢布上,以“细描彩绘,沥粉贴金”等工艺绘制而成,铜框装裱,黄绫沿边,精致华美,很有宫廷特色。今天故宫的门神是根据馆藏清代门神原型复制的。
武门神
顶盔掼甲,束带着靴,手持金瓜相对而立的武门神是最为经典的门神形象,武门神原型为唐代名将秦琼、尉迟恭。通常被贴于临街的大门或房屋正门,用以司门守卫、驱邪避凶。
天官门神
除常见的金瓜武门神外,还有天官门神、仙姑门神和童子门神,根据所绘图案具体内容的不同,又有五谷丰登天官门神,福寿双全仙姑门神等,神采各异,有着丰富且美好的寓意。
童子门神
因为认为童子门神、天官门神、仙姑门神等这类用以招福纳祥的门神,相貌温和,震慑不了鬼怪,所以人们一般将其贴在偏门或内屋的门上。
从古至今,从民间到宫廷,辞藻美好的春联和寓意吉祥的门神寄托着人们平安富足、安居乐业的祈愿,也同样寄托过皇帝对于百姓长宁、江山永固的殷殷期望。
故宫重新张挂春联门神,是继去年“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后的第二年。在这一习俗随着清朝一同消失了近百年后,故宫博物院通过还原清宫年节装饰和举办相关文物展,再现了紫禁城里的新年,让观众在触不可及的皇家等级和奢华里,感受到熟悉亲切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