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虽然不是一流大国,可身居北欧的它在军工领域亦有建树,部分武器装备在同类中领先,其中PM16“拦截者”(PM16 Blocker)就是一款高科技的智能武器,它被认为是当今最先进的水雷之一,虽然服役多年,具体性能仍然保密。
水雷作为一种被动式的武器,它存在的历史并不短,不过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水雷都是一种比较“傻”的武器,使用触发或磁感应引信,一经部署就敌我不分,通常用来封锁某片海域或航道,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不小。二战后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升,作战效率逐步提升。
“拦截者”是在2013年开始量产的武器,由芬兰Forcit Defense 公司应芬兰国防军要求开发,芬兰没有强大的海军,因此对高性能水雷的需求更高,战时可以用它封锁有关海域,它与以前的水雷有很大的区别。
“拦截者”采用玻璃纤维制造外壳,它的外形与传统的圆球形水雷不同,乍一看倒有点像一只塑料桶,它高1.3米,直径0.9米,总重750千克,作战深度200米,它的内部战斗装药600千克,其中有560千克的特殊爆炸物,爆炸当量相当于1000千克TNT,足以对付大型水面战舰,这一切都符合北约STANAG 4439标准。
既然称它为智能武器就肯定不是使用简单的触碰引信或磁感引信,它拥有非接触式的可编程引信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投放水雷前需要输入必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各类舰船的声学特征、磁特征等,一旦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拦截者”就能通过分析数据知晓经过自己阵地的船只是何种型号,判断是否可以引爆自己发起攻击。
不过建立这样的“数据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和平时期搜集潜在目标舰船的数据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某些国家总是想方设法接近其他国家的新装备,目的之一就是获取这些基本数据,这个工作绝非一人可以办到,只能依靠国家手段完成。
“拦截者”的原装储存年限是25年,这对用于来说是一件好事,平时只需要搜集完善必要的数据,战时输入数据就行。制造商保证水雷激活后可正常运转一年,根据客户需求也可以延长到两年。
水雷一般通过专门的布雷艇投放,例如爱沙尼亚就购买了一些“拦截者”,该国海军装备一艘名为EML Wambola的布雷艇,满载排水量577吨,可以携带50~60枚“拦截者”水雷。
芬兰还专门研制了一种更具威胁的设备,它就是Sumico水雷发射器,它是一种类似于集装箱的设备,内部的轨道上可以容纳和投放12枚“拦截者”水雷,只要能容纳20英尺集装箱的船只均可使用,也就是大部分货船都有可能变成布雷船,威胁程度大大提升。