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兵
我佩服我家养的那头牯牛
六十多年了
还记得我家养过的那头牯牛
它长得格外壮实
脾气很犟
犟得出奇
村里的人家
没有哪户敢养它
可父亲喜欢那头牛能干活
打量它的眼神总是炯炯发亮
农忙的日子
我最怯早晨去放牛
它太好斗
有时,老远看见别的同性
它就跑过去发威
人说牵牛要牵牛鼻子
我们家养的那头牯牛不怕牵
它的鼻子死硬死硬
两眼放射的光芒很瘆人
它犯野,会拖着我在草坡上狂奔
逼得我只好放了牛绳子
这样可以免受皮肉之苦
由它去任性
从麦地边路过
那头牯牛想吃一口麦苗解馋
我就犟不过它
让它啃上三蔸五蔸
这才让牵开
急得我想哭
可这头牯牛干活肯卖力
父亲喜欢使唤它
我在心里怯着
却也暗暗佩服它的强壮
那种雄性的斗志
耙与耖,记得住乡愁
铁犁翻过的泥土成块,用耙或耖将泥块破碎,方可播种或插秧……
很多人进城后不记得耙与耖了
那些父辈使用过的农具
在我心里是一种驱不散的乡愁
还有父亲劳作的身影
连同他吆喝耕牛的声音
都刻在与犁铧相关的记忆中
最是一只喜鹊落在牛背上
看牛拉耙,看牛拉耖
看父亲戴着篾斗笠
披着棕蓑衣,一步一脚泥水
在雨中整田的辛苦
农闲的日子
父亲会把它们挂在土墙上
即节省空间,又防止地面的潮气
锈蚀它们的铁齿
记得住耙和耖
记得住乡愁
让父辈用农事铸就的品质
在时间的行走中
被我刻骨铭心
它快活起来就朝着远处叫几声
那时的故乡在梦中
轻轻的风从山坡上走过
茅草的叶子摇着螳螂的颜色
醉在安宁里贪眠
几朵白云把天空拭得很蓝
水牛在坡下悠闲地散步
它快活起来就朝着远处叫几声
哞哞的音质靠近心灵
一只麂子站在草丛边探头探脑
惹得乡间的孩子格外好奇
相互的讶异惹惊了麂子
逃生比食草更让它着急
菱角的清香从湖岸漫进村里
鲤鱼产卵的声音惊动了水鸟
菱叶覆盖的湖面安然如梦
小小的水声也能溅出动静
那时的故乡在诗里藏着
让云柔风轻
让梦不醒
忘不了卧牛在披屋吃草的样子
当兵离开老家半个世纪
走了好远好远的路
回望故乡
涌动的情感会拧成泪水
打湿记忆
忘不了那头牛卧在披屋
咀嚼稻草的声音很悠闲很亲切
它不像是因为饥饿而咀嚼
神情在欣赏窗外亮汪汪的月光
稻草还散发着田野的气息
不时地从门缝蹓进我的梦里
每夜都乖巧地给父亲捂脚
我睡在他的身边
童年的梦里没有恐惧
没有蛇的影子制造慌张的情节
睡相安然
梦也安然
只那年我五天高烧不退
村里没有医生
父母每天傍晚给我喊魂
从村野喊到床前
苍凉的喊声里有父恩母爱
一种温暖涌进心里
当兵离开老家远行
多少年,我忘不了那次喊魂
常言说,魂归故里
我知道,人老了恋乡
故乡,这是安放灵魂的地方
水牛的四蹄钉在田埂上不动
思念故乡
梦也生动起来
小蝌蚪摇脱自己的尾巴
季节开始明媚地温暖
走在返青的田埂上
听蚓鸣,一声声,一声声
唤醒父亲满脸的笑容
其实,平日里
父亲总爱板着面孔
很少见他这么爽快地笑过
农事白天黑夜地缠着父亲的心思
愁绪填满他的日历
只是听到蚓鸣
听到土地苏醒的呼吸
他才会这么笑着
满脸田野的芬芳
跟随父亲身后的水牛
四蹄也钉在田埂上不动
鼻息放缓了节奏
生怕惊跑主人的兴致
听蚓鸣,一声声,一声声
这种徐徐缓缓的节奏
正是土地的心律
故乡,我在梦里
一回回怀念父亲的恩情
也想俯身田野
听一阵阵亲切的蚓鸣
触摸泥土的心跳
李武兵简介:
原名李武斌,笔名春晖,先后任职于铁道兵文化部、总政群工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著有诗集《三月梨花飞》《乡恋》《瑰宝集》《蓝色的恋情》《爱心之吻》《李武兵抒情诗选》(上下册),散文集《太阳鸟》,长篇纪实文学《自然之子》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mOss3cB9EJ7ZLmJzO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