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国新办举行“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发布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壮乡儿女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老、少、边、山、穷”的广西,逐步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焦非 摄)来源:国新网
广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
鹿心社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把“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作为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把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作为广西改革发展的主线,加快推动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张馨 摄)来源:国新网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从自治区成立之初的24.5亿元,到2011年突破1万亿元,再到2018年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自治区成立之初,广西产业基础极为薄弱;现在,已经拥有食品、汽车、机械等10个千亿元产业,其中汽车年产超过200万辆,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高铁动车运营里程1771公里,通达区内12个市和周边所有省份,91%的县通了高速公路,沿海和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分别达2.5亿吨、1.1亿吨。
开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深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合作,连续成功举办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国家重点开放战略务实推进,广西在“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独特作用日益凸显。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聚集深度极度贫困地区,举全区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2年至2018年全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5万人,年均减贫11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降至3.7%,2016—2018年连续三年在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得“综合评价好”等次。民生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436元和12435元,实现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着力推进沿海沿江沿边三大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不断释放“海”的潜力,北部湾经济区四市自2008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以不到广西五分之一的面积、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四成的财政收入、近五成的外贸总量,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着力激发“江”的活力,2018年西江经济带沿江七市经济总量达1.2万亿元,逐步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带;精心做足“边”的文章,兴边富民行动深入实施,沿边经济带加快打造,边境地区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巩固安宁。
改革创新硕果累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140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行政审批、商事制度、财税体制、降本减负、国资国企等一批重大改革取得突破,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成为全国先进典型,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连续多年稳居西部和边境省份前列。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增长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2年至2018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1%,2018年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6%,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位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排全国前列,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
鹿心社答记者问:
方向目标路径明确 广西呈现加快发展良好局面
鹿心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根据全区干部群众的建议,确立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十六字工作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广西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路径,全区上下呈现出担当实干、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图源:中国网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思想再解放。重点破因循守旧思想、立改革创新思想,破封闭狭隘思想、立开放合作意识,破安于现状思想、立开拓奋进意识,破甘于落后的思想、立争先创优意识,破畏首畏尾思想、立敢闯敢干意识,破等靠要看思想、立主动作为意识。通过“六破六立”,引导干部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新思路、新举措开辟经济社会发展新境界。
二是改革再深入。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蹄疾步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三是开放再扩大。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提质增速,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重大事项稳步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创新再提速。着眼于补齐创新短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培育发展新动能。
五是干部勇担当。自治区党委先后出台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1+6+3”系列制度文件,“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区担当实干、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八桂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陈武(张馨 摄)来源:国新网
陈武答记者问: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广西落实中央部署,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四方面措施:
第一,转变发展理念观念、发展方式。对于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低效率的、高消耗的企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决进行调整。把过去粗放、低效特别是影响生态环境的“散乱污”企业淘汰一大批。
第二,在广西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下功夫,推动传统产业“二次创业”。推进二次创业的本质和根本要求就是要从粗放的、低技术水平的、低端产品的、高消耗的转向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从低端迈向中高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全区上下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推进“双高糖量蔗基地”建设,也就是高产、高糖“双高”基地建设。通过努力,现在初步建成500万亩“双高”基地。甘蔗单产水平达到了6吨多,提高了1.34吨,含糖分也大大提高。改革创新重整组建糖业集团,提高生产加工水平和整个糖业发展水平,延伸了糖的产业链。大力推进机械工业迈向中高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重点产业,带动机械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现在柳工、玉柴等重点机械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第三,全力以赴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广西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努力,现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了广西的千亿元产业,接近2000亿元。为了推动科技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围绕广西的特点打造“九张产业创新名牌”,在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性能新材料等领域打造产业发展名牌。为此,自治区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来支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的发展。实施“三百两千”工程,“三百”就是突破一百项重大技术、创建一百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育一百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两千”就是新增一千家高新技术企业、转化一千项重大科技成果,以此推动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广西全力以赴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今年是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对标国家要求、对标国际和国内先进地区水平来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内容来源:国新网、广西新闻频道
▍内容审核:防城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公众微信号:防城港市新闻网
▍法律顾问:广西精一律师事务所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视频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